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八十四章 官制改革

目录:三国之席卷天下| 作者:君子毅| 类别:历史军事

    弘武元年,三月三十,弘武皇帝秦峰在紫禁城太和殿内,召开了大朝会。

    朝廷百官、各州军政大员,五百多人齐聚一堂。

    弘武皇帝驾到的时候,群臣三呼万岁,新朝新气象。

    秦峰升座,百官抱着朝板站位。

    有大内总管德全,开始宣读弘武皇帝秦峰改革朝廷官制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秦开国,百废待兴,……。”

    百官一个个低着头,心思转悠,想着自己能够得到怎样的任命。

    大秦朝任命如下:兵部尚书徐庶、吏部尚书荀彧、户部尚书荀攸、礼部尚书郭嘉、刑部尚书庞统、工部沮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田丰、通政司通政使贾诩、大理寺卿程昱,此为新九卿。

    册封孔子的后人孔融为“衍圣公”,监察国子监。华歆拥立是有功的任命为布政司左布政使,杨彪为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蒋琬、都转运盐使司费祎。

    又有太医院太医令华佗、太医丞张仲景。

    这些要害部门大规模换用当初秦王国时候的官员。

    而王朗、蒯越、陈宫、郭淮、傅巽、王粲、陈琳、张既、杨修,辛评、满宠、刘晔等人,皆为各部门副职。

    而当初旧有朝廷的百官多退居次要部门任职。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也是能够想象到得,所以旧有官员虽然叹息,但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军政部方面:赵云为大将军、高顺为骠骑将军、张辽为车骑将军。

    黄忠、马超、徐晃、张郃为四征将军.

    魏延、庞德、李典、乐进为四镇将军。

    张燕、高览、陈到、文聘为四安将军。

    王双、纪灵、马岱、周仓为四平将军。

    典韦、许褚为御林军统帅,号龙卫将军。

    臧霸、廖化、张卫、侯成、魏续、雷薄、陈兰、张允等人。皆为各州守备将军、守关校尉。

    弘武皇帝又在军政部成立新的部门海军部,甘宁为大都督、太史慈为副都督、蔡瑁为卫海将军。掌管内河外海军舰。

    紧跟着,弘武皇帝秦峰。以明诏划分了大秦朝新的行政区域:上北下南,自西向东,依次为凉州、并州、幽州(草原辽南郡并入幽州)、雍州(汉中暂时编制为雍州辖区)、司州、冀州、衮州、青州、豫州、徐州、荆州、扬州,共计十二州之地。

    又有自治区晨国归入幽州、羌族自治区归入凉州、氐族自治区归入雍州。

    行政区域明确后,便任命各州要员:法正为徐州刺史、董昭为布政使,阎象为提刑官。

    鲁肃为司州刺史、韩浩为布政使,牵招为提刑官。

    陈群为青州刺史、逢纪为布政使,高柔为提刑官。

    糜竺为衮州刺史、张承为布政使,刘馥为提刑官。

    陈登为豫州刺史、蒯良为荆州刺史。田畴为凉州刺史,钟繇为冀州刺史,步鹭为扬州刺史,伊籍为雍州刺史。

    刺史总督政务,布政使掌民生,提刑官掌刑罚。分工明确,直属清晰、百姓报官上诉也有门路可循。

    几乎一个时辰,诏书才全部念完。

    就在众人思咐回去后好好研究一番诏书内容的时候,大内总管德全又摸出来一道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考量国家未平。有西蜀、东吴依旧割据。特在内廷暂时设立军机处: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参议重要政务及刑狱。比及用兵之时,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谋略之顾问。而天下未平之时,文武官员的简放、换防、引见、记名、赐与,以及拟定对外藩朝觐者的颁赐等事物。皆有军机处众位军师拟定上奏,备朕考量!因用兵西东。官署在外,恐漏泄机密。特旨内廷乾清宫广场西侧设置军机处值房,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朕处理政务之通达。”

    “咦?暂设?值房!”百官闻言心中疑惑,“不是官署?那就不是正式的朝廷机构,但职责又这么大,皇上什么考量?”百官一时间想不明白。

    后世军机处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加强皇权。秦峰敲过来有了这军机处后,便也感到非常合心。在没有登基的那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秦峰无需考虑朝廷内统筹事务,只需将事情交给诸位军师,自己的一切命令,便能够通达于天下。

    大秦国的军机处大臣依旧称为军师又称为辅臣,军师之下的属官为军机章京。徐庶为首辅,其余为次辅。

    这职位看起来权利很大,但其实是传达弘武皇帝命令的,若是按照后世的一个职位,或是秘书,或是助理。同时,开国圣祖皇帝秦峰的诏书上分明写着暂设。这样一来,大秦朝不论各代皇帝,都可以随时撤了这个机构,便能够防止后世如内阁大权独揽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情况出现。

    就此,在弘武元年三月,秦峰颁布了改革的政令。以前百官虽然也各有职位,但怎么说也是前朝任命的,心中多少不顺畅。这一下好了,制度改革,弘武皇帝明诏任命,大家真真正正成了大秦朝的官员。名正言顺,百官心气高了许多,更加用心为大秦朝做事。

    私下里,弘武皇帝秦峰召见了自己最早的一位重臣周山,给了他一道诏令。让他重整华夏商会,改革为华夏皇家商会。官府,军队指定供货商。正是因为覆盖了官府、军队所有的物资供应,所以皇家商会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就如同后世所有国企加起来一般。秦峰因此日进斗金,国家除了俸禄的外的一切,转了一圈刨去物资成本后,又回到了秦峰的手中。最终还是国家的。因此,国家花费的就少了。皇权因此更加强横有底气。

    另外,秦峰又给了胡车儿诏令。在都察院之外,黑衣卫依旧拥有执法的权利,辅佐秦峰从另一个角度监察民间与官员。

    四月,秦峰在御书房召见军机处军师。

    秦峰高坐在龙椅上,有红颜女史辛宪英在一旁记录。

    秦峰望着殿中的军师,郑重的说道:“大秦国,需要有自己的国旗。”

    “国旗!”

    以徐庶为首的军师们,顿时有些发蒙。听字眼稍微明白一点点,但仔细想想又一点都不明白了。

    徐庶奏对道:“皇上。何为国旗?”

    原来,在华夏历史上,直到清晚期才开始颁布正式的国旗,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期天下人根本不懂。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国家有了国旗,百姓不论在那里,见到国家的旗帜,就会知道那里有同胞,那里是自己国家的领土。国家就会更有凝聚力!”秦峰大声说道。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必然的产物。秦峰就是要让当代的百姓提高国家意识,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百姓都属于一个国家,那就是大秦国。就算有一天。秦峰的大秦国衰败了,拥有国家意识的百姓,也绝不会允许国家出现分裂的情况发生。

    军师们明白了过来后。眼底难掩敬佩之色。贾诩一摸胡子,激动的大声呼道:“皇上圣明。您圣明呀!”

    荀彧双目炯炯有神,躬身道:“皇上。那么我大秦国旗该是怎样的样式呢?”

    秦峰一笑,挥手间,就有两个小太监,举着一面旗帜走上殿来。

    众人望去,红色的旗帜上,有明黄“秦”字大篆,一条赤黄五爪金龙环绕。

    “红色,是不要忘记,是万千大秦勇士付出了生命,才有了我大秦国!”

    女史辛宪英这样记载道:当我大秦国的国旗出现的时候,军机处的辅臣们目光狂热。在弘武元年四月,大秦国拥有了自己的国旗。这面国旗,是大秦国的第一面国旗,同时也是华夏千百年来第一面国旗。从此,大秦国拥有了国旗,华夏也拥有了国旗。

    军机处的军师们,一致认为弘武皇帝亲手绘制的这面国旗,极其具有代表意义。于是,这面秦字金龙红旗,便成为了代表大秦国的旗帜。而秦字玄黑旗,则为秦军的军旗。

    后来,秦峰又制作了以太和殿为图案的国徽,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国家重要的文件,皇室重要的诏书上,有皇室的玉玺印,同样也要有国徽大印,这才能够正式生效。

    至此,弘武皇帝秦峰开始提出大国家概念:中原的汉,草原的匈奴、乌丸等,西北的羌族、氐族等,包括晨国的晨韩族,虽然我们民族不同,但我们都是一个国家。

    并且,弘武皇帝秦峰,指示国子监这所中央官学,提出游学制度,凡是没有在边族游学宣讲两年以上者,不得入学国子监,有经历者,入学国子监的同时,科举之时优先录用。

    他又指示翰林院,依照大秦国国内的学究制度,号召各乡学究们,支援边族文化教育,凡是在边族教育两年以上者,优先招录入翰林院。

    大秦国的这些学究们,最初加入的是晋身无门的寒门士子。如今加入的大多是科举落地的学子,想要通过大秦国的学究制度当官。而秦峰搞乡间学究制度,就是运用这些人想要当官的迫切心理,让他们为千千万百姓扫盲。

    成效是卓著的,千百年不识字的百姓有了机会,谁不想认识字?所以发奋学习下渐渐摆脱了文盲。

    这项新的制度实施后,想要当官的,想要实现理想的,大批人前去西北、草原宣传中原文化。教导没有文字的边族学习汉字,说汉语。多年后,匈奴、乌丸、羌族、氐族这些后世多民族的前身民族,抛弃了自己陈旧原始的制度,开始用华夏的礼乐。这些民族本来没有成型的文字,就开始用汉字。这些民族在地区内混杂,语言多不通。发现学习汉语后,就能够顺畅交流,于是都学汉语。未完待续。。

    ps:  感谢:dickyzhu,投出一张宝贵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