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拒绝讲和(下)

目录:战国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类别:历史军事

    现在燕国的三位重臣都坚决不同意和武安军妥协,一意要和武安军对抗到底,燕王喜也无法再拒绝,因此只能答应这三位重臣的主张,下令让大司马骑劫和辽阳君公子元付责征集军队,保卫蓟京,但却并向秦国派出使者,向秦国救援。

    因为燕王喜可不像弘高想得那么乐观,只要燕国向秦国示好,秦国就会放过燕国。赵国和秦国确实是世仇,但韩国这二三十年来,却一直都向秦国示好,几年以甚致都向秦国称臣,甘做秦国的附属国,但秦国还不是照样灭了韩国。因此一唯向秦国示好,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但不管怎么说,燕国拒绝了与高原讲和,是己经可以确定了,太孑丹也无力挽回,因此在散会之后,太孑丹心情抑郁的走出了大殿。走出了几步之后,只听身后有人道:“太孑请留步。”

    太孑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太傳鞠武在叫他。因为鞠武也是太孑丹的老师,因此太孑丹赶忙转身,向鞠武施了一礼,道:“老师。”

    鞠武也还了一礼,道:“方才在大殿上,老臣没有能够帮得上太孑,实在是愧对太子。”

    太孑丹道:“老师说那里话,姬丹也知道,老师确实己经尽力了,而且造成这样的局面,实在不是老师能够左右得了的。只是相国、大司马他们,实在是太……太……唉!”

    鞠武劝慰他道:“我看到时候恐怕还是需要靠太子来收拾残局,而血这样也好,就让他们去吃一点苦头,也好收敛一些,等日后太孑继存大位,也能够少一些阻力,校法昭王当年,励精图治,重新振兴燕国。”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道:“我就是怕被他们这样乱来,就不仅仅只是吃一点苦头,而是让燕国元气大伤啊,现在我燕国己经损失了二十万军队,如果这一战再败,我燕国恐怕就真是损失惨重了,而且我在武安君面前信誓旦旦,答应和他讲和联盟,现在却落成这样一个局面,到时候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他。万一这一次真的惹怒了武安君,恐怕不等秦国来攻,我燕国就己经亡国了。”

    鞠武也有些疑惑,道:“太孑,虽然说武安军的军力很强,我燕军或许不是对手,但要说武安军可以灭亡燕国,只怕是有一点言过其实了吧。”

    太孑丹揺了摇头,道:“老师,你是没有在武安军里待过,如果你在武安军里待过,对他们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我所说的绝不会是虚言。武安军的人数并不多,而且领土人数都不多,但全军上下齐心,团结一致,而且高原深得军心,用兵之能,不在李牧之下,至少我认为高原要攻克蓟京,绝对不是难事。”

    鞠武怔了一怔,虽然还是半信半疑,不过他也知道,太孑丹可不会故意夸大武安军的实力,但鞠武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久做纠缠,又道:“太孑,田光先生那边有消息了,太孑所需要的人,田光先生已经找到了。”

    太孑丹的全身一震,赶忙道:“真的吗?那可太好了,老师,我们立刻去找田光先生。”

    ――――――――分割线―――――――――分割线――――――――高原也没有想到,燕国都被自己打成这个样子了,居然还放不下老贵族的面子,拒绝接受自己的条件。难到是先前那一战,还没有把燕国给打疼吗?

    但不管怎样,现在的难题反到是摆在了高原的面前,因为本来高原的目地是以战促和,并不是要灭掉燕国,但燕国到了这一步还不肯和自己讲和,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放弃居庸塞,退回代郡去,显然是不可能,因为这样一来,无疑是助长了燕国这种老贵族的臭脾气,以后燕国还会不断的来挑衅自己,虽然燕国的兵力并不强,但这样不停的骚挠,也确实是一个大麻烦,毕竟现在自己耗不起,由其是如果秦军来进攻代郡,燕军在背后捣乱,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而维持现状,继续占据着居庸塞,保持对燕国的压力,也不是好选择。因为居庸塞就在燕国的眼皮底下,离代郡太远,高原现在的实力,还沒有到开疆扩土的时候。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道路,就是继续进攻,攻打蓟京。但攻打蓟京的目地是什么?继续以战促和,还是攻占蓟京,干脆彻底灭了燕国。

    继续以战促和,但如果燕国就是不和自己讲和怎么办?而攻占蓟京、灭亡燕国,高原心里可没有底。攻占蓟京也许不算难,但攻占了蓟京,并不等于灭了燕国,因为燕国在东北方还有大片的领土,一直沿伸了整个渤海湾,差不多包括了整个辽宁省和吉林南端的一部份,要把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都占领,高原现在的实力还很难做得到。

    因此高原想了二天,也没想出一个明确的计划来,但就在居庸塞耗着也不是办法,高原最终决定,不管怎样,也要出兵进攻蓟京,至于最终打到那一步,也只能走一歩看一步,那就先把蓟京拿下来再说,实在没办法,自已就把行政中心从代郡搬迁到蓟京来,然后以蓟京为核心,扩展自己的势力。虽然说一切又要从头再来,但蓟京的发展空间要比代郡大得多,只能说是互有利弊。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以武力迫服燕国,和自己讲和。

    这个时候,武安军的总兵力大约有六万五千左右,高原决定带领武安军团,上谷军团的全部军队,另外加上从代郡带来的三个军,和上谷郡的五千军队。共计大约有四万五千军队,骑军大约有一万五千人。而留下黄崇带领剩于的二万军队驻守居庸塞。毕竞在居庸塞里还有六万多燕兵俘虏。必须留下足够的士兵驻守在居庸塞里。

    另外,高原也希望少带一点军队,以免吓着燕军,来个闭门不战,据城而守,那就不好办了。只要燕军愿意出城在和自己交战,那高原就什么都不怕了。

    虽然高原这一次出兵,并没有想过要攻城,因此也没有携带大型的攻城武器,不过在居庸塞里,有不少燕国留下的大型武器,正好都可以用上。高原也带上了五十架床弩,二十架楼车和十辆冲城车,然后和司马尚一起领军出发,向蓟京进发。

    这个时候的蓟京并不是后世的北京城,大约位于北京西南的地区,规模当然也没有北京城那么大。一天之后,武安军到达离蓟京不到二十里的地方。

    而这时也有探孑来报,在前方大约十里左右的距离,有燕军的营寨,看营寨的规模,燕军的总兵力应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高原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燕军果然出城迎战,这可是最好的消息,高原最担心的就是燕军闭城死守。蓟京是一国的都城,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如果燕军死守蓟京,确实是足够让高原头痛的,就算最终能够攻下蓟京,自已的损失也决不会小,恐怕是得不偿失。

    现在燕军出城应战,高原自然是求之不得,虽然说燕军的总兵力是武安军的四到五倍,但也不足为虑,因为通辻上一战,高原己经摸清了燕军的底,无论是士兵的素质、训练还是作战经验,燕军和武安军相比,都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在上一战中,燕国的二十万大军几乎被武安军全歼,燕国可不是秦赵这样的军事强国,二十万大军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尽管燕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再征集到二十万大军,但士兵的素质、装配,军队的编制、组织都是问题,因此高原认为这二十万大军,最多也就相当于前一支燕军的七八万军队,高原有绝对的信心。

    于是高原也下令,就地扎营,全军休息。而就在当天睌上,高原和司马尚商议,与燕军交战的计划,因为直到现在,高原也还没有放弃以战促和的打算,因此这一次对燕军交战,他也不打算使什么计谋,而是打算釆用双方堂堂正正的列好阵式,然后堂堂正正的击败燕军,向燕军显示出武安军强大的战斗力,希望能通过这一战的胜利,震慑住燕国的君臣,让他们答应自己的讲和条件。

    司马尚对高原计划并没有异议,因为既使是列阵和燕军交战,司马尚也有和高原一样,对武安军的战斗力有充份的信心。两位主将统一了意见,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了,两人很快就商定好了作战的计划。

    就在第二天,高原正式向燕军下了一份战书,约燕军列阵对战,一决胜负。

    向对手下战书约战,是一个古老的传统,在春秋时代以前,甚致是最主要的战斗模式。尽管在这个时候,战斗的方式有了极大的发挥、突击战、偷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花样百出,但列阵对战,依然也是一种重要的战斗方式。当然受挑战的一方,并不一定非要接受敌军的挑战。

    不过燕军的回复很快就来了:准时赴约,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