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动那点事 第二节 啥叫“特情”

目录: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作者:寒潭水一色| 类别:历史军事

    说完了“俘”字的奥妙,咱看看公开的资料里是绝对没有的一种工作的名称,还有大批从事这项党的秘密任务的人们的坎坷历程。

    1942年晋察冀搞精兵简政,一分区将在平津大城市中有亲属关系的干部调离,聚集到晋察冀社会部学习地下工作。学习结束后,派去搞地下工作。这批被派去搞地下工作的干部,最成功者如万一,解放后一直高居北京市领导岗位。失败者如薛世聪,解放后很长时间一直保持不能暴露的“特情”身份,好像在继续从事地下活动。

    什么是“特情”?咱们就揭秘式的解释一下。

    全国解放后,原本做地下工作搞情报的同志,只要你过去的侦察对象还在,不管现在是起义人员、统战对象还是社会人士,你都不能公开你的我党情报员的身份,要继续监视下去。担负这样特殊身份的情报干部就称为“特情”人员。

    比如傅作义身边的地下党员,八十年代才公开身份。1957年章伯钧、罗隆基被打成右派,身边就安插了冯亦代这样的“特情”人员,时刻向有关方面汇报他们的言行和思想动向。

    有人就要问了,战争年代的特殊情报需要的产物,那时至今日,中国大陆还有没有“特情”人员?

    当然有,而且数量不少。对被打下来的“89”分子,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小组的成员(注意,不是“**分子”。是反**分子)。对被打成什么功的那些分子。包括对活跃在海外的那些民运分子当中和“轮子”当中,有关方面都会安插下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的“特情”人员,以便及时了解反对派(是“反动派”吗?当然不是)的动向,有助于职能部门预先采取相应的对策。

    历史上,从事“特情”工作的干部,许多人结局都很凄惨。五十年代中国上演的两部很有影响的反特影片(今天也能看到),一部是《羊城暗哨》,另一部是《寂静的山林》。影片里故事的发生地点正好是中国大陆的一南一北。这两部影片中饰演侦察员的人物原型,就是两个“特情”人员。他们的结局并不像影片中那样立了大功,成为英雄,而是结局都很令人叹惜。

    一分区的这位老资格的地下干部改成的“特情”同样如此。

    八十年代初期,一分区在军队工作的老同志大都有领导干部身份,一个个春风得意。通过当年另一个一分区被派去搞地下工作的干部徐正冲,这些老同志终于见到了老战友薛世聪。

    好不容易找到这位老地下情报人员的家,大家都吃了一惊!只见前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内,薛世聪卧病在一张木板床上,家徒四壁。旁无他人。不久,薛世聪病故。公安部门这才出面,公布他的局级干部身份,给尽殊荣。但人死了,这又有什么用呢?

    当特工死,从人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去看,是最不值的,但是要从为一项事业去抛掉自我一切的献身精神去看,这些默默无闻一辈子的老特工们,确实令人敬佩!

    比如九十年代,我境外的特工和特种兵和白头鹰国的特工交手数次,牺牲的内部被定了烈士和一等功,但是家属是绝不能对外说自己亲人是什么事立的功,恐怕家属也不知道自己亲人生前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个对自己家属都是严格保密的。

    抗战年间,一分区干部在战场上被捕后牺牲的,不在少数。1942年,华北日本军在冈村宁次领导下实行“怀柔政策”,对大扫荡中被捕的八路军干部战士不再杀掉,而是押进战俘集中营,进行甄别改造。日军华北派遣军最大的战俘营就设在石家庄,1942年在冀中大扫荡中被捕的八路军大批战俘都押往那里。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分区瞿秋白的侄子瞿世俊,1940年被捕后在易县牺牲,牺牲时的状况不详。一分区潘汉年的侄子潘可西,1936年参加革命,跟蔺柳杞、魏巍、瞿世俊一起从抗大毕业分派到一分区来的。在涞易支队任教育干事。

    1941年大扫荡被捕时穿的便衣,不是八路军军装。伪军抓住他后关在易县,承蒙曾在一分区担任过领导职位的赵玉昆开恩,没有杀他,有幸活到了鬼子投降,获得了自由。

    据说,被捕后审问他时赵玉昆也在场,法官问他:你是抗日的吗?

    他说:是啊。他们(伪军)就是因为这抓我的。

    法官又问:你不知道抗日是犯法的吗?

    他说:在你们这边犯法,在我们那边不犯法。不信,你去问他(说着用手指赵玉昆)。

    潘可西好开玩笑,易涞支队属易县的地方部队,与易县人组成的赵玉昆部队交流很多。潘可西被捕前就与赵玉昆认识,相互处得还很熟。被捕后几次审讯,与审问的法官相处得也不错,审问中笑声不断。加上有易县警备部长赵玉昆的网开一面,潘可西活到了抗战胜利。

    潘可西很快通过了组织审查,解放战争中担任察哈尔军区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7年底,察哈尔军区改编成六十八军,潘可西与李青川等一分区干部一起走出涞水,他在六十八军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

    解放后,潘可西历任解放军第六十八军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志愿军政治干部学校党史教员训练班政委,东北军区政治部科长,解放军第六十二文化补习学校训练处长,1955年,潘可西授衔中校。

    1966年潘可西因言论不慎获罪,被军队处理转业到地方,任镇江地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宜兴县革委会、县人民政府顾问、县政协副主席等职。1983年9月批准离休,享受地(市)级政治生活待遇。

    潘可西晚年写过几篇回忆三叔潘汉年的文章,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我党最牛的潘汉年的侄子都躲不开这个“俘”字!还幸亏有各方面的资料证明他被俘后没有投降,没有叛变,但可惜从此也就基本葬送了往上走的仕途了。

    再回到1941年鬼子对狼牙山的大扫荡,邱蔚为首的一团团部、卢星文为首的一分区卫生部部分同志,以及易、满、定、徐四个县的干部和县大队及四万余军民被围困在狼牙山上。

    9月23日的那个夜间,杨成武调动在山下的三团、二十团猛攻被鬼子占领的管头、松山几个村子,狼牙山西北的碾子台一带闪开了一条大口子,这四万军民趁机突围。但也有未能走脱的。

    有一个在卫生部副部长卢星文身边工作的医生,姓刘,后来又回忆录说知道曾经此人给白求恩当过助手。因脚力弱,天黑、山路崎岖,跟不上大队被俘,被俘后拒绝被鬼子押下山,结果被鬼子当场枪杀。跟他一起牺牲的也是一分区卫生部的医生,女的,叫李豫香。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河南人,白求恩医校分配来的。

    在鬼子扫荡中被捕的,较为有名的还有一分区战线剧社的鲁丁。他是1942年在狼牙山被捕的,被捕后押往保定监狱,据说以后绝食牺牲。解放后才查清楚。

    1945年8月,一分区部队解放易县,冲进易县县城的锄奸科干部,直奔日伪军的法院和监狱,将日伪的档案拉回来彻底察看。寻找被捕后的同志都表现如何。以后察看的结果都汇报到冀察军区保卫部长杨德才那里。潘可西等人的表现和事迹就是这样被证实的。

    所以,事实证明,被捕的同志大都是表现比较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