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京城(一)

目录:朱门继室| 作者:谢安年| 类别: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14-01-18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匆匆而过。转眼间,春暖花开,已经到了暮春时节。

    前几天,沈月尘接到娘家寄来的书信,说是她的父亲沈志云受到工部尚书陈达的提拔举荐,被任命为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不日即将奔赴京城就任。沈志云从前是莱州知州,官品从五品,如今,他官拜清吏司,居官正五品,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高升了。

    虽说,李政登基还不到一年,但是他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对朝廷内外,进行重新洗牌换血了。

    近半年来,朝中不少官员被罢免抄家,或是沦落成了阶下囚。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场风云突变,有人走,自然有人来。

    沈志云虽是地方官,但在京城一直有人脉,很多年轻时结交的同窗同科,听说他成为了德州朱家的新亲家,纷纷替他牵线搭桥,让他和许多京城很多显贵之人攀上了关系。

    工部尚书陈达便是其中的一位。陈达乃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打从李政还是太子时期,他就这样一直忠心耿耿,如今李政成了皇帝,自然对他这个心腹多加信任。

    陈达之所以会沈志云来京中做官,一来是因为沈志云这个人很会办事,态度好又舍得花钱,二来也是因为他和朱家的亲家关系,而朱家和阮家又是沾亲带故。

    此时,京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妃子,就是静妃阮琳珞,据说只要她能生下皇子,还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后娘娘。

    阮家本就是功勋之家,阮西平前阵子又平定西北余党,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博得君心大悦。阮家正值大势,陈达提拔沈志云也不过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沈月尘听了父亲的高升,心中毫无喜悦之情,反而多了几重担心。站得越高,跌得越痛,眼看着虽然得势了,可是未来谁也不好说。她宁愿沈志云少些野心,安于做一个地方小官,平安度日。

    别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踏踏实实过日子。

    不过,沈月尘虽然这么想,但是她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毕竟,沈志云和她之间,并不存在那份父女之间那份真挚的亲情。她劝不住他的,没由来去浪费口舌,惹人生厌。

    沈志云升了官的事,朱家人倒是表现得很高兴,正所谓“士农工商”,一旦进入仕途的人,自然都是希望可以一路高升,做官做大官。

    朱老爷子亲自发话,让府上为沈家准备一份厚礼,虽然两家来往不多,但是,往后应该是一点一点亲近起来了。

    沈月尘一看那礼单,顿觉惶恐,只觉有些太过了。谁知,朱老爷子却摆手道:“孩子,你也推辞了,如今你爹是正五品的京官了,体面得很。咱们虽然是亲家,可是面子上的功夫,还是不能省。”

    朱家有自己习惯和信赖的人脉圈子,什么人可交,什么人可信,他们有自己的分寸。沈家步步高升,对朱家而言是好事也是机会。

    又过了几日,沈月尘又接到了沈老太太的亲笔信,从寥寥数语的信上,可以看出来老太太此时此刻地喜悦之情。

    老太太欢喜万分,所以写信回来,让沈月尘择日带着朱锦堂一起来到京城,到沈志云的新府上小住几天。

    沈月尘看过了信,微微一笑,小心翼翼地把信收进信封里,然后抿了一口茶。

    最近,朱锦堂为了筹粮的事,忙得不可开交。

    眼看交粮的期限就快要到了,朱锦堂勉强才能凑够数目,亲自向刘府尹交差。朝廷筹粮,不似寻常的买卖交易,有商有量,有利可图。每次筹粮的价格都是是市面上平价米价格的一半,甚是有时候更低,连三分之一的价钱都没有。与其说卖,还不是说是白拿,说得再不好听点,简直就是在抢。

    西北边境刚刚平复,蒙古一带又不安生起来,频频闹事,不是洗劫村庄,就是截杀商队,闹得百姓人心惶惶,纷纷拖家带口往关中一带迁移逃难。朝廷对此事颇为看重,立刻调拨兵马,增加驻军。

    今年,朱家损失了不少钱,先是粮仓失火,随后又是朝廷筹粮,虽然他们都勉强撑了过去,可是德州城的商铺,已经无粮可卖了,而城外已经无粮可收了。

    如今,德州市面上的粮食有一半都是黑市米,价格起伏不定,说变说变城中的说书人,讽刺米价堪比金玉,还把碎米称为碎金。

    朱家作为城中大户,已是无能为力。若是从前,他们绝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德州一带市面上的粮食近六成,都是朱家所有,可如今,却是一成都补不上了。

    朱锦堂有心想要稳住粮价,偏偏赶上这个节骨眼儿上,登州一带又爆发了瘟疫,城里城外中断了一切贸易往来,不管是人还是物,只许进不许出。

    如今,黑市的粮价已经涨到了一石米十贯钱,而且还是最最下等的碎米。

    午时刚过,朱锦堂从外面回到家中,依旧沉着一张脸,神情不悦。

    沈月尘知道他心情不好,忙让吴妈带着明哥儿和丫丫去外面玩耍,自己则是亲自服侍着朱锦堂更衣擦脸。

    朱锦堂跑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找到进米的渠道,眼看着粮价越来越高,他心里不禁有些着急了。

    沈月尘端了茶给他润喉,见他低头不语,也不出声打扰,只是继续摆弄着花瓶里插着的海棠花,拿着小剪子,剪掉上面不必要的枝叶。

    朱锦堂见花开正好,心情不免缓了一缓,淡淡道:“这花侍弄得不错。”

    沈月尘见他主动和自己说话,立刻含笑回道:“这是园子里的花,妾身见花开得不错,就命人折了几枝回来。大爷看着还喜欢吗?”

    朱锦堂点了点头。

    沈月尘微笑道:“大爷喜欢就好,往后天天让丫鬟们折些过来。”

    在屋里摆些花花草草,可以怡情怡景,又能芬香空气。

    说话间,翠心带着两个小丫鬟端了吃食儿上来,都是朱锦堂平时爱吃的。

    朱锦堂并不觉得饿,只随意地吃了两口便撂下了筷子。

    沈月尘微微挑眉,看着他道:“大爷吃得太少了。”

    朱锦堂回道:“我本来也不饿。”要不是看在她精心的份上,他原本一口都不想动的。

    嫁给他将近一年,沈月尘自认对他的脾气所有了解,她放下剪刀,拿起热巾子擦了擦手,然后,重新拿起筷子替他布着菜。

    “这些都是妾身精心准备的,不吃完可不行?”

    朱锦堂见状,又道:“你别忙了,我……”他的话还未说完,沈月尘就抢先一步,夹起一块火腿送到他的嘴里。

    朱锦堂一怔,对上沈月尘笑盈盈地脸,也没有说她什么,只把那一口火腿了吃下去。

    沈月尘轻声道:“人是铁饭是钢。大爷近来忙着做事,每天早出晚归的,妾身从没有拦过您,只求您好好吃饭,攒足力气,别让妾身担心。”

    朱锦堂闻言,嘴角微微勾起,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接过她手中的筷子,道了一句:“行了,我自己吃。”

    沈月尘抿嘴一笑,挨着他的身边坐下,一面陪着他吃饭,一面说起祖母来信的事。

    朱锦堂闻言,稍微想了想之后,道:“筹粮的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你若是想去,回头咱们去和长辈们说一声就是了。你父亲荣升清吏司郎中,理应是该过去问候一声才是。”

    沈月尘心头一喜:“大爷事忙,真的没关系吗?”

    朱锦堂点点头:“你娘家的事也是大事,何况长辈们还写了信过来,不去不好。这两天,你就着手准备吧。”

    不用多想,长辈们那边肯定是答应的。

    沈月尘含笑答应了一声。

    朱锦堂见她小脸喜滋滋地,也随之淡淡一笑。

    午饭过后,朱锦堂稍微歇了一会儿,就又出门去了。

    沈月尘正想歇个午觉,就听外面有人跑着进来禀道:“大奶奶,南院有人来报,孙姨娘刚刚上吊自尽,差点丢了性命。”

    沈月尘闻言,蹙紧眉心,起身道:“她人怎么样了?”

    那丫鬟喘着粗气道:“幸好,丫鬟们发现得及时,没有伤了性命,只是脖子被勒伤了。大奶奶要不要……过去看一眼。”

    沈月尘无奈地点头:“出了这样的事,我自然要过去看看,你让下面的人管好嘴巴,先别让长辈们知道。”

    一晃数月没见,沈月尘对孙氏的关心少了许多,她自从痴心疯了以后,每天都是那副神志不清的样子。

    明明是白天,孙氏的房间却是异常的昏暗,所有的窗户上都被蒙上了厚厚的窗布,几乎透不进光来。屋子里家具齐全,却只有一根蜡烛散发着微弱的光线。

    孙文佩这会正躺在床上,双眸紧闭,脸色灰白,连嘴唇都是白的,露出来的脖子上赫然有着一道深红色的伤痕,一看便知是勒伤。

    沈月尘见了,不由地心神为之一怔。

    许久不见,孙文佩整个人瘦得几乎不成样子,躺在那里像是一个纸片人似的。

    平时负责照顾孙氏的丫鬟,小心翼翼上前行礼道:“奴婢环儿给大奶奶请安。”

    沈月尘瞥了她一眼,只问道:“你们是怎么伺候的?好端端的,差点闹出人命来。”

    孙氏以前伺候的云儿,这会并不在,只有她这张生面孔。

    环儿听了这话,立刻跪在地上磕头认错道:“奴婢有罪,没能伺候好孙姨娘……”

    沈月尘听她的语气,明显有些欲言又止,便知她有什么苦衷。

    孙文佩不是正常人,自然不同于平常人那么好伺候。

    沈月尘继续道:“孙氏近来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

    环儿跪在地上,轻叹一声:“孙姨娘自从搬来南院,她的精神就越来越差,每天不是大哭,就是大闹,说了好些糊里糊涂的混账话……说什么大奶奶您和秦姨娘一起把她的儿子偷走了。大夫开得安神药,每天三服不落的喝,但就是不管用,孙姨娘睡着了还好,一旦醒过来就是大闹不止……云儿姑娘这两天生病了,奴婢一个人伺候姨娘,实在忙不过来,而且姨娘今天又过奴婢动了手,把奴婢抓伤了,所以奴婢才出去涂药……谁知,就这么会儿的功夫,孙姨娘她就……”

    她越说越激动,身子都微微颤抖起来。

    沈月尘听罢,淡淡问道:“孙姨娘把你抓伤了吗?”

    环儿咬着唇点点头,轻轻撸起袖子,露出被孙氏挠伤的胳膊,上面竟是一条条血道子,果然伤得不轻。

    沈月尘微微蹙眉:“快下去擦点药吧。”

    环儿闻言,眼眶发酸,忙道了一声谢,便悄悄退了出去。

    沈月尘转身看向床上的孙文佩,默默摇了摇头。

    旁边的小丫鬟拿出大夫开的药丸,轻轻地送到孙文佩的嘴里,慢慢用水给她服下。

    随后赶来的夏妈妈,得知孙氏闹出了这样的事,不禁震惊不已,随后又连连叹气道:“原以为她静一静才好些,却没想到她竟是这样的糊涂!”

    沈月尘淡淡道:“她是有病的人,心境自然不一样,还是派人好生照看吧,今儿幸亏赶得及时,否则,就要出大事了。”

    夏妈妈连连点头,却又不禁开口道:“大奶奶,孙姨娘总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再想想办法吧……”

    近来,朱家烦心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再不能因为孙氏这个疯婆子,费心费神了。

    沈月尘静静地望向夏妈妈,“你有什么想法?”

    夏妈妈沉吟一下,才道:“奴婢想,孙姨娘这么天天地闹,让大家都提醒吊胆的,南院这里虽然偏僻,可还住着老爷子的妾房,孙姨娘每天这么闹,也不是长久之计。奴婢想,要不要把孙姨娘的娘家人找来,让他们先把孙姨娘领回去,等她病好了……”

    沈月尘还未等她说完,便抬起手阻断了她。

    夏妈妈这话说得好听,但意思却是要把孙文佩撵出朱家。

    孙文佩出身普通,家中还有两兄三妹和一个弟弟,早年间在花神庙被黎氏相中样貌,又因为出身清白,所有才被朱家买了回来。

    孙文佩的娘家人,沈月尘没有见过,但是却听说过不少。毫无疑问,他们每次上门拜访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要钱!

    当初狠心卖了女儿的人家,如今又怎么会肯好心照顾她呢?

    沈月尘默默摇头,把她送回娘家,就等同于把她往火坑里推,而且,这种事情,朱锦堂也不会同意。

    沈月尘看着夏妈妈的脸,沉声道:“她既然已经进了朱家的门,就是朱家的人,怎么可以送她回娘家呢?夏妈妈,这种话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提。”

    夏妈妈闻言,面色一僵,立刻应声道:“是,奴婢知道了。”

    沈月尘随即吩咐下去:“往孙氏的身边多派两个丫鬟,一天十二个时辰,身边都万万不能断了人。”

    虽然让她活着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但是自己也没有权利扼杀她的生命。就算是为了丫丫吧,她也得好好活着才行。

    因为孙氏的事,沈月尘整个下午的心情都不太好,尤其是丫丫被乳母们抱来之后,一看见那孩子的脸,就让她不由自主地想去孙文佩。

    丫丫已经快要六个月大了,白白净净的,五官精致,一看长大就是个美人胚子。她几乎继承了孙文佩所有的优点,沈月尘抱着她软软的身子,只希望她长大以后,不要想孙氏那样薄命,那样喜欢转牛角尖。

    傍晚时分,朱锦堂携着沈月尘过去给长辈们晨昏定省,顺便提起了上京一事。

    朱老爷子自然没有异议,淡淡应道:“是该过去看看,赶紧准备吧,等准备好了再去。”

    老太太自然也不反对,只是叮嘱他们一路小心,别太心急赶路。

    黎氏则是第一时间想到了阮家,临时提议想要和孩子们一起上京。一来可以亲自向亲家祝贺,二来也可以去看看朱元兰。

    朱峻闻言,心头一喜,只觉这样最好。长房的人不在,就是他们二房表现的时候了。

    可惜,老太太微微沉吟道:“家里近来事多,你们两口子还是在家吧,等到了端午,咱们再抽空过去看看。”

    家里不能没人主持大局,何况,眼下铺子里都是事,不能没人做主。

    朱峰也觉得母亲说得有理,看着黎氏道:“你不要多事,他们小两口出门,咱们跟去做什么,你还是好好在家照看明哥儿吧。”

    黎氏轻轻点头,继续垂眸不语。

    朱峻大失所望,满脸不悦地又一次端起了茶盏,喝了一大口茶,平息心头的火气。

    晚饭后,朱锦堂和沈月尘一起肩并着肩往西侧院走。

    沈月尘没有向朱锦堂提起孙氏寻死的事,她不想让他烦心,也不想耽误了去京城的行程。

    朱锦堂没察觉到她有心事,径直躺下睡了。许是,太累的缘故,才刚沾上枕头,他就睡着了,甚至还发出轻微地鼾声。

    沈月尘见状,不由微微一笑,替他盖好了被子,转身又去看一眼明哥儿方才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