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陈年老账

目录: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作者:开胃山楂| 类别:历史军事

    向家本是皇亲国戚,又兼徽宗宠渥优甚,是故府宅奴从护院多过常备,银帛钱粮亦是积烂成腐,遍目四围而去,院落林木安排次第有序,砖瓦红房艳旖多娇,已完全像是个人间花园。来去之间,奴婢交谈嬉笑,见人也完全大方得体,不过终归是脸生,免不了被远处几个丫鬟的垫着脚尖看。

    “容姐姐,那人是谁?怎得以前从未见过?”

    旁边这年纪稍长的婢女蹙了簇眉头,这向府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端的是没有无名无辈的人出入府院,可观那书生衣着……完全不像是个官宦子弟。身边的几个小丫鬟们倒是更有兴趣了,叽叽喳喳个不停,有些没羞没躁的甚至提议过会儿扒门缝儿去偷看两眼。

    昨夜一雨洗尘,今日春晴初放,正是桃花纷开的时候。

    ……

    “这位苏郎君在此稍候,奴婢去通知二夫人。”

    这间中庭直入的厅堂装饰富丽,两边伺候的婢女亦是锦绣衣衫、罗簪银镯,旁边手案上点了一盏上品拣芽,茶香四溢,令人神清气明。在被这些向府家奴安顿好了后,也没有等多久,那二夫人甄氏就带着昨夜她那小儿子过来了。

    “苏郎君不用打点书斋生意吗?”她脸上是微笑,“昨夜官家金笔御赐了牌匾,今日一品斋该是来客如云才是,苏郎君不在店里接待,怎得反倒是来了妾身这里……”

    甄氏拉着小儿子的手寻着主位坐下,而外头那些偷偷往里张望的婢女一个个睁大了眼睛。那就是一品斋的店家吗?怎得如此年轻,看来那一品斋真的是指那老员外了。

    这中间也有昨晚陪甄氏去矾楼听曲的婢女,在见了苏进后。那是激动的直拧衣角,忍不住与旁边的姐妹窃窃私语,“你们知道不,就是这苏郎君昨晚在矾楼拉的梁祝曲,那声音可是好听了,以前从没听过的。”、“真的?”旁边不太相信,梁祝的影响还没有传开来。所知的也基本上是景明坊那一带。

    而里头的苏进对于甄氏这般说辞可真是有些无感,这女人也是舌头毒的很,不过看在有求于人的形势下。也就没有计较这些。而甄氏是大体闺秀之人,虽说对于苏进鼓捣出的那毁童夜谭颇为不满,但也不至于真个像泼妇那般揪着不放,稍稍责备几句也就罢了。实际上她现在也算是有求于苏进。小儿子原本就性情顽劣。这阵子极得太后欢心的情况下就更是无法无天了,若这个状态被下月回来的夫君见了,非得指责自己教养无方不可,所以她才想到把这始作俑者拉来开解这儿子,让他把心收到念书上来。

    ……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后院凉亭内,传出来儿童朗朗的读书声,在面前的花圃里飘扬。

    这所谓开解。其实就是临时客串一回教书匠,在这些小屁孩面前吹吹牛皮、聊聊理想。虽然苏进读书不多,但对付这群小子还是够用的。等他们读完一篇后,就让他们自己提问哪里不明白的,结果没想到这些小子们倒是积极,一口一个先生的叫,但问的都是关于七个葫芦娃哪个最厉害、白雪公主和鱼美人谁更漂亮之类的消遣型问题。

    他当然不会告诉他们作者最厉害的事实。

    “这就好比长腿短腿之分,短腿每盏茶内的步子迈的多,长腿每盏茶内的步子迈的大,所以说到底都是一样的。”

    “啊?怎么会一样呢?”、“先生骗人,肯定是七娃最厉害!”

    ……

    甄氏在廊道处远远的看着,虽然不满意苏进在那儿有模有样的跟那帮孩子瞎扯,但看几个孩子最起码是肯读进书去了,也只能暂时就这么依着苏进来了。

    “回吧。”

    昨夜新雨,外头院子里还有些凉寒,她也是不便多呆,就先招呼着府中婢女回了,而亭子里的苏进是一直是留意着甄氏的举动,见甄氏回了,所以接下来就趁着和这些小家伙攀谈的机会套问向府的地形分布。

    “来来来,我们带先生去府里逛。”

    “呵,是嘛?”小不点们完全不知道眼前这憨厚老实的东西已经把他们坑了。

    “小少爷们都走慢点~~”后头的老管家气喘吁吁跟着,由于甄氏之前吩咐,所以是一步不离的跟着几个小家伙。苏进原本还想从这朱老管家嘴里套点东西出来,不想这老头果然是人精,怕是甄氏之前早有吩咐,所以一旦苏进挑起撷芳楼的话题时,他就拿话岔开。

    小家伙们在前面带路,对于给先生指点自家屋门时,倒是非常积极并且渊博的,“这儿是孟姨娘住的,这里灶房厨间,东面还有两个,后面是大娘的住的,很漂亮的,大花园里好多东西呢,过夏了我们经常去里面偷杏子吃……”他们说着,苏进也是笑着点头,直到对方一笔带过的,“这里是文籍库,府里账房管家呆的,不过一般人不让进,在往西面过去有个鱼塘,里面的鱼可比州北瓦子里的好吃,我和暄儿哥……”

    被他们从中庭推到偏院的这个门当口时,苏进的眼神唯一一次锐利了起来,这间三开卷棚青瓦的砖屋隔扇门环间横贯着一把铜锁。

    ……

    夕阳西下,暖暖的黄昏倾斜下来,铺展在这花团锦簇的高门府第内。

    总算是可以回了。

    不仅是陪这帮野小子累,后来这府里的一些丫鬟居然也跑来围观他,起哄着让他拿洞箫吹梁祝,甚至连一些走在游廊间的向府管事也把目光探了过来。

    “那就是一品斋吗?这年纪可真是……”、“不是。一品斋是他死去的爹,你这儿都不知道,他是把他爹的遗作发扬光大。不然你以为这弱冠之年就可以写出三字经?”,“……也是。”

    细细碎碎的,府里许多闲杂人等在听说外头的一品斋来了府上,也都是瞧新鲜的跑到后院凉亭那儿看,自从开年的倩女幽魂以来,这个兴国坊的小书铺可是得了不小的名声,苏进平时深居简出。书院、书斋、酒楼三点一线,所以也确实没有想象过外界这些人对他是如何一种眼光,不过今日一看……

    虽说不是坏事。但这时候确实有些耽误事。

    “咯吱咯吱——”的木屑声音,苏进拿着匕首刀尖将洞箫几个眼里的堵住的沙石挑了出来,吹了吹,这样这声音就不像之前那么沙哑了。

    那献萧的婢女面上有些疑忧。“苏郎君怎么……靴子里还塞着匕刀?”那女婢很是好奇苏进为什么会把一把锈迹斑斑短匕藏在靴子里。虽说一些文人有佩剑的雅好,但是短匕这类凶器却很少佩戴,可即便是出于护身目的,但也不至于挑这么把满是锈迹的匕首。

    还真是古怪。

    “防身的。”苏进把匕首又塞了回去,这把短匕可一直留在他身上,由于上面沾了毒龙血,所以早就把刀面腐蚀了,但是刀却比以往更为锋利。所以这是他一直没丢的原因。

    旁边朱老管家微微皱眉,短匕之类的东西平常人是很少用的。也幸好苏进是这么大方的拿出来使,而且还是把钝刀,不然府里的人可非得当了刺客抓了。

    “呜呜——”

    苏进吹了两下洞箫,感觉还挺好的,在围观一众的目光就这么吹了一曲梁祝主题部分,在场大部分人昨夜都没有去矾楼听,所以如今一听这苏进现场吹奏,那都是分外热枕的聚拢成了一堆。

    洞箫的声音低沉悠扬,传到远处假山那儿正边走边说的甄氏和大夫人秦氏,秦氏抬头一疑,“何人吹箫?”

    甄氏往前头一看,立马就明白了,“是那一品斋的苏仲耕,昨夜矾楼唱梁祝,妹妹也是去了旁听,撇去对其人的成见,那梁祝确实是难得的好曲子。”

    “哦,是嘛?”

    两人且说且笑,顺着那熟悉缠绵的曲调走过来,在听罢一曲后,甄氏是颇为满意的点头颔首,与昨晚恢弘的合奏乐风迥然有别,但还是极为动听的曲子。

    这曲子吹完了,地方也逛完了,苏进当然没有在继续呆着的理由了,打了个礼就告回,像那甄氏还上前一番鼓励褒扬,还要留餐留宿,倒是真把他当府里的教书匠了。

    ……

    *************************

    *************************

    回了一品斋时,天色也昏暗了许多,街头巷尾的小贩叫卖还不绝于耳。庄舟见了他倒是火急火燎的模样,“苏家少爷你可算是回来了,今儿你可不知有多少人登门拜访……”

    看庄老头那模样,今日倒是接待的活儿没少做,用过的茶杯子不少在水桶里泡着呢。

    “您要是早一步来,那蔡郎君说不准还能碰的到……”

    嘀嘀咕咕的,肯定是的收了些好处了,苏进微笑着点头表示明白,对于一些登门拜访的人的用意他也多少心里有数,所以见与不见关系不大,若是被他们赶巧抓到了人,那见一面也无妨,顶多当是给别人提供了个喝下午茶的地儿。

    而自己昨晚在矾楼的事儿应该也是传到了甜水巷了,所以还没到收铺子的时候,陈守向就亲自过来把自己拉了过去,说是巷子里的街坊想要见见他,看看这个被大宋皇帝御赐金匾的人物究竟长的个什么歪瓜裂枣。

    车轮子才压到风悦楼前,耳边就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有店里几个伙计扯开嗓子的欢庆声,“今晚风悦楼大酬客,酒水饭菜全免~~~”

    “……”苏进望了眼旁边还面有得色的老头,实在是不觉得一块皇帝的金匾有什么值得劳师动众的必要,或许是他一直对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代入感。所以有些东西看的可能开一些。

    陈午还有店里那俩小跑堂在今晚上也是没少忙活,外头一听吃饭不收钱,那是赶脚的跑进来。不过盏茶的功夫,二楼连带雅间都满满的挤撑了人,也亏得这风悦楼不算多大,不然非得赔死这老头不可。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往常相逢不打招呼的街坊这回也都是笑脸相迎,时不时的还要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

    “哎哟,这就是当年苏老爷的儿子啊。可真想不到如今已经长成这般好模样了~~”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婆子赶紧把溢美之词送上,甚至旁敲侧问的打听苏进的婚事。

    “这边这边……”、“你们这俩小子腿脚给我快点,就知道吃!”

    整个大堂里那是人满为患。二楼廊道楣子上的灯笼也点了起来,烛光照下去……亮堂堂的一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是差不多打烊歇腹的时候。打着咯的食客招手告别。甚是亲热的老熟客模样,不过陈守向并不在意这些,看来今晚这场流水筵完全是他为了自己开心做的,只是可怜了那么多铜子儿被人吃走了。

    “就当是散福了嘛~~”、“仲耕如今可是给这些老街坊们挣了脸,你瞧他们也是为你高兴呢——”

    旁边的陈午兴致缺缺的拉过一张长凳坐下,“得了吧老爹,白吃谁不来,亏你还念他们的好。要是我说……还不如正儿八经的办个长宴,我呢~~在门口摆张案子收礼钱。这才是实在事儿……”

    “去去去,你这小子除了蹴鞠还懂个什么,少在你爹面前晃悠~~”

    陈午还不乐意,将嘴里嚼着的竹签子吐了,“老爹你可别看不起人,你儿子马上也要飞黄腾达了,看以后我让官家在我背上题个风悦楼,可别到时候再来抱你儿子的大腿。”

    “要是真有那一天,我就给你在整条甜水巷子里摆一圈~~~”

    这俩父子倒也是真有这闲情吵这个,不过对于陈午说的飞黄腾达,倒还真不是在这儿扯大皮,宫里的高俅也给他们透了信儿了,官家对新蹴鞠很有兴趣,已经准了新蹴鞠的推广,并且让他们放开手的做,只要最后能做成了,那什么都没问题,而且这月十号的书院约战官家也知道,很可能那天会过来实地看看新蹴鞠的情况,所以让他们好好准备着。

    毛头小子毕竟是毛头小子,这事儿显然是刺激到他了,虽然与当初所制定的几步走计划有些背驰,但谁不希望一步登天的好事砸到自己头上,皇帝的喜怒哀乐最难揣测,既有可能对新蹴鞠毫无兴趣,也有可能对新蹴鞠大家赞赏,那他这个风悦队的队头也肯定少不得褒奖,所以这些日子他在准备梁祝的时候,陈午也是没有闲下来,天天一早就砰砰砰的拿蹴鞠踢球门框,说要练习极致的脚法,不过十有**是要到院墙外面去捡球。

    “苏大哥,你跟我们说说看,昨晚矾楼到底是啥情况,你有没有见到官家?”

    “对对对,我长这么大可从没见过皇帝呢,苏大哥说说,皇帝都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头上长着两只很长的脚……”

    两跑堂极有兴趣的把苏进拉过来坐好,桌上备好了瓜果点心茶水,感情是把他当说书先生对待了,这时候甚至是厨房里头的伙夫也是提着菜刀出来听。只是对于他们所描绘的平脚直开的帝冕,苏进只能无奈的摸了摸鼻子,呵呵了……

    “别给我胡说八道~~~”陈守向板起脸凶了他们一句,可不能让他们养成了私下议论皇帝的习惯。

    旁边也都是哈哈的一阵欢实对付了过去,该咋听咋听,不过可惜他们信赖的苏某人这回可真是不能给他们解惑了,虽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这么神气的苏大哥怎么可能不受皇帝接见呢~~可事实就是这样,即便是这么神气的苏大哥,在那些大学士眼里还是不值一提。

    写市井杂言的商户子弟而已,顶了天也就是个有点怪才的乐工。

    嗯,就是这样了。

    ……

    ……

    今晚上苏进过来也不是真的来吃酒席的,等到酒楼的勤杂伙夫都打烊告回后,苏进便把陈守向拉到了僻静处问苏家当年的账簿,这次既然让敬元颖帮忙去拿了,那自然是连他们向府的账目一起拿来,不过苏进信不过向府,怕是当年的账目不实,所以也是管陈老头要这苏家自己的那份账簿。

    陈守向皱着眉心多看了苏进两眼,“当年你们苏家分家的时候账簿也都分去了,我这里虽然还有些留底的,不过不多,而且积压了好些年岁了,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看……”

    留底?苏进不禁皱眉,既然当年苏家已经败落到背井离乡的地步,没道理还要留底账,他皱着眉头,对这事儿更为不解了,不过嘴上还是说道,“那就劳烦陈叔帮忙找找撷芳楼当年的底账。”,“什么劳烦不劳烦的,陈叔帮你翻翻就是。”

    ……

    ****************************

    漆黑的屋子里,散发着浓浓的霉味儿,蜘蛛甲虫是满地走,苏进手里拿着油灯掌光,不断的把脚边的杂物拨开,身前的陈守向正蹲着在一个破旧积灰的箱子里翻找,咳咳的不断吃灰。

    “这个是洪桥街的小庆馆……”、“这是万胜门边上的嵩阳楼,酒楼开张那天我还去了观礼了,当时府衙一些长史典吏也去了不少,还闹了不少事儿……”

    他边翻着嘴里还嘀咕不少,“这个…不是,这个……也不是……”这些因为积压过久陈账几乎一捏就碎,还带起一阵阵的灰尘,熏的人眼睛直红。

    “哎?怎么不见了……撷芳楼当年都给了向大人了,这账应该没拿走才对……”

    苏进手上的烛光微微一摇,这陈老头嘀嘀咕咕的,倒是把一些当年的事儿漏了出来,不过这也不算是多么意外,苏进也猜到撷芳楼是苏家主动割出去的,只是想在账目上确认一下。

    “应该就是这个了。”老头拍着厚厚的一本陈账直起腰背来。

    ************************

    *************************

    月辉照进书铺南厢的卧房里,一地的月华。

    “嘭——”的一声,两本账簿丢在苏进眼前,烛光下……干白的细尘飘散开来。

    “自己看看是不是。”

    虽然这敬元颖的态度恶劣,不过这事情确实做的干净利落,而他也没有闲着,三本账目同时起翻,甚至从苏家出事的前一月就开始排查过去,果然与自己所料不差,账簿上有猫腻。苏家自己留底的这本账簿上清楚明白的记着苏家出事的那几个月里账目收支极大,从前一个月开始就少有出帐了,尤其是在出事的一月后,账薄上的进账骤减三成!按照正常推理,这生意绝不至于下滑的如此之快,而这个猜测也很快在向府的账目上体现了出来,几处出账的项目不合市价,一百斤的炭木费钱四百二十两三钱五厘,即便是当时已经接近入冬,但这收购价也足以让人起疑,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们府上那本苏家账簿写的也是相同态势的进出账。

    这么一来,也就只有一种解释了。

    苏家让利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