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群治学社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杨王鹏西征荆州固然带走了大批精干力量,可在共和军里仍有相当一批忠于群治学社的军官和士兵,而且他们多半是江西籍和湖南籍,与部队里那些安徽籍、江苏籍、湖北籍官兵一样也抱团儿,而且由于人数相对较少,与湖南籍的杨王鹏走得更近,如果杨王鹏下定决心的话,这些人未必不能动。
但这是群治学社最后的本钱,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孤注一掷。
“你们想另立门户?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共和军里呢?”赵北问道。
杨王鹏迟疑了一下,反问道:“群治学社都留下,难道总司令就不担心我们私下秘密活动么?当年新军里,我们群治学社也不是公开活动,可并不妨碍我们动革命。”
这话已说得很直白了,看起来群治学社另立门户的愿望很强烈。
赵北淡淡一笑,这也正是他的担心所在,所以,如果群治学社想走,他也不会坚持挽留,人各有志,勉强不来的,不过如果群治学社选择去四川,却与他的战略构想相冲突。
群治学社可以另立门户,但不能去四川。
“你想去四川?可是我听说四川总督赵尔巽正在四川大开杀戒,整个四川一片白色恐怖,而且为了防止共和军西征,赵尔巽已在夔门摆下重兵,就等咱们自投罗网了。四川,不好攻啊。”
开玩笑!四川是我看中的,是我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治学社居然也想入主四川,那岂不是从碗里抢饭吃?
赵北腹诽一番,不等杨王鹏辩解,又说道:“既然你们群治学社不愿跟着我走,我也不会勉强你们,当初黄泥港起义,也有你们群治学社很大一份功劳嘛,这也算是酬功了,咱们好合好散。这样吧,四川你们不要去,那是险途,纵然取胜也会损失惨重,依我看,你们不如去河南,那里革命形势高涨,我给你们一个名义,你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河南展。
前些天清军第二军解体,部分新军部队南下投奔革命,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已经正式加入共和军序列,现在就在孝感,我把那个协交给你,你就率领他们在河南闹革命吧,杨源懋和暴式彬跟你一起去,做你的左膀右臂,他们是河南人,可以帮你掌握部队,在武器弹药上,我会尽量帮助你们。以后你们群治学社若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向我求援。”
杨王鹏心念一动,赵北抛出的这个香饵实在太香,一个协的新军部队,再加上军火的资助,足以让群治学社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另立山头。
不过河南远不如四川好,杨王鹏一时拿不定主意。
见杨王鹏沉吟不语,赵北也未催促,望着江面上的几只渔船,心里也有些不痛快。
现在清廷刚刚开始大练新军,南方进度快一些,北方除了北洋军之外,其它各省新军部队要么刚刚搭起架子,要么干脆就是纸面上的军队,因此清军第二军序列中不少的新军部队都是花架子,旧军换上北洋军装就自称新军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是河南新军第二十九协,四千余人。
河南新军在信阳宣布起义后就立即分成两部分,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的军官将部队拉到了郑州,加入了北洋军,另一部分由河南土著军官统率的部队则沿着京汉线向武汉开拔,可走到半路却又起内讧,部队里的科班系军官和荫恩系军官争权夺利,虽然后来局面得到控制,可军队已有些指挥不灵,一些部队擅自行动,调头回河南了,剩下的部队好不容易挺进到孝感,一清点人数,只剩下不到两千人,而且士气不振,补给匮乏,无奈之下,那位自封的代理协统只好拍电报到武汉,请赵北派人到军中坐镇,帮助河南新军就地补充新兵。
整顿这样一支疲军,这个派去的人不能是无名之辈,必须有威望。
本来,赵北是打算亲自带人跑一趟的,但还没等动身,杨王鹏就赶回了武汉,并提出另立门户的要求,虽然有些舍不得,可赵北刚才还是改变了主意,索性就卖个人情给群治学社,将河南新军残部交给杨王鹏指挥,杨王鹏的威望虽及不上赵北,可毕竟是共和军二号人物,荆州光复功臣,再加上群治学社的组织力量,应该能够镇得住场面。
河南是袁世凯的家乡,而且向来深受北洋势力影响。
在赵北看来,现在的河南太“安静”了,除了豫南那些绿林好汉上蹿下跳之外,其它的地方都是一片死气沉沉,虽有些零星匪帮,可这些匪帮成不了气候,而且容易给地方留下匪患,河南的这种局面有利于北洋势力的南下,而这不是赵北愿意看到的,所以,需要有人在河南挑动一下这个局面,把革命动起来,把那些零散的革命力量整合起来。
群治学社的那帮人非常胜任这个工作,因为他们有组织。
现在的局势与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很不一样,由于那些具有革命意识的历史名人未能及时投身这场“戊申革命”,导致各省立宪派的力量过于强大,阎锡山、李烈钧、蔡锷、尹昌衡,这些曾在辛亥革命中挥过关键作用的人物均未登上历史舞台,没有他们的配合,袁世凯和立宪派一旦联起手来,就更难对付了。
既然历史大势需要推动,赵北自然不会客气,阎锡山找不到,那么就把杨王鹏推出来,让群治学社登上历史舞台,人为的制造地方实力派,而且鉴于杨王鹏等人对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的推崇,赵北完全可以肯定,在袁世凯倒台之前,群治学社的头号对手只能是北洋集团。
没办法,现在共和军实力不足,无法兼顾所有方向,只能将主要力量先用在最重要的方向,而那个方向就是四川。
只有先解决了内部的隐患,并在北方建立一道屏障,解除后顾之忧,赵北才能率领共和军西征四川,实现他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展自己的实力。
当然,如果杨王鹏不愿意去河南,赵北也绝不会将河南新军交给他,他宁可自己组织干部去河南展——————但那需要时间,而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这是在跟时间赛跑。
如果群治学社愿意就范,赵北并不介意扶持他们一下,就像他扶持黎元洪那样。
说到底,这是一个交易,一个公平的交易,就看对方做不做这个交易了。
杨王鹏沉吟片刻,说道:“去河南?北洋军第二镇就在河南,去那里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敌视?再说,京汉路不少地方的铁轨都被特战营扒了,铁路不通。”
赵北说道:“这个你尽管放心,铁路不通,洋人比咱们更急,现在南北和谈正在筹备,局势稳定,比利时人已经在忙着修路了,汉口到孝感的铁路已全线恢复,你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去接管河南新军。至于北洋军,你也不必担心,现在河南北洋军只剩下一个协,如果真打起来,他们未必打得过你们,再说了,现在南北和谈,袁世凯急于巩固权力,未必会主动挑衅,而且杨源懋和暴式彬就是河南革命同志,有他们帮助,河南的‘豫西复汉军’、‘豫陕联军’都是你的盟友。
现在袁世凯在北边造反,直隶、山东才是他的根本,河南虽是他的家乡,但他现在未必管得过来。况且,你们进入河南,不一定非要立即席卷全省嘛,可以先在豫南、豫西建立根据地,动革命群众,等时机成熟,再一举北进,鼎定中原,到时候,如果清室不退位,你们群治学社就是咱们革命军北伐的急先锋了。”
“河南没有大型兵工厂。”杨王鹏咬了咬牙。
赵北扭过头去,望了眼汉阳方向,说道:“汉阳兵工厂就是咱们革命军的共有兵工厂,只要产量足够,你要多少枪我给多少枪,价格也好商量,可以只收你成本价,如果你们送来原料,价格还可以更便宜。当然了,你们出的时候,我可以保证你们人手一支枪。”
“那,好吧。我们去河南。”
杨王鹏心有不甘的点了点头,对他来讲,这个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与赵北生正面冲突,群治学社的赢面很低。从黄泥港起义开始,赵北就一直在努力的树立一个革命急先锋的榜样,而这个榜样绝不是群治学社,金鸡坡、南昌是吴振汉拿下的,九江城是赵北亲自指挥攻克的,西征湖北更是赵北一手策划,无论是声望、战功还是威信,赵北都远远盖住了群治学社,跟这样一个革命英雄翻脸,无论拥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无法让军民信服。
在杨王鹏看来,离开赵北另立门户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即使河南站不住脚,也可以向西去陕西,由陕南向四川挺进也未必不是一条道路,到那时候,赵北也管不住他了。
现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时候,正是英雄豪杰施展身手的时候,赵北是英雄,杨王鹏也是英雄,谁都不肯落在人后,大家总算是同志一场,好合好散,也免得刀枪相向,伤了和气。
见杨王鹏接受了这个建议,赵北叹了口气。即使群治学社不选择主动离开,他也会在时机恰当的时候采取果断行动的,到了那时候,未必就是这么好言好语了,现在群治学社选择自己离开,虽然带走了一部分革命力量,但至少双方没有撕破脸皮,以后也有继续合作的基础,对于赵北的威望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还能进一步分散敌对势力的注意力,算是双赢的选择。
杨王鹏主意一定,随即告辞离去,召集群治学社的同志商量。
望着杨王鹏远去的背影,赵北心中一时感慨:“既生俞,何生亮?这个时代是我的,谁也不能把它夺去。”
“司令,这鱼还吃不吃?汤都快熬干了。”
卫队长田劲夫用毛巾垫着锅把,将那锅鱼羹端到赵北面前。
“还没动过筷子,我就不吃了。你派人把这锅鱼汤端到茶园去,请河南同盟会的杨源懋、暴式彬同志品尝,顺便请他们做好返回河南的准备,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群治学社能不能在河南站稳脚跟,就靠他们了。”
……
两日之后,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于汉口设拜将台,亲自授予杨王鹏佩刀、关防,任命他为“湖北军政府北伐军先遣司令”,由他率兵北伐中原,讨伐山西、陕西的顽固派,随行的河南同盟会员杨源懋为先遣副司令,暴式彬为参谋长。
在武汉绅商百姓的夹道欢送中,杨王鹏等人率领数百北伐健儿誓师启程,由汉口乘上火车,向孝感进,同去的人中,除了一部分群治学社成员之外,还有少数同盟会、光复会的干部。
不过,更多的革命者选择了留在共和军里。
同盟会干部蓝天蔚没有走,柏文蔚没有走,共进会的联络员彭汉遗没有走,光复会的张激扬没有走,就连群治学社的张立诚、邹润猷也没有走……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他们的总司令有足够的勇气、决心、毅力和能力去完成这场革命事业,袁世凯的“反正”已经证明了他的战略眼光,或许用不了多久,赵北还能用他那越时代的眼光带领中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一点他们坚信,而且虔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