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过度兴奋的赵国

目录: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作者:蚂蚱不吃鱼| 类别:历史军事

    赵国,邯郸。

    虽然廉颇的十万大军被困在洛水对岸,但赵国似乎显得不怎么担心。邯郸的生活照旧,百姓们谈论的也多是什么时候廉颇可以凯旋归来。对赵国百姓而言,取得又一次对秦国的大胜似乎理所当然。百姓们感兴趣的是这一次赵军会打到什么程度,是逼迫秦国割地求饶呢还是劫掠关中一番就班师回朝。

    邯郸的百姓之所以信心满满,自是一些有心人士的推波助澜。现在,邯郸百姓们已经知道了秦国的峣关摇摇欲坠,函谷关更是陷入魏国手中的消息。形势在向着赵国极好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秦国应该像二十多年前那样,割地求和了。如果秦国不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赵国的大军会让秦国知道什么叫大国的愤怒。

    王宫里,正在和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国尉赵奢一干重臣商讨国事的赵王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昨日,也就是五月十四日,赵国接到了魏王报喜的消息,说函谷关已经在魏国的掌控之中。魏王使者的语气虽然恭敬,但神色间掩饰不住得意的心情。

    那个时候天色已晚,但赵王还是找来了赵胜、蔺相如。商谈后,赵王第一时间决定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所以,等到了今日,邯郸的大街小巷都知道了赵国胜利在即。秦国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哪里还会有什么底气来应对!

    十多天前,赵王敦促韩、魏、楚加大对峣关的攻势,意图就是解决廉颇的困局。韩国和魏国、楚国虽然很是听话,将峣关攻得摇摇欲坠,但总是缺少一鼓作气的魄力。咸阳方面只能说是一日三惊,每次却又有惊无险,起不到迫使白起大军回援的作用。

    好在在函谷关方向有意外之喜,魏国在韩国的配合下,夺回了函谷关。这让赵王欣喜若狂。一直犹豫要不要加派大军增援峣关的赵王彻底放下心来。函谷关在手,秦国上下必然惶恐,惶恐之下,秦王必定求和。虽然和早先攻破峣关威慑咸阳的计划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国君臣断定,在现在这种局势下,完全可以体面地结束战争。削弱秦国、打击秦国声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齐国也损失了两万大军,再打下去的话,战争可能就会失控。毕竟,秦国的底蕴摆在那里。赵国不顾后果地撩拨秦国,秦国倾尽全国之兵死战的话,只会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现在,赵王只等着秦国派来使者求和。只要赵国同意罢兵。韩、魏、燕、楚、齐五国自然也会跟着罢兵。不过,想要自己罢兵言和,秦国的条件要优渥,不然就等着自己的大军袭扰关中吧!

    “各国的损失都统计出来了吗?”商讨了些国事后,赵王问起了几天前要求统计的各国战损。

    丞相、平原君赵胜当即回答道:“王上。臣今日上午接到了河东、南阳探子的来报,各国大体上的损失已经计算出来了。”

    “说!”赵王期待地说道。

    “不计轻伤的话,燕国方面,共计有一万三千人伤亡;齐国方面,是一万七千人;楚国方面,是两万人。魏国方面,在河东郡伤亡人数超过五万。在峣关则是两万人,加起来有七万。韩国方面,在河东郡和峣关的伤亡总数大概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魏国伤亡这么大?”赵王有些惊讶,尤其是在河东,伤亡超过了五万。秦国在河东先后投入的兵力不过是六万,在有韩国帮忙的前提下。魏国的损失还这么大,可谓伤及元气了。不过细想一下,秦国在此也损失了五万多军队,双方的战损比大概是一比一。

    “是的,王上。这个数字不会错。正因为损失这么大,河东郡的魏军正在围堵剩下不到一万的秦军。不过,魏国这次拿下了函谷关,再也不必担心秦国以后的袭扰了。”

    赵王点了点头,魏国为了一个函谷关就损失了五万大军,怎么说也是为联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看来秦国要是求和的话,不弥补一下魏国怕是过不去了。

    赵胜继续说道:“我赵国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和内史郡、上郡秦军的交战。臣根据信平君和河西郡守的战报,大概推断出我们的伤亡数字应该在四万左右,秦国的损失则大得多,至少在十二万以上。”

    蔺相如等人听后迅速在心里计算了起来,燕、齐、楚三国伤亡相差无几,合计五万人;同属三晋的韩国是两万五千,魏国是七万,赵国是四万,合计十三万五千人左右。这样,山东六国的伤亡总数就计算出来了,当在十九万左右。与之相对应的,秦国的损失在十二万以上。

    蔺相如是第一次知道七国的伤亡情况,在计算出这个结果后,蔺相如当即说道:“王上,臣以为各国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尤其是燕、齐、楚三国,伤亡过半,之所以没有崩溃,全赖我赵、韩、魏的支持。燕、齐、楚三国君王虽然没有对战事妄加评论,但多半萌生了退意。”

    赵奢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上卿所言极是。当初王上之所以拉拢各国伐秦,不过是不给秦国休养生息的机会,顺便为伐齐做准备。如今齐国伤亡近两万人,再打下去的话,齐国难免对我赵国心生怨恨,甚至背赵而亲秦。伐齐大业非朝夕之功,逐步削弱比较适宜。至于秦国,全国可用之兵现在也就不到五十万,再削弱的话,秦国难免不会拼死血战,我赵国的损失过大的话,就无以号令山东五国了。”

    赵王心里面也是这么想的,秦国根基深厚,用了百余年的时间扩张到现在的规模,绝对不是一次两次的伐秦就能成功的。对赵国来说,和秦国的争霸自己已经占据了上风!徐徐图之,逐步蚕食秦国方为上道。将秦国逼迫地失去理智,和自己来一场战略大决战,对赵国来说太冒险。赵国一旦被削弱了,难免韩国、魏国,甚至齐国生出争霸之心。

    这个时候。平阳君赵豹却是摇了摇头,不服气的说道:“国尉大人太小心了。我赵国拥兵四五十万,士气正是高昂!秦国屡战屡败,更是丢掉了函谷关!不趁着这个大好良机进军关中。难道要给秦国再次休养生息的机会吗?诸位别忘了,当初匡章领兵破函谷,秦国不过割让了三个城邑就换来了和平。结果呢?秦国两年之后就在伊阙大战中歼灭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山东各国惶恐,再也不敢提攻秦之事!”

    “这不一样!当时秦国国力雄厚,偶有小败于国力无大损!现在的秦国却是国力大减,即使给秦国两三年的时间,也不足以恢复元气。你所说的伊阙之战的悲剧不会发生!而且,函谷关可是在魏国手中。秦国哪里有机会东出呢!”平原君赵胜说道。自己的这个弟弟还是年轻,有些心急了。

    “既然你都说了秦国国力大减,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咸阳呢!趁着信平君的大军在洛水河畔。只要王上再派出十万大军,由函谷关入关中,臣保准秦国一定大乱!更何况,魏国的损失如此之大,韩国又靠着秦国。两国对关中一定早就垂涎三尺!只要我大赵大军一出,两国一定也会跟着出兵,力求分得一羹!”平阳君赵豹为自己的主意辩解道。

    如果函谷关一开始就在魏国手中的话,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但现在齐国和燕国、楚国损伤惨重,尤其是燕国和齐国根本没有做好灭秦的准备,真若是韩、赵、魏三晋合力灭秦的话,分不到一块羹的燕国和齐国一定会搞一些小动作。原本好好的六国联盟会彻底分裂。更何况。秦国哪里是那么好灭的。韩、赵、魏甚至会因此损伤惨重,短时间内沦落到二流强国的行列!

    蔺相如想了想,委婉地说道:“平阳君可曾想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是要攻入咸阳灭掉秦国,至少需要四十万以上的大军方有把握。这四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任何粮草准备的情况下。怎么发兵?怎么灭秦?”

    平阳君赵豹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笑道:“我们可以就地补给,秦国每个城邑的粮草总该是有的吧!先让韩国提供足以维持大军到咸阳的粮草!后续的粮草足以自给自足。”

    “秦国若是来一场坚壁清野,我们的粮草怎么获取?长两百多里的函谷道路难行,粮草补给实在困难!灭秦一事。绝不是这么简单!”国尉赵奢叹道。

    平阳君赵豹听后愣住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考虑不周全了,但要向群臣承认自己错了,又有些赧颜。当即尴尬地不知道说什么。

    赵王对于自己的这个幼弟还是极其疼爱的,当即为其开脱道:“平阳君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只是秦人性格坚韧,绝不会轻易投降!这次我们联合韩、魏两国,即使灭秦也会损失惨重!燕国和齐国也会对我们心生忌惮。要知道,北方的匈奴可是虎视眈眈,我们现在强大,他们不敢撩拨我们的虎须!但一旦我们弱小了,他们肯定会来攻打我们!为了减少损失,依照寡人的看法,当联合魏国在函谷关方向集结大军,做出一副攻秦的架势。这样,秦国不但对信平君的大军不敢妄动,还会战战兢兢生活在我大赵的压力之下,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求和!诸位爱卿以为呢?”

    “王上圣明!”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齐声恭维道。

    国尉赵奢没有出声恭维,反而对君臣上下的乐观报以深深的忧虑,说道:“王上的计策是很好的!但我们赵国也当提高警惕,毕竟,秦国丢了函谷关一定恼羞成怒!说不好会背水一战!”

    看到赵王眉头一皱,赵奢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些不应景的话惹恼了赵王。但赵奢只是实话实说,赵国现在显得太过乐观了,哪怕一向睿智的蔺相如也相信赵国的又一场大胜已经不远了。

    这一次联合五国伐秦是蔺相如的主张,蔺相如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廉颇大军进军不顺,被困在洛水河畔的时候。似乎除了增兵解围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蔺相如建议赵王又是拉拢又是威胁地要求韩、魏、楚加大对峣关的攻势,魏国和韩国一系列奇谋拿下了函谷关后,战局又回到了赵国熟悉的节奏。

    二十多年前,匡章都可以在拿下函谷关后吓得秦国割地求。这一次。在拿下函谷关的基础上,六国联军还在猛攻峣关,还有九万大军在关内的土地上示威,秦国没道理不投降示弱。

    但赵奢就是觉得秦国不会那么快屈服!毕竟。前些年秦国的损失太惨重了。秦王如果继续示弱的话,威信何在!秦国这辆战车之所以所向披靡,靠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大胜积累下的财富,靠着军功的刺激!若是秦国再败上一回,势力将退回到关中!而且绝难有出头之路。失去了武关和函谷关,秦国的主动权就丢了!

    想到这里,不理会赵王不满的情绪,耿直的赵奢继续说道:“王上!秦国若是割地求饶的话,仅仅剩下一个上郡和小半个雁门郡!失去了这两个地方,秦国还有什么?秦国只能龟缩在八百里秦川!秦王会失去民心。宗贵会不再支持秦王!秦王会同意吗?臣建议,前线的信平君当提高警惕!魏国方面也当小心秦国的反扑!秦国一日没有投降,我们一日不能放轻松!”

    眼看着赵奢提起了赵国的伤疤---雁门郡,惹得赵王就要发作后,蔺相如赶忙出来解围道:“王上!国尉也是为王上考虑!秦国肯定是要投降的。但在投降前说不定会挣扎一下。我们赵国若是不小心着了秦国的道,难免会给这次大胜填上些污点。有王上的大军帮助魏军,函谷关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信平君那里大军只有九万,白起手下还有十五六万,小心些总没有错!”

    赵王沉吟了片刻,压下心中的不悦,说道:“好!那寡人就派五万大军前去河西郡策应信平君。国尉大人就劳烦走一趟河西吧!至于函谷关方向,寡人会提醒魏国的。”

    “王上圣明!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王上所托!”赵奢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

    蔺相如没想到,赵王如此不计较赵奢的不敬,反而重用他!看来王上的胸怀越来越宽广了!蔺相如哪里知道。此时的赵王心里在说:“就让你出去转一圈,等你知道你是杞人忧天后,寡人再好好笑话一下你!”

    赵王故作大度地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秦国若是求和,诸位爱卿以为各国的利益如何分配呢?”

    虽然感觉这话说得有些早。毕竟秦国还没求和呢!但蔺相如等人还是意识到,战争以及接近了尾声,如何团结好各国,防止这个松散的联盟散掉,将是赵国的重中之重。

    赵国不可能独吞了所有的利益,相反,要拿出不少的利益来笼络燕国以稳固后方,笼络齐国以稳住齐国方便下次削弱,笼络魏国、韩国防止被秦国诱惑过去,笼络楚国以制衡齐、韩、魏三国。

    “王上!臣以为,最好的莫过于拿下被秦军占领的雁门和上郡。不过,这两地秦国集结了八万大军!我们赵国必须对秦国施加足够的压力!拿下了这两地,我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将封死秦国东出的路线!秦国再无可能阻止我大赵称霸于山东!为了维系联盟,维系现在的局面,我们赵国需要付出些代价。像齐国、燕国、韩国、魏国,我们可以割让几座城邑来换取他们放弃上郡,毕竟他们和上郡不接壤,想来不会反对。至于楚国,只能是借助和楚国接壤的韩、魏、齐三国的其中一个,来一次三国换地!”

    对蔺相如的提议,赵王虽然心里面肉痛,但为了能够笼络住他们,换取他们对赵国霸主地位的认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好方法。就像街头的老大,不让小弟尝到些甜处,小弟们怎么会卖命呢!

    平原君说道:“只要秦国示弱,雁门的那五座城邑肯定没有问题。臣担心的是上郡!上郡也和匈奴接壤,若是我们全取上郡的话,将不得不面对北方的压力!依照臣的想法,不如让秦国割让半个上郡即可!这样,上郡的北部有秦国替我们防守,我们第一个好处是不用屯驻大军防备匈奴。第二个好处是秦国在这里的军队被我们从南面和东面包围,若是秦国做一些小动作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以此来威胁!”

    “好主意!”赵王笑道。表面上看来赵国是吃了些亏!但实际上,这样会让秦国很是难受!既然分兵防备匈奴,又要活在赵国的威胁之下。

    赵豹这次没有出声言语,在他看来,匈奴现在不成气候,地盘大才是更直接的好处。不过,这样的话想想就罢了。说出去的话指不定又惹得王兄不高兴。国尉赵奢也没有言语,赵王糊涂就罢了,蔺相如怎么也跟着胡闹呢!好在,自己马上就要领军支援廉颇了。但愿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