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如约撤军(下)

目录:战国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类别:历史军事

    就在太子丹离开之后,高原也收到了代郡发来的消息,知道在代郡发生了豪强叛乱,不过幸好自已在代郡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因此这一次叛乱立刻就被平息下来,并没有造成什么动荡。

    其实高原对豪强叛乱也早有预料,因为在自己还沒有出兵的时候,代郡的豪强们就己经在暗中活动,自己一离开代郡,他们肯定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因此自己把李瑛鸿留在代郡坐镇,是多么正确的事情,只有李瑛鸿在代郡坐守,才能这么容易的平息这一场叛乱。

    不过豪强叛乱的规模,还是有些超出了高原的预想,代郡一共才多大的地方,一共才多少人口,一次出动了三十七名豪强,一万五千左右的人,以说代郡地区的所有大豪强全部都出动了。但这样也好,这一下子就把代郡的豪强势力一扫而空,以后到也不用担心豪强们再闹出什么大事来。

    但这一份消息还是给了高原一个警告,在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势力确实有很大的活动能量,自巳还真的不能轻视了他们。现在自己离开代郡己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对燕国的战斗己经取得完胜,燕国也承认了失败,并且也答应了高原开出的所有条件,因此自己也可以考虑返回代郡去,而这里剩下的事情,交给司马尚处置就行了。

    因为想等燕国把所有的黄金、粮食、人口都交付完毕,至少也三四个月的时间,高原当然没有必要一直守在这里。而且现在武安军己经占领了居庸塞,可以说是扼住了燕国的咽喉,司马尚完全可以在这里坐镇,一直到燕国把所有的东西完全交付完毕。另外燕国赔偿的第一批粮食、黄金,加上前面两战中所缴获的物资,已经及其丰富了,也需要先运送一批回去。

    因此高原也招集司马尚、黄崇、杜义等人商议,众人也都认为,现在确实可以逐步的撤军了,而且高原没有必要在这样留守耗时间。于是高原也做出了安排,自己带领武安军团返回代郡,而黄崇也带领一部份人马退回到上谷郡驻守,这两路人马撤离之后,在居庸塞留守的兵力大约有四万多人,其莫居庸塞易守难攻,四万军队驻守居庸塞绰綽有余,但需要给燕国保持必要的压力。另外高原还留下凌风带领一百名特战队的士兵,帮助司马尚打探消息。而云瑶、姜桓武等人都随高原返回代郡。

    而随同高原一齐撤走的,还有全部的六千镒黄金,三十万石粮食,另外还有大量的盔甲武器等物。好在是这一次战斗,还缴获了大辆的战车、车辆、马匹、牛羊牲口,因此也有足够的运载工具,但尽管如此,也足足装了二千余车,另外还有六千余匹马牛牲口背驮。

    仅仅就是准备装车,打包就花了十余天的时间,而这时燕国也将第一批的士兵家眷都送来了,约有十五万人。原来这一批家眷都是蓟京附近的百姓,比较好集中,关建是这一批百姓拥有的田产约有一百二十余万亩,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产,燕王喜急于将这些田地都占为公室所用,因此也急急的将这些百姓都赶走,把田产收为己有。

    这样一来,大约有三万俘虏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因此高原也决定,再等三天,把这一批燕国的百姓组织起来,一起带回代郡去。

    高原把燕兵分散,和他们的家编在一起,然后给每个家庭发放一件帐蓬,让他们同行上路,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燕兵在路上也能照顾家人,也能安心的上路出发。而且也能表示高原对这此燕兵的信任。其实高原并不担心这些燕兵会在中途跑掉,因为高原虽然把燕兵分散了,但粮食却是由武安军统一管理,毎天有专人做饭发放,而且所有的燕兵都是携家带口,有老有小,你叫他们怎么跑。

    把人员都组织好之后,高原这才下令,起程上路,返回代郡。

    因为带着十几万人口,有一大半都是老弱妇幼,因此每天走得很慢,有时一天连三十里都走不到,好在是现在也没有别的事情,而且还带着足够的粮食,可以慢慢的走。

    结果一连走了十五六天,一行大队才到达代郡,而李瑛鸿早就收到了通告,知道这次高原带回来了十几万燕国的人口。因此也做好迎接的准备,给燕国的百姓划定了居住的地方,并且还准备好了大量的住所、田地,可以让这些百姓马上入住,并且开始耕种。

    原来这时离叛乱平息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叛乱持序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代郡的秩序也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几天之后,代郡城內的一切就都恢复了正常。

    不过叛乱大军虽然被全歼了,三十七名豪强或死或抓,但事情可还没有完,因为所有命豪强还有不少的家属、亲友、家奴等等,因此就在叛乱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李瑛鸿就派出一万五千军队,分成八支,分别去抓抻豪强的家属亲友家奴,以及没收豪强的田产财物。

    清剿行动本身到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毕竟现在豪强己经沒有什么抵抗之力了,但麻烦却出现在代郡政权內部,原来代郡推行新法令,要求豪强拆籍分户,有一大半豪强都完成了拆籍分户,对财产和田地进行了分割,也有一小部份豪强并没有完成拆籍分户,因为高原留给豪强们一定的缓冲时间。

    没有完成拆籍分户的豪强当然是全家被抓,财产、田地査封没收,但麻烦就出在那些完成了拆籍分户的豪强,因为拆分出的户籍人员,有相当一部份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与,或是没有直接参与叛乱的行动,那么该不该抓捕他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说,拆籍分户之后,独立户籍之后的人和原先的豪强就不算是一家人,没有任何的关糸,而且高原的新法令中,并沒有连坐法,因此只要是没有参与叛乱的人,就不应该被抓捕。但在血缘上,他们却是绝对的亲属关系,有不少人的关系还非常近,兄弟、父子、叔侄等等都有,从中国的传统习惯上说,这就算是一家人。而且在这个时代、国家、民族的观念还非常弱,最主要的是血缘、宗族关系。因此从实际上来说,这些豪强的亲人,确实都是潜在的敌人。

    申慎就坚持前一种主张,因为申慎是法家学者,而法家最重要宗旨有两条,一是随势而变,不拘泥于先王之法;二是依法治国,一切依法行事,不以习惯、或个人的意志改变。因此尽管申慎也不是不知道,这些豪强的亲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敌人,但如果无法可依,也不能随意的抓捕。

    而也有人认为,留着这一群人,早晚都是后患,管他有法没法,抓起来再说。不过申慎是目前代郡是最高行政官员之一,他的意见当然有相当的份量。而另二位主要的行政官员宁戚和耿忠,虽然没有表态,但其实是持后一种态度。只不过两人为人持重,并没有轻易的表达出来。

    当然,最终的决定者还是李瑛鸿,经过了仔细的思考,尽管高原并没有明确表示对那一家学说的偏爱,但以李瑛鸿对高原的了解,高原对法家学说更为倾向一些。因此李瑛鸿最终还是决定,采纳申慎的意见,只要是查明确实没有参与叛乱的人员,就不予追究。

    另外李瑛鸿也想明白了,从豪强之家独立户籍之后的这一批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分到多少财富,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康之家,连小豪强都没有几个,连大豪强都被打下去了,这些人又能翻得起什么大lang来。

    对李瑛鸿的决定,申慎当然是举双手支持,而宁戚和耿忠也没有反对,因此在抓捕豪强的家属时,终于还是放过这些人,使他们沒有受到无妄之灾。

    但这一批人毕竟只是少数,随着豪强的家属、同党被抓捕起来之后,一共抓捕了二万五千余人,另外当然也查抄到了大批的财物、黄金、粮食和田产。

    但现在代郡一共才九十多万人口,一下孑抓捕了近百分之三的人口,要不是釆纳了申慎的意见,恐怕抓捕的人还要更多。但怎样发落这些人,李瑛鸿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怎样处理。而这样重大的事情,宁戚、耿忠、申慎也都不敢轻率的下决定。

    另外,查抄豪强的家产,一共没收了的田产达一百二十余万亩,虽然其中有一部伤是豪强租给别的农耕种,但大多数都是豪强用自己的家奴耕种,但大部份的豪强家奴都参与了叛乱,就是没参与叛乱的家奴也算豪强的家人被抓起来了,差不多有**十万亩田地都无人耕种,因此眼看着就要荒无了。

    正好这时高原得胜归来,而且还带回来了十几万燕国的百姓,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到了近一半,正好可以补上这个缺口,而且连房屋都是现成的,只要是人一回来就可以入住了。因此李瑛鸿又命人准备了足够的农俱,只能高原一回来,就马上把燕国人分配下去,继续耕种田地,保证今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