对侦察大队的训练我们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毕竟训练科目基本与特工连的差不多,区别只是把特工连有关直升机及空地协同的科目删减了,再加上一些必要的伪装科目也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特工连基本不需要伪装,当然必要的时候特工连也可以做到,他们更加强调的是快打快撤……用直升机或其它交通工具快速投送,在敌人还没反应过来、还没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之前就完成任务并撤离战场。
很明显,这样的一支部队就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进行伪装了,他们从进入战场到撤出战场往往只有十几、几十分钟,而且一投入就是激烈的战斗,伪装不仅不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使自己陷于敌我难辩的混乱状态。
但侦察大队就不一样了,他们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地面渗透。
实话说,这相对于特工连的这种特种作战来说更困难且更危险,原因是其每一次成功都必须建立在敌人的失误上。比如越军防线有漏洞,比如越军没能看出经过伪装的侦察大队队员,再比如越军防守不够严密等。
甚至侦察大队在渗透前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情报,比如必须要知道对面的越军番号,还要知道附近越军的番号,然后才能根据这些番号进行合理的伪装,否则……咱们一上去就告诉越鬼子自己是316a师的(这时越军316a师已经由于7.12老山战役伤亡过重而调回国内休整),那还不是两下半就露出马脚了。
其危险性就不用说,这种危险不仅是指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的危险。更大的危险还在执行任务之后……执行完任务也就基本意味着暴露了他们的身份和位置。怎样在暴露身份和位置后还能在敌人防线内全身而退。这又是一大课题。而这些其实都不是特工连擅长的。
不过好在我们队伍里还有陈巧巧这号人物,对于前越军特工连连长的她可是熟知越军特工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们还真能算做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一开始的训练工作还算是简单,侦察大队要做的事差不多就相当于炮兵观察员,也就是天天潜伏在阵地前沿观察与后方的炮兵协同朝可疑目标开炮。
这一点除了一开始被友军给抓了这件乌龙事件外对侦察大队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毕竟侦察大队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而且经过在北京的训练之后他们也都学会了观测座标。
真要说在这其中有什么困难的话,那就是我军使用的罐头和水壶在潜伏过程中各种的不便了。
这一点是由许良斌提出来的。主要是罐头是铁制的外壳,水壶也是一个老大的铁家伙。这些东西在潜伏特别是匍匐前进的时候轻轻一动就会发出“铿铿咣咣”的声响,尤其是水壶,如果里头装的只有半壶水或是没装满的话,轻轻一摇就会发出水声。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以前也发现了,只不过因为特工连其后更多的使用直升机投送,所以这些问题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这些问题显然对侦察大队来说是致命的,比如在秘密渗透越军防线的时候,又比如在秘密接近敌哨位的时候……
“这个问题好解决!”赵敬平想也不想就回答:“让他们用布将这些东西包起来就可以了嘛!”
这是我军部队常用的方法,就比如我军在老收复战时秘密潜伏进阵地前沿就是这么做的。
但其实这方法并不理想……
我摇了摇头说道:“实战中这种方法已经暴露出许多缺点了。比如一旦碰到下雨,泥水沾上这些布之后就会成倍的增加重量。要知道战士们的负重本来就将近极限,再增加不必要的负重无疑就会增加战士们的体力消耗,这是很不划算的。另一方面,在开罐头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声响,这些声响也很有可能会引起附近敌人的注意,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
“缺点是有。”赵敬平说:“可是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不是?”
“办法当然有!”想了想我就说道:“可以给战士们更软包装的食物和水袋。”
“软包装?”
“对!”我点了点头,回答道:“简单的说,就是像压缩饼干一样用塑料类的包装,这样不但不会发出声响,还可以减轻重量、减少空间,食用时还十分方便,只要将开口撕开就可以了。”
“哦!”众人闻言不由纷纷点头。
其实我这还是由现代常用的软包装得到的启发,比如现代超市里到处都是软包装的榨菜。
“当然。”我接着说道:“这种包装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得出来的,得后勤部门去定制。目前吧,就让侦察大队的战士用塑料袋装着食物凑和着。”
“是!”
于是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后来就催生出了侦察兵专用补给。
当然,这种补给我们合成营也用上了,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量,而且食用起来十分方便。
第二阶段的训练就是捕俘训练。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训练而应该称作是实战了,因为我们这就是在一线真实的对越军防线进行渗透拭捕俘然后再撤回。
这个任务对侦察大队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其危险性相当大,一个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另一个则是因为侦察大队之前基本没干过这样的事……
侦察大队的战士是老兵没错,但他们这些老兵大多都是普通战士出身,也就是以前打的仗都是常规战。常规战虽然也危险,但心理压力却要比渗透、捕俘要小得多……渗透捕俘那可是进入敌境执行任务,而且还要求捉到活的敌人,这虽说对敌人能造成的伤亡也只有那么一个、两个,但难度却要比常规战大得多。
这件事我只是下了一个命令,然后就是全权交给陈巧巧去做。这不只是因为我相信陈巧巧的能力,同时也是希望侦察大队能够尽快的从合成营出去……这就像是教孩子,如果想让他尽快的长大、成熟,那在平时就不要帮他做太多的事,更应该让他自己动手完成。
后来我才知道陈巧巧也只是给许良斌下了一个命令,然后就全权交由许良斌来完成,其理由当然也与我的理由一样。
只不过陈巧巧比我想像的还要更狠一些:她在许良斌制定计划时是全程在旁边观察,甚至在发现这计划有一个漏洞时也不说话……
这就让我觉得有些过份了,我在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就问她:“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是没错,但万一要是因此造成伤亡呢?”
“知道动物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吗?”。陈巧巧回答:“那就是你们常说的适者生存,万一要是造成了伤亡或者因为而整支部队全军覆没,那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他们不适合在这个战场生存。”
我承认,在听到陈巧巧这些话时都有些毛骨悚然的。
不过想想又觉得这并不意外,她是越军特工连长嘛,越军特工也许就是以这样残酷的思维训练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出更适合战场生存的部队。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得归功于许良斌的应变能力……
整个捕俘计划看起来十分完美,战前侦察大队就通过十几天的观察,确定了在敌182高地355高地之间,每隔三个晚上就会在半夜有一个越军军官来回一次。
当时我们也是不知道这个越军军官为什么会这么有规律的往返,开始还以为是他定期向上级汇报,后来才知道是他老婆正好也被分配到驻守355高地……越南这时有相当多的女人当兵,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于是许良斌就制定了一个捕俘计划:先是乘夜渗透进越军防线,接着就在路边的田地里等着越军军官路过,抓了人之后用最快的速度撤回。
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狙击手的配合及掩护单位等都计算得一清二楚,甚至就连田地泥泞程度都以最近的天气和附近相近的田地进行预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许良斌对这个任务的重视程度,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他首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希望能首战告捷。
他唯一失算的就是……俘虏被捕时的不配合及其增加的重量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很小的问题,不配合就把他打晕也就是了嘛,至于增加点重量……那也就是体力上的事,这一点对侦察大队完全不在话下,何况还可以考虑让背俘虏的战士腾出装备的重量。
但这不仅仅只是体力的问题,这增加的重量恰好使松软的田地无法承受,也就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侦察大队带着俘虏撤回的时间,这对于一个捕俘行动来说几乎就是致命的。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