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认识孔垂信的人都不理解他,他曾经所谓的善举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实质上的回报,反而还让好多人背地里骂他傻。但孔垂信依然就是我行我素,他认为自己的仁道一定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说孔垂信只是一个喜欢打嘴炮的人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以自己行动证明他会将善心仁道进行到底,刚刚他所说出来的事情就是证明。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动手!你们都不听命令吗!”那个副手有些气急败坏,他还是头一次见到特务营的士兵不听话。
此时那些士兵已经不能再说什么了,因为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直接或是间接受到过孔垂信的恩惠。
“如果不是孔少爷出资修路,我都走不出来,更别说当兵了。”
“当时我们那发大水好惨啊,孔少爷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地震的时候我就在家,我记得我妈妈还得到了五百块孔少爷的捐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会孔垂信的好,以至于他们都不敢再动弹。虽说军令如山,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还是人,倘若军令可以让他们对着恩人开枪,那么他们还稍有一点良心就不会同意。
喊了半天,士兵们没一个动手的,那个副手继续气急败坏地说:“都不想活了是吗?副师长的命令都不起作用了是吗!”
身为一名军人,他们从当兵当天起就知道最重要的纪律就是服从命令,可是如今这条命令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服从。
士兵当中开始躁动不安,大家都在怀念孔垂信曾经带给他们的好。大家都不是没良心的人,面对恩公怎么可能敢拿枪。
“如果命令是让我对孔少爷开枪!那我退伍!”一个士兵从队伍里走出来,他似乎已经想通了一切,尽管他明白自己的前途很有可能就这样葬送掉。
“我不管孔少爷做的是什么事,我只知道他救过我的命!你可以开除我的军籍!但这个命令我不会服从!”又一名士兵站了出来。
在这两个士兵的带动下,陆陆续续站出来十几个人,他们都一脸正气地瞪着那个副手。此时他们都知道,报恩的时刻到了。
那副手就算是想一辈子也想不到为什么孔垂信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居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让这些平时绝没怨言的特务营士兵臣服,还敢公然违抗军令!
这个副手此时收拾了一下心情,唯唯诺诺地走到孔垂信面前,说道:“孔……孔少爷,恕我眼拙,你就别争了好吗?我上头有蔡师长的命令。”
此时他也只能劝孔垂信,因为下面那帮士兵已经开始有想要造反的意思了,他相信如果自己动孔垂信一根汗毛的话就会马上被乱枪打死。
“我不争,我从来都不会争,我只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安安全全地离开。”孔垂信用温和地笑容对每一个人说道:“这个世界是善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仁心。”
不见故自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固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孔垂信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道德经》当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他曾经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仁道仁心,他对权势从来都没有渴望,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去钻营升官发财,可是如今他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拥戴。
那个副手也不知道钻营了多少年才到了这个位置,他一直都期待自己身后能跟着一群听话的兵,可是他所向往的一切如今就让孔垂信几句话得到了,孔垂信此时才是有一群听话的兵。
“造反啦!造反啦!”面对这样的场景,那副手只得退回去跟蔡立军汇报。
此时程敬和张挺还在包间里等待蔡立军的后手是什么,之前就说要砸场子,可是这么半天都没看到什么命令。
“蔡师长,不好了!外面的军人都被孔垂信给蛊惑了,现在他们不听命令?”副手回来汇报。
“孔垂信?”蔡立军此时才知道原来刚刚那个汉服男生就是孔家这一代的嫡长子,不过他倒也不会害怕,毕竟孔家的势力还不会渗透到军方。
“外面什么情况?”蔡立军惊讶地问。
副手讲刚刚外面发生过的事情讲述了一遍,接着说:“似乎士兵或多或少都得到过他的好处,现在不管什么命令都调不动他们。”
就在蔡立军思考的时候,突然从包间的通风管道里想起‘吧唧’一声,众人一看,竟然掉下来一颗烟雾弹。
“射击!”蔡立军赶紧对身旁的人下令,旋即就是一顿枪响对着通风管道。
可是没几分钟包间里就被烟幕填满,程敬知道,一定是海棠和铁槐过来救自己了,他们虽然不敢杀蔡立军,但是他们一定有办法会让自己脱身。
程敬紧拉张挺的袖口,害怕他跟丢了。
此时在烟幕弥漫之下,伸手不见五指,谁也看不到谁,只能听到一阵一阵的枪响,程敬和张挺找了个地方蹲下来躲着,等待海棠的救援。
一阵枪响过后,海棠终于走了出来,烟雾也渐渐散去,包间里多了好几具尸体。
这些尸体都是蔡立军身边的护卫,全部都是海棠权利之内可以杀的人,但是有军衔的蔡立军还完好地站在那里。
“呵呵,你以为你们今天跑掉又能怎么样?难不成我还怕找不到你?”蔡立军没有把发生的事情当成事,他可不认为海棠身为一个特工敢杀自己。
“程先生,现在已经安全,我们可以离开。”海棠对程敬说道。
程敬见危险已经解除,便慢慢地走了出来,他在脚下看到了一根鞭子,上面还沾满了血迹,不用说也知道是刚刚谢勋挨抽的那根。
“我想跑掉?是谁让你有这种奇怪的想法?难道你忘了我刚才说的话吗?你今天没杀我,那我就要让大谢的痛苦在你身上十倍偿还!”程敬一鞭子狠狠地抽在蔡立军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