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潜入洛阳

目录: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作者:学徒归来| 类别:历史军事

    ()    张颌自知失言,忙伏地请罪道:“末将不敢,主公如此信重,末将必定鞠躬尽瘁,不负所托!”

    文远轻轻将张颌扶起,好言嘱咐道:“隽义切记,我出关之事不可向任何人透露!外人若有问及,就说我外出访友,旬rì内就会回营!”

    “末将遵命!”

    文远点头送张颌出帐,刚出营帐,张驭恰巧回来,手中还拎着几个包袱,十来把短锨。 . .

    文远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张驭打开这几个包袱,里面多是些寻常衣物,还有些绳索、挠钩、笑道:“少爷放心,都妥妥的了。”

    文远又命张驭守帐,将王力唤入:“你速去从亲兵队中抽调十人,记住,唯一的要求从并州、洛阳一直跟着过来的,对我要极尽忠诚!这些衣服用具每人一套,今晚有秘密任务!”

    王力点头领命,是夜二更,文远领张驭、王力及十名心腹亲卫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虎牢西门,往北而行。

    为求保密,十三人全部步行,平rì随身之物全都留在营中,只扮作寻常百姓模样,麻衣破帽,暗藏短刃。

    此时虽然已是二月初chūn天气,深夜依旧是寒风刺骨,一行十余人裹紧衣袍,仍感觉有冷风像蛇一般钻进衣里,众人不敢点火,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光秃秃的树木枝干虬结,如同张牙舞爪的的怪兽,看的令人瘮得慌,为了祛除心中的慌乱,众人只能小声是的说着话,除了文远,其他人都不知此行前往何处,连张驭、王力也只是隐约知道其中一些事情。 . .

    众人一路北行,渐渐地,大河奔流的浊重水声愈发清晰的传入众人的耳畔。文远兴之所至,借着星光照shè,领着众人上了河边一座小山。

    临渊看河,清冷的河风吹得文远衣袂鼓荡,文远顿时觉得大脑一阵清晰明快,他满怀深情的看着黄河,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充塞心坎。

    这就是母亲河啊!文远前世生在淮河流域,只在电视里看过黄河的浩荡、澎湃!

    如今还没到夏汛时节,浑浊的河流流淌的安静而平缓,如一条黄sè的巨龙横贯东西,如此rì复一rì,年复一年。

    不知不觉间,文远的眼眶湿润了,或许正如文远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所说,任何一个有着民族感情的华夏儿女,当他亲眼看到黄河之后,心中最大的感触就是伤感!

    高高的岩石,巍巍的峭壁,茫茫的旷野,深深的沟壑,看到这些,如何能不叫人伤感?

    巍巍黄河,见证了古往今来华夏民族的荣辱兴衰,只是如果按照历史正常的走向,一百多年后,整个中原大地都被北方五胡侵占,滔滔的黄河水将被数以千万的华夏子孙的鲜血浸染,最艰难的时候,我大汉民族只剩下人口不足八百万!险些灭绝!

    想到这,文远动情的面向黄河而跪,叩首三拜,心中暗自祈愿:“黄河母亲在上,我张文远本没什么大志,若做的是县官,我就尽力保全一县百姓,若是州官,我就勉为其难庇护他们吧,至于天下,我不敢想,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大汉子孙不要遭此劫难!”

    下了小山,一路便由张驭领着,到了河边一处干枯芦苇荡中,推出一支小船,众人坐上,过河到了北岸。

    北岸是河内地界,这里已经是联军的地盘,不过此地到处军营林立,文远此行力求隐秘,可不想让联军士兵当作jiān细抓到,因此带着众人尽拣小路,一路疾行向西。

    黄河两岸,景sè无比壮观,沟壑密布,巨石嶙峋,两岸枯萎的芦苇荡随风飘荡。褐黄sè的黄河之水滔滔奔流而下,直入大海!

    行了两rì,黄河两岸敌我守备开始森严,文远招来一个当地百姓打听,这里已经是孟县地界,往东十里便是孟津港,有董卓大军屯驻,往西五里是小平津渡口,文远从贴身衣内取出地图看了看,就在附近重金买了条小船,从小平津南渡进入洛阳北邙山地界。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山势雄伟,水深土厚,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南北也有数十里,位于大汉dì dū洛阳城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

    文远一行又在北邙山里绕了一天,终于从南麓走了出来,众人此时大概已经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洛阳了。

    出了北邙山,已经是洛阳地界,洛阳城倒是好寻,董卓临行之时将洛阳所有的宫殿、官邸、商铺、民宅全都付之一炬!如今虽过了十余rì,余火根本没有熄灭,文远在北邙山上就看到西南方的天空尽是黑烟,一路寻来。

    只是洛阳城方圆二百里内,荒无人烟,这一路之上,尸身遍地,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北邙山上的陵寝也被掘开,白骨曝于荒野,鹰鹫野狗横行,将这些尸首啃食的残缺不堪,饶是文远等人久经沙场,见了这等惨绝人寰的景象,也一个个面sè惨白。

    文远无力掩埋尸身,只能掩鼻闷声前行,终于于第三rì夜晚,赶到了洛阳城内。

    洛阳,即洛水之阳,洛阳城是赫赫有名的京城之一,又称为东都,与关中的长安城遥相呼应,南控伊阙,北依邙山,东临虎牢,西接函谷关,因四面环山,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自古就是华夏子孙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

    武王自击败殷商,建立大周政权之后,为就近管理山东殷商王朝参与部落,特命周公旦和召公在洛水以北建立东都洛阳,到了周平王时,为躲避犬戎之乱,周王室放弃镐京,迁都洛阳,进一步促进了洛阳文化及经济的发展。

    千年后,南阳西汉王室后裔刘秀平定乱世,在原址稍南处重建洛阳,并定都于此,史称东汉。

    从刘秀定都洛阳到这时,已经又过了一百多年。

    新建的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形态成长方形结构,又称为“九六之城。”

    洛阳城内,共有南北纵走及东西横走的廿四条大街道,两旁植有柳树及槐树,街道及街道中间为居住的“里”。主街道连贯各主要城门,宽约四十公尺,长五百公尺。城中间有条天子专用道路,称为御道。御道的两旁有高约一公尺半的长墙围住。依照洛阳城原样,东汉武帝重建了“南宫”,办公居住都在这里。南宫的东边,设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东汉明帝时又在南宫的西北增建“北宫”,专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北宫设有四个大门,名称和南宫完全一样,设有朱雀(南)、苍龙(东)、白虎(西)、玄武(北)四个大门。为了皇帝每天来往于两宫的安全xìng,在两宫之间建有上下两层的复道,上层便是皇帝的专用通道。

    北宫的主殿为德阳殿,重要庆典常在这里举行,皇帝也常常在这里的朱雀阙会见重要大臣。德阳殿周围则由含德、章台、天禄、宣明等八大宫殿环绕。在洛阳城的东北隅有个永安宫,附近设有大仓及武库,是武器及粮食的储存中心,旁边有运输进出货的专用毂门。城内大多是高级住宅区,专给文武官员居住的。尤其东城墙附近的上东门及中东门,有步广里及永和里,大多是大规模的府邸,不少权臣便都居住在此。

    整个洛阳城是由宫殿、庭园、官署及高官权臣的宫邸组成。庶民则居住在城外边缘处。洛阳城内外有三个主要的“市”,南宫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内的住宅区,住有一些无官职的御用商人,及有钱的世豪。东郊的马市及南郊的南市,则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跃区。

    由于坐北朝南的体制,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即公元三八年,重新以南城墙的平城门,作为洛阳城的正门。南宫的大门有条大道,直接连通平城门。平城门外为南市,靠近城门的大道旁,建有两座祭祀专用的殿堂:东面为辟雍,是礼教用祭祀堂,为儒学教化天下的象征;西面为灵台,是观察天象及云气用的天文台,也是天命的象征,东汉时中国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张衡的浑天仪及地动仪,都装设在这里。

    而这曾是大汉京畿之地,这里曾经居住着大汉子民上百万!可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活人,到处是腐臭烧焦的尸体、坍塌的房舍,被烧得漆黑的断木残垣!

    而文远不远数百里,乔装隐秘来到这儿,为的只是一样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