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德彪激动了

目录:文娱至上| 作者:遗忘的指环| 类别:历史军事

    朱德彪猜错了,也猜对了。毕夏找他并不是想要出版《佛本是道》,而是谈了另一本书的出版问题。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他很幸福……

    “《天龙八部》?这名字很霸气啊。”朱德彪拿着手里的整理成册的稿子,捏了捏肥肥的双下巴,动作很喜感,脸上有茫然也有隐隐的激动。

    毕夏笑而不语,只是挑了挑眉示意他先看看。他对《天龙八部》很有信心,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朱德彪没有多说,什么话语都比不上直接阅读来的激动,这可是毕夏新书啊。毕夏2013年开始写书,如今正在写第四本小说,虽然小说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其想象力,小说质量一直被人称道。他不是玩票性质的作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他的身份隐隐已经跳出网络文学,被民众和传统文学界承认。

    谁也没有想到在他工作这么忙碌,同时还在网上跟新《佛本是道》时,竟然又写一本新书。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难道这又是一本神鬼仙怪的小说?朱德彪在心里想到。要知道写这方面内容,国内无人出其左右,现在十分流行的仙侠类别正是毕夏掀起的潮流,还有刚刚兴起的洪荒流,可以说毕夏是现代神怪小说第一人。

    然后事实并非如朱德彪所料的那样,小说的时间在宋朝。而且是真实历史宋哲宗时期,这是?朱德彪按耐住心里的疑问,接下去阅读。

    在他阅读的时候,毕夏安静坐着,一个人静静品着香茗,手里拿着一本世界名著。难得空闲时间,毕夏喜欢用看书来打发时间,多看世界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又能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一举两得。

    一时间。会客室里一片寂静,之后两人翻书的声音。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咳咳!”毕夏轻咳两声,提醒陷入书海的朱大胖子。“精彩,太精彩了!”朱德彪意犹未尽的合上稿子,脸上露出讪笑,说道:“不好意思啊毕夏,主要是你这书写的太帮了,不知不觉我就入迷了。”

    毕夏笑笑没有在意。入迷才表示作品对他的吸引力,而作品能够得到认同,这本身就是对毕夏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没事,我也经常这样。所以说我们都是爱书之人。”

    “那是,这绝对是杠杠的。”朱德彪拍了拍胸脯,胸前那一坨肥肉都随之抖动起来。“不过你这书的内容好像和书名没有什么关系吧,这会不会不太好。”朱德彪是真正的爱书懂书之人。前面这部分他看过之后,心中自然而然产生了这个想法,小心翼翼的提出。

    “这个名字我是经过思量的。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我这本书虽然是写的江湖,但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我想应该是符合的。”毕夏解释道。他的这方解释也在多次阅读《天龙八部》之后自己的感悟。这是一部风格宏伟悲壮,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原来是这样。”朱德彪若有所悟的点点头,心里对这本书更加期待。“那这么说,这本书是交给我出版了?”他的声音在哆嗦,身上的肥肉在颤抖。

    “当然,要不我叫你来干嘛。”毕夏笑着翻了翻白眼,这家伙还是这么不淡定。

    “太棒了,毕夏,谢谢你这么信任我,放心,我一定让好好宣传,给你一个惊人销量。”朱德彪的话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毕夏的书一直都很受欢迎,《冒牌》和《诛仙》都有不错销量,卖了十多万本,这可是在小说已经在网络上完结之后的成绩,十分惊人。

    虽然现在仙侠很火,但是武侠依旧是国人最喜欢的类别,只是因为大神纷纷出走,好作品少了才显得没落。而且真正喜欢武侠的都是三十多岁往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他们那一代才是最受武侠影响的人。

    因此实体出版还是武侠最受欢迎,《天龙八部》正是这个类别,而且是精品中的精品,就他个人而言,《天龙八部》是他看过的最精彩的武侠小说。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精彩万分的人物刻画。

    “那就拜托了,这个故事马上要被拍成电视剧,将会在**月分上档,我想两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一下。”毕夏想了想还是朝朱德彪说道。

    “没有问题,我这几天马上联系人制作封面,然后联系工厂,保证正月就能和大家见面。”朱德彪握紧稿子的手都勒出红晕,就差激动的大喊。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机遇,如果《天龙八部》能够达到他的预期,他的百花出版社绝对会更上一层楼,而他本人也将会成为业内传奇。当年抱着《冒牌大英雄》跑了半年的辛苦,如今终于得到了巨大回报,这将会是他人生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

    ……

    原本车水马龙的京城街头变得有些安静,只有一些饭店依旧是高朋满座,但更多是公司放假,商店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许多在京城工作的外地人,都选择回家探亲。

    当年毕夏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多少人对于家和父母的回忆,唱出多少父母对儿女的期盼。这些年社会上对于“回家”的问题也进行多次探讨,国家甚至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

    毕夏独自开车走在路上,他被家里两位女士派出来买年货。途中,他接到了毕畅打来的电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