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黄式三(上)

目录:铁幕降临| 作者:仲夏雷暴夜| 类别:历史军事

    ()    穿越团队控制定海城后,因为满清原有体制和人员不能放心使用,同时为了锻炼培育队伍,给管理台湾做准备,云澜和白宝湘等人商量之后,决定把城内划为西城、东城两个区域,城外沿港一个区域,在定海宣抚使衙门下面组建了三个办事处,从新兵营抽取三十人,选取报名投效的九十名定海人,组建了第一支城市管理队伍。经过慎重考虑,执委会分别任命刘宣、方莫语、郭凡为城西、城东、沿港办事处主任。

    刘宣是浙江人,今年23岁,法律工作者。

    方莫语今年25岁,广东汕头人,擅长演讲、沟通,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郭凡今年22岁,浙江台州人,原是街道办事处小临时工。

    二十五rì下午,一位身穿蓝sè制服的大胖子带着两名手下,在里长的陪同下,走进了东大街一条较为宽阔的巷子。

    里长指着胡夤的宅邸,“这就是胡宅!”

    将近两百斤的方莫语把肥厚的熊掌伸向手下,“登记薄!”

    他接过厚厚的登记簿,翻看了一下,然后合上,“走,进去看看。”

    开门的是胡宅的老管家,一米八的方莫语很标准的一个敬礼,“老人家,打扰了!”

    老管家看见一个身穿制服的大胖子向他敬礼,赶紧作揖回礼。他心思,这大明官员确是富态,满清道台也没这么肥硕啊。

    里长是东大街的一家破落户,对于定海城内的深宅大院一下敬佩有加,他赶忙介绍方莫语的身份。

    “原来是主任大人,欢迎,欢迎!”老管家脸上的褶子像是开了花一样,但他顽强的用身子堵住过道,丝毫没有请方莫语他们进去的意思,“我们少爷还有客人都在里面睡觉,有事你们在这里说话。”

    那天下午,从白宝湘那儿得到《世界地理》、《外国历史》、《基督教历史》三本书之后,黄式三他们三人立即来到胡宅,找了个空房间,在里面翻看起来。

    这三本书图文并茂,给黄式三、黄以周和胡夤打开了一扇外部世界的窗户,让师徒三人耳目一新。三人浑沦吞枣,一口气翻完三本书,眼睛熬得红彤彤的。二十五rì天亮之后,三人才睡了下去。

    “原来胡少爷还在休息,那我们就在这里说吧!”

    胡夤在执委会那儿是挂了号的。方莫语他们上岗之前,已经过一番培训,对于舟山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了解。

    “首先,我想向你们详细了解一下,近来有没发生大明官吏扰民的情况。”

    “没有,绝对没有。”

    方莫语的随从在一旁用笔认真做着记录。

    “第二,大明将竭力保障所有大明百姓健康快乐的生活。让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做工的有地方做工。所有没有正当职业的人员,大明官府也将进行安置,让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快乐的生活,没有生活能力的人员,大明官府也将进行适当抚恤。”

    说到这里,方莫语问老管家:“你们府内有游手好闲之人吗?”

    老管家连声抱屈,“这哪儿有啊,我们府内厨娘、仆人、小厮,这每天忙忙碌碌,都不能算是闲人吧。还有少爷是读书人,他rì夜苦读,要考取功名,这也不能算是游手好闲吧!”

    “游手好闲之徒整天无事生非,惊扰街坊四邻。你们如果发现有人整天无所事事,就应该立即举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获得养家糊口的钱财,这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那是,那是!”

    方莫语圆圆的肥脸转向里长,瞟了他一眼,“第三,里长是满清时期定的,所以我们要重新委任新里长。如果你们有什么合适人选,可以推荐一下。”

    “没有,里长挺好的,对街坊四邻都十分关心。”

    “看来你们这里长还是深得人心啊,不过,老人家你还是好好想想。过两天,我们将要进行选举。”

    “选举?”

    “对,到时候,你们提名的人员作为候选人,街坊四邻大家一起投票,票数最高的候选人将当选为新里长。”

    “这可使得?!”管家一听就懵了,还有自己选取官员的说法。

    “大明朝廷是人民的朝廷,大明官府也是人民的官府。里长天天和你们打交道,理应民选民治。”

    “对了,最近盐仓那边要开山放炮,还望大家不要惊慌。”说着方莫语就告辞而去。

    胡夤睡到下午,饥肠辘辘的再也睡不下去,他刚要起身,就听见大门口有动静。

    胡夤唤来下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宣抚使衙门派人下来查点户口。

    胡夤很不耐烦,“包点银子,让他们赶紧走人。”

    下人赶紧解释,就是因为他们不收银子公事公办,才发出动静。

    黄式三也醒了,他闻声走出房间,“还有不收银子的胥吏?”

    “回禀黄老爷,现在衙门当差的,全是新人,除了那些一头短发的髡人,还有就是新近投效的定海人,不过投效的定海人,也剪去了头发,乍一看,分不清是真髡,还是假髡。不过,不管真髡假髡,都不收钱,说是人民朝廷为人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什么真髡假髡,他们是削发明志,不破满清,绝不蓄发。”

    黄式三心知,髡人应该就是来自海外的大明老人。他在总兵府所见过的白监国、云宣抚使等人,全是一头短发。

    胡夤有些奇怪,“怎么全是新人,以前的胥吏全开了?”

    这时老管家关上大门,走回院子,他把话茬接了上去,“听说全在盐仓那儿,新朝廷要在盐仓造兵营,造码头。”

    “去干苦力?”黄式三对胥吏向来没有好感,他深知地方上的弊病首先就是胥吏,胥吏欺上瞒下,相互之间结党营私,把持衙门,干尽坏事。

    “听说是要学习改造,一边学习,一边干活。”

    黄以周这时也起了床,三人也不麻烦厨娘,直接去大街,找了一家茶楼喝下午茶,填肚子。

    明军攻下定海之后,组织祭奠辛卯抗清忠臣义士亡灵,尊重儒生学子,对百姓秋毫无犯,虽然极力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也不强制人们剪除辫子,恢复汉家衣冠,同时还组织军队帮助百姓打扫街道卫生。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鼓励市场贸易,还招募定海本地良善百姓为巡jǐng,维持社会治安。定海城已经恢复了往rì热闹的景象,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

    黄式三稍稍填了一下肚子,这才端起杯子,品了一口茶。他看着一队已经剪去辫子,身穿黑sè制服的巡jǐng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过楼下,感慨道:“真有新朝气象!”

    “是啊,父亲。”黄以周和父亲谈起了读书心得,“我读了三卷书,才明白古人说,‘读万卷书真不如行万里路’的真谛。天下之大,未知世界太多了,许多东西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胡夤对《世界地理》书中那幅全球地图印象特别深刻,“现在看来,我们这天朝大国,在世界中只能算是一隅。古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未免过于夜郎自大。”

    黄式三眼睛望着窗外的天空,他从书中所描述的海外世界,联想起道光年间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感觉到华夏遇到亘古未见的大变局,心中未免有些惆怅。

    “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黄式三自嘲的摇摇头。他觉得自己好像一无是处,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只会在故纸堆中进行繁琐的考据、训诂,不通半点实务。本想投向大明,却不知道投过去,自己还能够干些什么。

    这时茶楼里邻近一张桌子有人在说,“听说了吗,法兰西人的大兵舰上午过来了,兵舰就停在衜头上。”

    “是吗?怪不得这大明轻而易举的拿下定海城,他们一定是有西洋人的帮助!”

    “我想也是,洋鬼子这么急着来,说不定他们有什么勾结。”

    坐在不远处另外一张桌子上的丁淡听了很不乐意,他立即挺身站起,“两位仁兄,你们是作jiān犯科之人吧?”

    明军入主定海之后,云澜让丁淡组织一批舆情宣传员,掌握定海城的舆情,宣传大明的政策。丁淡本身就是定海人,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学校领导,负责这份工作自然十分得心应手。今天法英美三国使节进城,丁淡专门跑到茶楼蹲点,了解社情。

    “你不要凭空污人清白,我们绝对是良民。”

    诋毁明军的这两个家伙看到丁淡身材高大,说的定海话带着外乡口音,知道可能是明军的人,暗自有些害怕。

    “看到外国兵舰,就胡说大明与洋人勾结。”丁淡一指他们的下身,“我看到你们不是太监,有作jiān犯科的器官,定是jiān人!!”

    那两个家伙看丁淡桌上的几个年轻人全都站起,对着自己跃跃yù试的样子,脸sè都白了,“你这纯粹是捕风捉影,yù加之罪。”

    “你们刚才那番话是不是捕风捉影?!你们散步谣言,诋毁大明,要放到过去,是要被砍头的。”丁淡厉sè说道,“大明王师奉天命,讨伐满金鞑子,救我定海百姓与水火,满城百姓谁不承他们的恩德。”

    “他们两人是浑人,就是喜欢胡说八道,但确是良善之人,从不作jiān犯科。”

    茶博士见这边吵吵闹闹,赶紧过来打圆场。

    “我大明是仁义之师,自然不会与你们两个浑人计较。”丁淡语气和缓起来,“记住不知道的事情不要随便乱说,莫要看见普陀水仙,说是山东大蒜;看见骆驼,就说是马驼背。”

    就在这时,西边很远的地方,传来“轰隆隆”一声炮响,接着又是一连串的爆炸声。茶楼上的人们顿时有些慌乱,“怎么回事,是洋人打--炮,还是朝廷派兵过来了?”

    “大家不要慌,这是晓峰岭开山放炮。我大明在盐仓修筑码头,需要大量石头。”

    黄式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凝视远处大海的方向,如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