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无.弹.窗☆全.免.费]
和荷华中断了心灵的通讯之后,高原也觉得确实有些不好处理自己和荷华的关系,毕竟现在自己和秦国确实是敌对关系,而且韩腾也是代表秦国,就算是击败了韩腾,自己还是要和秦国对阵,而荷华偏偏又是秦国的公主,到时候怎样处理与荷华的关系呢?
想到这里,高原也不禁暗暗的叹了一口气,想不通的事情,暂时就不要去想吧,首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毕竟现在秦国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就算自己组织三国合纵,能不能击败秦国,也不好说,虽然汉楚代三国的国力相加,确实还要比秦国略强一点,但这种优势并不大,并没有压倒性。☆☆
而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现在三国确实都面临着秦国的巨大压力,因此都是真心要组成合纵,来对抗秦国,但这三个国家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如果协条不好,就会给合纵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需要花废大量的精力,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也是最让高原头疼的事情。
不过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这时距离高原称王己经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在前三天大庆之后,汉国以张良为代表,和田克臧、项栋就立刻开始协商组成合纵的事情,而汉国方面提出的三个条件:一是由高原出任合纵长,统领合纵大军;二是齐楚两国要向汉国支助一定的物资;三是三国之间加强商业来往,减除关税,田克臧、项栋基本上都没有异议。
因为这数年以来,高原己经成为列国公认的名将,是唯一能够击败秦国的人,而汉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同睹的,因此高原自然也是出任合纵长的最佳人选,在这一点上,田克臧和项栋都还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由高原来出任合纵长,就算是组成了合纵,也根本就没有机会击败秦国。
但在三国之中,新兴的汉国国力最弱,因此想要汉国在这一次合纵中出大力,确实需要齐楚两国给予必要的支助才行,当然对齐楚两国的财政实力,这到并不是什么难题。
而加强三国之间的商业来往,互相减免关税,更不是什么问题,虽然田克臧和项栋不明白,高原为什么要把这一条加进来,但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田克臧和项家都和本国的商人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加上这一条,对支持自己的本国商人当然有利,其实对他们还有好处。
虽然对齐楚两国来说,降低边贸关税,确实有一定的损失,但两国的商税主要是内部的市税,而非边境关税,损失到并不大,另外降低边贸关税,还有利于扩大互相之间的贸易来往,也可以增加市税的收入。因此在实际上并无多少损失。
另外对楚国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因为楚国对代郡纸、书,皮毛等商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只能从齐国转手获得这些商品,如果互相降低边贸关税,楚国的商人就可以直接到汉国购买所需的商品,降低成本,而高原迁都之后,也将进一步扩大纸、书的产量,因此也可以保证对楚国的商品供应。
不过荷华所说,秦王政派遣扶苏去大梁督军,到是提醒了高原,看样孑秦国己经在考虑应对合纵大军的战术,而且似乎是想以大梁为据点,抵抗合纵大军。
高原当初也是以大梁为依托,抵挡秦军,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当然知道大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当初如果不是秦国使用水攻之计,几乎不可能攻克大梁,因此秦国也同样以大梁为依托,抵抗合纵大军,显然是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算自己能够带领合纵大军攻下大梁,也必然会损失消耗惨重,无力再西进,而仅仅只是失守大梁,对秦国来说,并不算什么巨大的损失,只要退守洛邑就足够稳定局面了。汉楚齐三国并不能改变在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因此高原认这一次合纵,必须达到两个目地,一是自己要收复赵国的全境,使自己的实力再提升一个层次,达到能够和秦国对抗的目地,二是要直接打通汉楚两国的接壤,无需借道齐国,只有这样,才算是改变对秦国在战略上的被劫局面。
而要达到这两个目地,高原就决不能带领合纵大军在大梁城前和秦军硬拼,那么怎样应对秦国这样的布局,也是一个令高原头疼的事情。
就在这时,有内待通报,张良进宫,要求见高原,通报三国合纵的进展,高原听了,赶忙下令,请张良进宫。
不一会儿,张良来到乾清宫,面见高原。见礼之后,高原笑道:“张先生,谈得怎么样了?”
张良道:“回禀大王,己经谈得差不多了,齐楚两国己经准备在近日回国,不过齐楚两国,均己答应,这一次合纵伐秦,出动的兵力将不少于三十万,而且都保证给我们汉军提供三十万石粮食,但将求我们出动的军队不能少于二十万。”
高原点了点头,道:“出动二十万军队,对我们到并不是难事,而齐楚两国能够给我们提供六十万石粮食,至少可以让我们节省三百万石粮食,这个数量可不小,这几天让先生辛苦了。”
张良赶忙道:“那里,大王待臣有知遇之恩,这些都是臣下应尽之责,不过齐楚两国均表示,出兵的时间只能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后才行。”
因此集结大军出征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军队的数量越多,集结的时间就越长,像秦汉两国都是施实的耕战一体的制度,而且行政效率较高,军队和百姓的编制都有利集结,这样一来,集结军队的速度要快一些,但齐楚两国的军政制度显然是达不到这样的效率,那么集结军队的时间自然要更长一些,因此把正式出兵的时间定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后,也十分合理。
高原道:“这也没什么,我们才刚刚建国迁都,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明年四五月份之后再出兵,也正好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
张良又道:“还有一点,安平君建议,明年二三月期间,在齐国举行三国国君会盟,正式订立盟约,组成合纵,并且制订详细的军事计划。”
高原听了之后,也微微点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之间举行会盟,到是常有的事情。不过一般会盟有两种形式,一是非正式会盟,只是为某一件事而举行的临时会盟,仪式较为简单,也并不需要签订盟一类的文件,会盟结束之后,各自归国,就再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参与者即可以是国君,也可以由大臣代替国君出席;另一种就要正规得多,参加的国家将正式组成一个联盟,有共同的权力和义务,因此一般是由国君亲自参与,不仅要修建专用的祭台,并且还要举行歃血之盟,签定正式的盟约,同时在这种会盟中,往往还会选出一位盟主,付责主管整个联盟的事务。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都曾举行过不止一次的国君会盟,当然都是第二种会盟形式,并在会盟中签定盟约,以正式确定自己的霸主位置,虽然从理论上说,盟主也要受盟约的约束,但霸主们自有办法,利用同盟来为自己服务;而到了战国时期,诸候之间的会盟还是时有发生,只是这时己经不在有霸主这一称号,因此会盟一般不会选出盟主,如公孙衍组织第一次合纵伐秦,苏秦佩六国相印,也都进行了国君会盟。而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四十余年以前,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进行的渑地之会,这是一次非正式的会盟。
这一次三国合纵而举行的会盟,当然是属于正式会盟,除了不选出盟主之外,其他的程序都要完成,因此自然需要三国国君亲自出面参与,并进行歃血之盟。
而虽然田克臧是齐国的实际掌权者,项栋是楚国最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两人都能够代表齐楚两国的资格,但毕竟还是臣下,别的事情还可以代表国君,但举行正式会盟,还是需要国君亲自出面,因此田克臧才提议,明年二三月间,三国国君将在齐国举行正式的会盟,表示各国对这次合纵的重视程度,宣示共同对抗秦军的决心。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正式会盟所达成的誓言,还是比较看重的。
高原对举行会盟,并没有异议,有时该走的形势还是要走一下,不过高原马上就想到,韩腾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会不会借这个机会来破坏合纵呢?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将三国国君一网打尽,如果换了是高原,恐怕也会在这个时候举行行动。或许韩腾在前一阶段没有行动,就是在等待着这个机会。毕竟韩腾在秦国也没有什么举动,也并不像是借这次合纵来加强自己在秦国的权力。
不过也不能因为存在着韩腾的威胁,就取消这一次会盟,否则这次合纵在气势就会从一开始就不足。而且韩腾到底是做何打算,还不知道,因此会盟还是应该照常举行,只是要小心戒备一些。
[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