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伏羲十六卦
这次异能质变突如其来,至今他都没弄明白这异能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作用。不论是读心术还是透视异能他都试验过,似乎和以前也没多大变化。
但当他再次凝视着这个古鼎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后怕的。
他如今这一切都是因为偶然得到的异能,如果这超级透视系统就此失效了,他的将来会如何,他也不知道。
曾经的那些经历,让关毅对于异能有了一种依赖,失去异能的后果他难以想象。
不过,回头再想想,好像他从开始得到超级透视系统之后,好像一直都很顺利。
“还有巫傩祖神面具呢!有那东西在应该不会有事吧?”关毅将面具取了出来放在一边,思忖了一会儿之后,再次启动了透视之瞳。
这个古朴的岐伯鼎,在他的目光之中渐渐地成了透明的一个轮廓。在这古鼎之中果然有秘密!
严格的说来,这不是一只鼎,而是内外两只!
也不知道当初的古人是如何铸鼎的,竟然能够铸出这内外套严丝合缝的组合青铜器!
关毅细细地观察了好久,终于在古鼎的底部发现了一个类似太极阴阳鱼的图案。他两只手按住了阴阳鱼的两个鱼眼,用力一按接着又顺时针一转……
只听“咔嗒”一声,两个鼎终于被分开了!
关毅取出内鼎之后,在两只鼎契合的部分发现了上下两篇铭文。
原本这只鼎是没有一个铭文的。即便是鼎身上的纹饰也很少,基本就是光溜溜的一件青铜器。
沐老的鉴定这鼎应该早于商代估计是夏代的东西,这也是因为这鼎身上纹饰很少仅有两排圆钉状纹饰,和一些简朴的云纹,比较符合夏代青铜器的特点来确定的。
传说中“禹铸九鼎定九州”,史籍上也有夏禹之子夏启炼铜的记载。
不过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并且是仿照陶、木、蚌器而制作的。
在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器都是一些小工具和兵器,如矢镞、戈、戚等,另外还发现了青铜礼器爵。爵的整个数量不足十件,并没有鼎。
至于这铭文,在夏代青铜器上更是从没见过。目前已知最早的铭文出现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而这件古鼎外形似夏鼎,却内有玄机,而且还铸有铭文!
这个重大发现,关毅立刻向沐老做了汇报!
“这……这东西真奇怪啊!”沐老看着那些铭文和内外套合的古鼎一时也有些糊涂了。
按照沐老的说法,这些铭文,大部分都是和甲骨文差不多的商代金文,倒不是什么认不出来的上古文字。
如果从这铸造工艺和铭文的形制倒像是商代的鼎。可为什么外形上却没有一点商鼎的样子更像是夏鼎,这个问题颇为让人费解。
“韦老先生,您家这鼎是祖传的……您知道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吗?”沐老想了好久之后,转头问了一声正在仔细端详着铭文的韦老爷子。
韦老爷子想了好久之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听家父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至于是哪一世先祖传下来的,那就不知道了!不过……”
他说了这个不过之后,大家都看着他。
老爷子有些茫然地说道:“先祖有话传下来,说是家传的医术就是由此鼎和竹简而来的……家父一直都想破解其中的秘密,没想到被关先生给发现了这鼎的机关!”
听他这么一说,关毅有些尴尬地说道:“我也是好奇,无意中发现了这两个眼是活络的……”
今天请沐老和韦老爷子两位过来的时候,关毅给他们演示过这机关是如何开启的。虽然这种巧合的确是难以置信,但他推说“无意”倒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老师,这些铭文能解吗?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内容呢?”关毅将话题岔到了这鼎身的铭文上,免得大家还在困惑自己是怎么发现这机关的。
这一招果然好用,听到他的问题,沐老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铭文的意思倒是不难翻译,可就是这内容……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他指着几个文字,解释了其字义之后,倒真是让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了。
这些字组合在一起之后,还真就是没什么含义,甚至连完整的句子都凑不出来。整个铭文就好像是一大堆被打乱了的字符。
关毅也被这个问题弄得有点糊涂了……
“打乱了!”他喃喃自语道,“既然是被打乱了,那肯定是有一个重新组合排列的方法的!”
他看着这些字符,看着看着眼前出现了一幅图案!
“老师!你看这些字符的排列,有疏有密……如果整体来看,是不是想一个八卦图啊?”
八卦图?
当关毅说出这三个字之后,沐老立刻将内外两个鼎并列在一起,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看了一会儿之后,他一拍大腿惊呼道:“伏羲十六卦!”
根据上古传说,伏羲氏从河图洛书之中创制“先天八卦”,但还有传说其实伏羲氏创制的应该是十六卦,传到殷商时期,因为这十六卦泄露天机,被神明抹去了其中的一半。后世提到八卦总会提到《易经》,易经里的是“文王八卦”,也就是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改创的,叫“后天八卦”。
而距离周文王时代三千多年前的伏羲氏八卦是先天八卦,早已失传了。
而沐老此刻竟然在这古鼎之中看出了“伏羲十六卦”,这个发现又怎么不让旁人惊愕不解呢?
不过,当他们凑近了看两个鼎上的这些铭文时的确看到了两个不相同的八卦图形。这些铭文就是组成这两个八卦图形的基本单元。
“先天演后天,后天六十四变,易爻无穷数……看来这铭文的真实内容就要从这易数上来推演出来了!”
沐老凝视着两篇鼎文,说出了一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