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上,天乌蒙蒙的,一个满清的大将登场了!
看来这是要打了,真的要打了,观众们一阵期待,可是当观众们在看了字幕之后,都发出了一阵嘘声。
“靠!是他呀!”
谁呢?
叶志超啊!
就这个人,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那是青史留名的,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有写,‘……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回中国境内……’。
这真的是一个太有名气的逃将了,这回观众们都多少做了一些功课,就这段历史那都是知道的,这位爷的名气这么大,那谁还对接下来的情节报以期待吗?
肯定是要输的嘛,不过,这也对,因为历史上不就这么开始的嘛,先是丰岛海战,然后平壤保卫战大溃败,之后就那样了,可是,吴祥的这个电影,这个有点儿不同哦。
“告诉聂士成,进攻!”
命令一下,那便有清朝的军士出现,直杀入敌阵。
这是……哪一出啊?
只见眼前那日军,也就是二十多人,这是落单的还是冒进的呢?
“八嘎!”
“呀塌!”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咔嚓咔嚓的,这二十人就被*掉了。
明显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小伏击!
“哎呦呵?还有这个战绩吗?”观众们的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有那是有的,没错,这是日军在朝鲜登录初期,还立足未稳,然后叶志超跟聂士成就打了一个小埋伏,胜了。
可这个胜利吧,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后发生的事儿。
“……大捷……于成欢伏击日军,斩首二十……”这胜利了,那就得上报啊,可这个上报,这‘二十’。
“这个叶志超也真的是个笨蛋,这二十人如何算得上是大捷了?”于是,这个文书就给加了一笔。
怎么加的不知道,但马上这个捷报就到了京城了,又有人看了。
“哎,这也不好吧。”于是,又给加了一笔。
等到最后上报到光绪那里的时候,这个……
“报!!”捷报那还不得拉个长音?
“叶都督大捷!斩首日军三千!”
光绪跟众大臣这个高兴啊。
“哈哈哈哈……”大家都高兴,观众们也很高兴,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可乐了。
‘二十’怎么就变成了‘三千’呢?
这个怎么改,应该都能想明白吧?就加了两笔哦,古人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哦,是不值得学习的……
开战初期就取得了如此大捷,那光绪皇帝还不高兴?
“来,朕要看《圣武记》!”光绪帝这就一边看书,一边指挥打仗。
可是这个‘三千’大捷之后,这就没什么捷报了。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马吉芬看着方伯谦说的这个话。
“……这,这……”而方伯谦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话和表情,整个镜头用的也很少,但是!
丰岛海战打完了!
哎对,这就打完了,那字幕上面写了,“丰岛海战,因方伯谦畏敌而逃,运兵船高升号,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士兵哗变拒俘,900名中国士兵只有200余人生还……”
快不快?
吴祥这个家伙讲故事的能力也太强了,顶多就两个镜头,就把一个偌大的丰岛海战给拍完了,这个手法玩的,真叫一个漂亮了!
这么说吧,就这段,其实也能拍的细一些,可是如果那么拍,那咱们这个电影就不知道要多少个小时了,因为这里面你只要细拍,那可歌可泣的地方可有不少啊。
你看,海战,炮击,逃跑,被俘,哗变,不屈,沉船,救人……就这些个事儿,那就可以来一个泰坦尼克了,对不对?
我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是应该赞扬的,但是咱们这个电影,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拍的,咱得知道这个战争,到底是咋输的,所以,还是突出重点吧。
那重点,自然是叶志超狂奔五百里了,对不对?
没错,但是这个家伙怎么就狂奔了五百里呢?他这一开始不是还取得了胜利吗?
而且啊,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叶志超有个赐号,就是‘额图浑巴图鲁’!
巴图鲁啊,这个名号那不是一般人能得着的吧?就现在好像是被翻译成了巴特尔,但反正,这是一个英雄的名号,当年的鳌拜对不对?
这不是随便给的,那这个叶志超是混上这个称号的吗?
你要从远说,他还真的是从尸山血海里打出来的,他以前跟的是刘铭传,就是宝岛的那个第一任总督,也不是没见过阵仗的,可他怎么就跑的这么欢实呢?
天还是乌蒙蒙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小雨,而这个时候,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大海。
只见一艘小船,横于海面之上,这个速度也是让人闹心,慢慢吞吞的。
“这船还有多久能到朝鲜?”
“回道台大人,怎么说还得半天吧。”
“这,这个粮草弹药的运送速度,那中堂大人还不得怪罪于我?”
“道台大人,这已经算是快的了。”
“哎!”
这船上之人刚刚已经给出了字幕,那就是负责这次朝鲜战场粮草运输的盛宣怀呀。
盛宣怀,那很多人都知道的吧,了解点儿中国近现代史的都应该知道,此人头上好多的头衔,而现在他就是一个运粮的,可这个运法那就太让人无语了,只能是小船运过去,一次运的很少,而且这个人的台词还提到了一个词儿,中堂大人!
他怕的是中堂大人怪罪,可没有提什么皇上哦,也没提什么大清,这是为啥?
还不是因为他的顶戴花翎就是中堂大人给的嘛,至于旁的,那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可是,从这里我们也能看的出来,清朝这边不但是去朝鲜客军作战,而且他们还有后勤问题,给养跟不上呀。
“啊啊!杀呀!”
“兔斯基基!”
画面马上就来到了著名的平壤保卫战!
这一站,可以说中国的军队打的是非常的英勇,没有怂的,而且老将左宝贵在这次战斗中杀身成仁了。整个的战斗非常的惨烈,而吴祥在展现的手法上,也毫不吝啬。
总共用了3个长镜头,一个是炮战,一个是互相拼刺刀,;另一个就是老将战死!
这是不是有点儿少啊?
其实也不少了,拍的还是很惨烈,很血腥的,另外这个重点不是在这儿。
“粮食只够1天,炮弹还剩下300颗,只够半个时辰用度,诸位你们看怎么办吧?”这就是叶志超,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没错,如果我们去看历史资料,一般的历史资料都会这么写。
“清军所占的优势极大,首先是地形优势,平壤是朝鲜平安道首府,山环水抱,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峰修筑,由于牡丹台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城东又倚大同江为天险,总之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次清军兵员、武器、粮食都很充足,足以以逸待劳,击退来犯之敌。另外,朝鲜官民也大力支持清军,清军入驻平壤后“朝鲜难民、义团等箪食壶浆,馈遗不绝””
地形上,确实是有很大的优势,这没说的,可是有没有注意到后勤补给呢?
这一段里面,那个最后的一句‘朝鲜难民、义团等箪食壶浆’,这是引的当时清朝的历史,可这个记载它不是纯扯犊子是什么呢?
都难民了,还箪食壶浆?那是朝鲜人?确定不是活雷锋?
义团?
叶志超他们本来是干什么来了?
那东学道起义是怎么被镇压的呢?历史书上都写的是,在国内外的势力联合绞杀之下。
义团是谁?他们怎么可能对镇压自己的敌人‘箪食壶浆’呢?
就算是有朝鲜方面的粮食,那绝逼是叶志超的大军自己抢的嘛!
而且要注意,这一场平壤保卫战是两支败军合到一处跟日本人打的,怎么可能在兵员、武器等等方面都没问题呢?
联系之前盛宣怀的运粮小船,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大军都开始抢粮食了,还是客军作战,这仗怎么打?
只能撤呀,对不对?
没个打!前一天的大战,不过是困兽犹斗,将士们有的那么一点儿余勇而已。
于是,叶志超撤的时候也没撤好,便有了那狂奔‘五百里’。
吴祥在这里,绝对不是要给叶志超翻案,给他翻案吴祥能得个什么好处呢?
在这里,吴祥如此拍,如此的把当时的情况都客观的再现出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还原一个历史真相。
历史的记载,有的时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就好像这一段大战的记载,明明不是那么回事,可史官们还就那么写了,写完了本来前后矛盾,可他们自己都发现不了,这也正常,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经历过那场战斗,而且这么写,那绝对是‘深得圣意’。
锅都给臣下了,皇帝那还是圣主啊!
说实话,当初李鸿章说朝鲜这个仗打不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地方,那就是给养跟不上去,这个老头其实还是个明白人的。
最可笑的是,咱们后人还把这些个东西当成正史。
而吴祥在这段的战争戏里,虽然镜头不多时间短,但还是很好的还原了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士兵的近景里,还能看到他们喘气的白烟。
其实,那个时候9月份的朝鲜已经是很冷了,朝鲜那个地方就那样,后来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候,也是如此。
咱们这部电影叫《真相!1894》,如此看来还真的是够真相的,那么接下来的大东沟海战呢?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