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资治通鉴

目录:我欲扬明| 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七十六章资治通鉴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版,跪求订阅。吧aa

    张居正走进东暖阁之时,朱厚熜正在批阅一份奏疏,见他进来,热情地招呼道:“叔大啊,来来来,快坐下。”

    尽管皇上素来礼贤下士,但对于他们这些天子近臣、御前办公厅的秘书,却总是不拘俗礼,进门既不需要内侍通传,也不需要在外唱名报姓,赐坐上茶自然也就能省则省照皇上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家国中兴之伟业尚未功成,我等君臣仍须努力,设若讲究繁文缛节,那便是夺朕时间、害朕性命。”因此,今日入觐,皇上如此热情洋溢地招呼自己,张居正心中未曾生出感激涕零之意,反而紧张了起来。

    大明王朝两京一十三省,每日政务不知凡几,如果事无巨细,皆由皇上一人圣裁决断,只怕是铁打的人也会累死。因此,朱厚熜于嘉靖二十六年颁下谕旨,授予内阁一定的事权,呈送御览的奏疏,先由御前办公厅的当值秘书登记、筛选,不甚紧要的就直接批给内阁,按月稽查,将办理结果呈送御览即可。只有确乎紧要的军国大事,才直送御前。即便如此,每日送到他案头的奏疏没有上百份也有好几十,他都要逐一批阅,从不拖延。自嘉靖二十三年起就厕身御前、侍奉笔墨的张居正对此十分清楚,躬身施礼之后,规规矩矩地将半个**落在了御案下的绣墩上,静候皇上批阅完手头的奏疏。

    谁曾想,朱厚熜将手头的奏疏扔在一边,站了起来,一边活动手脚,一边温言说道:“叔大,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朱厚熜这么说,绝非是随口抚慰眼下御前办公厅两大协理高拱和严世蕃,一个受命率军远征南洋,为大明开疆拓土;一个身兼了南直隶巡抚,尽管没有交卸御前办公厅的差事,但省里的政务也不敢耽搁了,尤其是时近晚秋,督促各州县解送当年夏赋、催收秋赋的重任在肩,只能隔三差五进宫一趟,其目的不外乎是窥觑圣意,根本无瑕顾及其他。御前办公厅的具体事务就落在了张居正和其他几位御前办公厅的秘书头上。而张居正身为办公厅的老人,自然就得挑起大梁。只因他资历甚浅,尚未实授相应官职而已。

    尽管自己也兼着南京国子监司业一职,两头都要兼顾,终日忙得不亦乐乎,但皇上这句话依然让张居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如沐春风一般,忙站了起来,躬身说道:“辱蒙圣恩,敢言辛苦!”

    “坐坐坐,”朱厚熜招呼张居正坐下,接着问道:“朕这边的事情多,听说国子监那边你也尽心尽力地教授学生课业。那么,你自己的课业可曾拉下?”

    对于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宰相之杰”的张居正,朱厚熜可谓是寄予了厚望,当年张居正自江南逃到北方,就被他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读书储才,以备日后为朝廷所大用。张居正没有辜负皇上的圣心期许,拜当今心学大家、内阁学士、吏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阶为师,一边认真修习理学心学,一边潜心钻研朝章国故,所撰写的理学心学文章在京城官员和士子之中广为流传,在御前办公厅应付朱厚熜时常会有的垂询顾问也游刃有余,屡屡得到朱厚熜的夸奖。因此,皇上此刻这么问,就一定是别有深意了。张居正心里更加紧张皇上,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于课业一事,微臣不敢有一日懈怠。”

    “不曾懈怠就好。”朱厚熜说:“那么,朕问你,古往今来,人君身居九重,垂治天下,皆曰自己受命于天。何以天下会有治乱之分,更有朝代更迭之事层出不穷?”

    皇上开口就是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着实让人有些难以应答。不过,张居正饱读圣贤之书,学的便是屠龙之术,又久在御前历练,满腹经纶绝非寻常书生腐儒可比,略一思考,便从容答道:“回皇上,明主在位,勤政爱民,天下太平,则为治世;昏君当权,暴政虐民,天下不安,则为乱世。设若哪个朝代迭遇昏君,闹得天怒人怨,则有天降明君以代之。”

    朱厚熜不置可否地笑笑,接着问道:“世人天资不同,故有贤愚之分。为人君皆是龙种,何以会有明主、昏君之分?”

    这个问题比起刚才那个问题还要深奥百倍,张居正一时也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作答。

    朱厚熜笑道:“呵呵,或许朕这样问实在过于宽泛,让你一时难以回答了。那么,朕再问你,宪宗成化先帝和孝宗弘治先帝是为一脉相传的父子至亲,却于治国理政之能和成效上相去甚远,其故安在?”

    张居正久在御前供职,深知皇上最痛恨臣子妄言欺君,最讨厌他们这些天子近臣、御前秘书敷衍塞责。但是,身为大明臣子,岂能恣意评论两位先帝?更何况,宪宗成化先帝是当年皇上的嫡亲祖父,偏偏才智平平,在治国理政上多有阙失;加之又宠爱贵妇万贞儿和宦官汪直(与海商汪直同名)、梁芳,纵容这一妃二宦祸乱朝纲,自己怠废政务,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于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比起皇上提到的另一位先帝、即宪宗成化皇帝的儿子孝宗弘治先帝之励精图治、奋有为,绝非同日可语。皇上把他们拉在一起让自己做比较,自己该怎么说才好?只怕说错半句话,就会触怒君父,惹来不测之祸……

    见张居正面露难色,朱厚熜笑道:“叔大,朕问你,赵宋之时,司马光穷十九年之心力,主持修撰出的那部煌煌史家巨著,为何名曰《资治通鉴》?”

    这可难不倒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张居正,他立刻回答道:“回皇上,北宋神宗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曰《资治通鉴》。”

    朱厚熜说:“不错,正是为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朕要你分析两位先帝治政之能优劣之成因,也正是如此啊!虽说古今素有‘当世之人不修史’的说法,可是,朝臣每每谏诤朕躬,无不比出许多前朝故事,朕让你说说看法,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你还怕在朕的面前因言获罪不成?”

    张居正知道,皇上这么说,无非是想让自己畅所欲言而已。可是,事涉皇上的嫡亲祖父,又怎敢畅所欲言?不过,皇上方才提到北宋大儒司马光,使他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一点灵光:皇上方才开口查问我的课业,难道破题就在这里?

    御前奏对,容不得他从容细想,张居正便抓住这点灵光,字斟句酌地说:“宪宗成化先帝天性敦厚宽仁、胸襟广阔,本应成为一代明主,却因幼时,皇考英宗正统先帝北狩瓦刺,陷身于穹庐帐幕,天位为叔父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窃,宪宗成化先帝被废为沂王,未能出经筵,受教于孔孟圣贤之道。及至皇考英宗正统先帝‘南宫复辟’后,成化先帝天寿已逾十岁,过了最适宜蒙的幼冲之年……”

    说到这里,张居正偷偷瞟了皇上一眼,只见朱厚熜拈须微笑,面露赞赏之意,知道自己破题正契合圣意,心里稍微安定了下来。不过,对于皇上的嫡亲祖父,他也只能点到为止,立刻转到了另一位先帝、皇上的叔父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及至孝宗弘治先帝,因皇考宪宗成化先帝宠爱万贵妃,幼时未能承欢皇考膝下。好在六岁之时便正位东宫;九岁便出阁讲学,皇考成化先帝为其遴选学养深厚、才冠一时的理学名臣彭华、刘健、程敏政等人为师傅,每日轮班授教,直至孝宗弘治先帝十八岁即位,九年之中定时不违。即位之后,孝宗弘治先帝仍遵从祖制,定期出经筵,潜心研习圣贤学说、治国之道。是以孝宗先帝宽仁忠孝、善良温和、尊礼重士、勤政爱民、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始有我大明弘治中兴之恢弘气象……”

    由于认定破题深契圣意,张居正越说越顺溜,尤其是说起被士人儒生公认为有明一代最符合儒家伦理的君主典范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更是充满了感情,不但声音渐渐高了起来,连双眼都闪出夺目的精光……

    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指明代宗朱祁钰。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刺部攻打大明,明英宗朱祁镇留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亲率五十万大军亲征,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兵部尚书于谦等朝中大臣以“天位不可一日空悬赖长君”为由,拥立朱祁钰即位,遥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册封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次年改元景泰,史称景泰帝。一年之后,朱祁镇被释放回国,朱祁钰将其软禁于南宫,后又废掉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王储。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人生宫廷政变,拥戴朱祁镇复位,史称“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朱祁钰死后,朱祁镇废其帝号,赐谥号为郕戾王”,意思是朱祁钰终生作恶、死不悔改。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即位之后,不记皇叔朱祁钰当年废自己太子位之仇,承认其对朱明皇权的扶危之功,恢复其帝号,改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没有为其赐庙号。直至南明政权时代,弘光帝朱由崧在风雨飘摇之时,与景泰帝朱祁钰找到了共同语言,赐庙号为“代宗”。张居正身为人臣,无法臧否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和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两位先帝孰对孰错,只能将两位先帝加诸于景泰帝朱祁钰的谥号一并说出。

    宫复辟见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