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荡平乌桓

目录:三国之北汉燕王| 作者:大琨翼| 类别:历史军事

    硝烟,依旧还未完全消散,乌桓山下的决战,却已经落下了帷幕。当赵云和许褚这两只猛虎,杀入乌桓人核心阵营的时候,这场战斗,就已经分出了胜负。十几名乌桓首领,无一例外的被赵云、许褚二人斩杀,在失去了各自的部落首领之后,原本就没有多少抵抗决心的乌桓大军,很快便土崩瓦解,二十万大军,有五分之一被敖烈所部将士斩杀,其余的人,则全部变成了汉军的俘虏。

    以六万兵马击败二十万乌桓骑兵,并且擒获了超过十五万的俘虏,敖烈再次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十五万乌桓人,甘心丢掉武器请降,除了敖烈长久以来积累起的威望,让他们生不出抵抗之心外,还有另外的原因在内。

    在这十五万乌桓人中,不少人是被部族首领们挟裹来的,他们本就不是心甘情愿踏上战场的,现在各个部族的首领,已经被斩杀殆尽,他们也就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另外,敖烈善待俘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相信敖烈不会杀掉自己,就以乌桓俘虏为例,只要是投降后肯接受汉化,迁居内地的,敖烈非但不会杀他们,还会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让他们到内地更好地生活下去,能够告别艰苦的游牧生活,也是促使这些俘虏甘心请降的原因之一。

    盘踞大汉北边数百年之久的乌桓,在历经无数次的辉煌和低谷之后,终于落下了帷幕,以被敖烈率军击败、被动接受汉化的方式,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继鲜卑、扶余和高句丽之后,第四个融入大汉的少数民族。

    经过战后的清点,在这一战中,乌桓战死的将士,达到了四万多人,这是一个沉重的消息。为了表达自己不得不采用武力而给乌桓子民带来的伤害,敖烈当即下令拿出一部分粮草,分发给战死将士的家属,同时,敖烈当着十五万乌桓俘虏以及他们亲属的面,保证他们迁居内地之后,会得到和汉人一样的待遇,不会遭遇任何不公共的待遇。同时,敖烈也会外迁一些汉人,来到乌桓山居住。和留居在这里的乌桓人。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敖烈这样做。在最大的程度上消弭了乌桓人心中的仇恨,让他们开始逐步接受汉化。逝者已矣,而未来的生活却是美好的,敖烈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另一方面,汉军的战损也被清点了出来。血杀军等三只精锐部队仗着铠甲坚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损伤,加起来来也只不过是损失了一千多人而已,对这些精锐的死亡,敖烈虽然心痛,但还在可接受接受范围之内。相对于精锐部队,张辽和徐晃带领的新兵,却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尽管张辽、徐晃都是当世名将。但他们也不能代替每一名新兵去战斗,在战火和生死之间的洗礼下,四万新兵死伤高达一万五千人多人,都要接近总数的一半了。

    死亡,是新兵向老兵蜕变的最昂贵代价。在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之后,敖烈相信,剩余的两万多名新兵,很快就会破茧成蝶,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完成自身的转变,向老兵,甚至是向精兵的转变。每一次这样的转变,都会让大量的新兵失去生命,倒在战场上再也不能够站起来,这一点,就算是敖烈也无法改变。

    在击败乌桓大军的同时,李儒负责的暗影成员,把战果迅速传递回了燕京,坐镇燕京的贾诩和荀彧在和其他文武商量过之后,决定派出太史慈带领第二支新兵部队赶赴乌桓山,同时让公孙瓒力谏田豫随军前往,接替戍卫乌桓的工作,并对乌桓子民进行汉化。田豫本是公孙瓒的部下,文武双全,和李严有些相似,无论是治政之能,还是弓马枪法,都是一流的人才。当初在敖烈出征乌桓之前,已经确定了他将来管理原大汉护乌桓校尉部的工作,代领护乌桓校尉之职。

    护乌桓校尉,是个武职,负责监督乌桓境内的人民对内奉公守法,对外不得私通匈奴人。而护乌桓校尉部,其监管地,基本就是乌桓境内,相当于一州刺史的地位,是俸禄千石的大员。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田豫,是敖烈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决定的。田豫是公孙瓒的部下,可是公孙瓒却力荐田豫,使其到达和公孙瓒平级的地位,这就已经说明田豫的能力和魅力,让公孙瓒赞赏不已,不愿意看到田豫这样的大才埋没在人间。[]三国之北汉燕王254

    而就敖烈自身来讲,他手上也没有太多的人选可以胜任这个职务。敖烈手下的能人虽多,可是随着对外的扩张,现在敖烈拥有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已经大到让他在使用人才的时候,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单就地域来讲,敖烈俨然已经是天下第一大的诸侯了。至于他麾下的诸葛亮等人,虽然完全可以胜任一州刺史的任务,但是敖烈却不想把他们放到偏僻的乌桓校尉部,他们真正施展才华的地方,应该是在大汉的腹地,在中原!尤其是诸葛亮,敖烈真心想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让他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根本不可能让他来管理边疆事务。而田豫不同,他久居边塞,精通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而且协调能力极强,极为善于沟通,是处理少数民族汉化的不二人选。

    再说以敖烈对历史的熟悉,他知道田豫在历史上就是治理少数民族的能手,是曹魏帝国中后期常年镇守北疆的领军人物。在他的管理下,少数民族的子民和汉人和平相处,几乎没有爆发过任何的暴动,这在汉代,甚至是在整个古代,都是极为罕见的政绩了。将护乌桓校尉部交给田豫,敖烈是真的很安心。当然,护乌桓校尉部这个名字,敖烈认为也需要改一改了,就像护鲜卑校尉部一样,应该正式被命名为大汉的名字,至于到底该怎么命名,敖烈依旧决定让刘协来处理,他已经上书给了刘协,请刘协再次为新州命名。把护乌桓校尉部,变成大汉的第十五个州。

    于是,在太史慈和田豫的统帅下,又是三万新军踏上了征程,他们将接替先前出发的新兵,跟随在敖烈身边,参与接下来对匈奴人的征伐。随同他们一起赶赴乌桓山的,还有数万的汉民,他们自愿到乌桓的境内去生活,因为他们认为乌桓那边的土地更肥美。种出来的粮食也就更多。是个适合生活的好地方。当太史慈和田豫赶到乌桓山。和敖烈大军回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在这半个月中,敖烈和诸葛亮等人走访了很多乌桓部落,对他们进行安抚和劝慰。极大的消除了乌桓人在内心深处对汉人的戒备,为田豫即将接手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田豫正式走马上任之后,敖烈并没有急于离开乌桓山,前往征讨匈奴,他要看看田豫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何,是不是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出众,同时,敖烈还对刚刚归附的乌桓人有些不放心。他怕万一自己率大军离开之后,乌桓人会出现反复,那样的话,就等于是切断了大军的退路,让大军处于匈奴和乌桓的夹缝之中。处境就会变得十分艰难。通过十几天的观察,田豫没有让敖烈失望,他在燕京律的基础上,又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最大化的打消了乌桓人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逐渐开始接受汉人的思想和文化,渐渐地融入到汉人的生活中来。

    而那些自愿迁居到乌桓山的汉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用汉人特有的热情,向当地的乌桓人传授先进的耕种方法,并教会他们使用马钧研制出来的新式耕种工具,让乌桓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能摆脱落后的游牧生活,可是乌桓人追求了好几代的梦想,现在迁居来的汉人们,无私的向他们敞开胸怀,让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感动。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和整顿之后,刘协的诏书下达到了乌桓山。刘协在诏书中,对敖烈再次开疆扩土的壮举,表示出了无尽的欣喜之意,并对敖烈大加赞赏,同意了他的提议,消除掉护乌桓校尉部,而改称明州。继光州之后,明州正式成为了大汉的第十五个州,合两州的州名,就是光明之意,意指大汉必定会重现光明!

    重现光明的曙光,是敖烈带来的,因此,刘协照例把明州的管理权,全权交到了敖烈的手上,明州境内的一应大小事务,均由敖烈一人裁决,只需按时上缴赋税即可。刘协的这道天子诏书,让敖烈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天下第一诸侯,总揽北方四州的军政与一身,就地盘和兵员素质而言,无人能与敖烈匹敌!幽并地区和北疆的广阔,根本就不是中原狭小的州府可以比拟的,而且又以盛产悍卒闻名于世,别的不说,单说骑兵,鲜卑和乌桓这两个民族的骑兵加起来,就足以笑傲天下了,在经过高顺、徐荣等练兵大家的训练,假以时日,敖烈的麾下必将会出现一直可以纵横天下的铁骑。敖烈此刻唯一欠缺的,就是经济上的不足了,北方虽然比中原以南的地方广阔,民风也彪悍,但是在经济上,却是远远落后于中原以南的地方的,对此,敖烈暂时也没有办法打破这个瓶颈,毕竟条件摆在那里,不是敖烈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和以前一样,刘协并没有给敖烈加官进爵,只是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刘协是有心试探敖烈,这次,刘协本来是要给敖烈封王的,但却在皇甫嵩、钟繇、朱儁等文武大臣的劝阻下,改变了主意。原因很简单,树大招风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甫嵩等人可不想看到敖烈因为名分上的升赏,而导致其他诸侯的眼红和嫉妒,再来一次沙县设伏那样的事情。现在敖烈可以说是大汉仅存的最后一丝火种了,任何正真忠于大汉的人,都不想看到敖烈遭受其他诸侯的攻伐。

    所以,刘协在下达诏书的同时,也给敖烈写了一封私信,把没有给敖烈封王的原委解释清楚,免得兄弟二人之间,产生什么不必要的误会。敖烈认真的看完了刘协的私信之后,没有任何的不满之意,反而是喜笑颜开的说了一句:“小协子,长大了……”

    三天之后,敖烈任命田豫为第一任明州牧,以乌桓山为治所,率领两万军士镇守明州。而敖烈自己,则是带领其余的五万五千名将士,继续北上,准备征讨匈奴。

    安卓客户端上线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