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循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决定搬师回朝。
留下泠苞守宛城,大军立即开拔,往洛阳进发,一路上对人民秋毫无犯。
所过之处,百姓听闻是刘循的军队,都奔走相告,焚香叩拜,让刘循感到了肩上的重任。
他起初存的是争霸天下的想法,这时已有了拯救天下苍生的志向。
特别是与各大诸侯征战以来,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的惨状,更坚定了他取得天下的信心。
大军终于回到了洛阳,那些曾经背叛过刘循,和汉献帝勾勾搭搭的官员,一时间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刘循会把屠刀举向自己。
毕竟,刘循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人。
当年平定益州,刘循曾将赵韪的势力连根拔起,把赵韪的家人部属斩首弃市,血染东市。
那时街头巷尾的人谈到刘循时都不禁色变。
如今,很多人对刘循的心狠手辣都有点健忘了,却总还有想起的人。
这些人已做了准备,有人已偷偷把家眷安置到了城外,打算三十六计走为上.
一开始,刘循的确很愤怒,打算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
可是,这一路行来,思前想后,他明白了很多问题,不想一味地使用武力。
这天,刘循把手下文武百官召集起来,说道:“我刘循身为宗室,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总有人怀疑我的忠诚。”
说着,刘循指了指面前一大堆通汉献帝的书信,“这些人背叛我,和袁绍暗通款曲,想要加害于我。我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决定把这些书信付诸一炬。”
刘循亲自点了一把火,看着熊熊的火光,那些有二心的人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
此举让刘循手下官员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些背叛他的暗自汗颜。很多人从此再无二心。
这件事后,刘循暗中让手下的风影对文官武将们加强了监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国舅董承被处死后,汉献帝心中一直惴惴不安,不知刘循会如何处置自己。
听说刘循回到了洛阳,对那些与袁绍暗中往来官员既往不咎,心中又存了一线侥幸。
话是如此,献帝还是终日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陛下,刘循大将军过来朝见陛下”,宦官禀报道。
“大将军是一个人来的,还是带兵前来”,献帝战战兢兢地问道。
“陛下勿忧,刘循大将军是一个人前来,他的军马都在外面”,宦官恭谨地答道,心中却对献帝充满了鄙视。
这难怪,他早就被刘循收买,是风影的一员,对献帝不过保持着表面上的尊重而已。
事实上,就算刘循孤身一人而来,献帝也对他没有威胁。
原因很简单,献帝身边,大部分都是刘循的人。
更何况,刘循艺高人胆大,以他的武功,要想自由出入献帝宫禁,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召见大将军”,献帝把尽一横,硬着头皮道。
心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既然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还不如保持一点皇帝的尊严。
见到刘循,献帝假意道:“大将军这次讨伐不臣,辛苦了。将军劳苦功高,以后见朕不必通报,赐带剑上殿,封魏王。”
“臣谢陛下知遇之恩,魏王的封号,实不敢当,还请陛下收回。带剑上殿,就不必了,免得那些别有用心的说微臣有不臣之心”,刘循全力推辞。
“笑话,你身边都是我刘某人的人,还用得着带剑上殿。至于什么魏王的称号,拿来有什么用,徒然让那些诸侯多了一个反对自己的理由而已”,刘循暗自好笑,知道献帝此举表面上慷慨,其实不怀好意。
献帝不明白刘循心中在想什么,直视着刘循,不知他要做什么。
凭直觉,刘循是来兴师问罪的。
只是,刘循自己不说出来,献帝也无法先开口。
良久,献帝才苦涩地说道:“这次国舅董承作乱,假传圣旨。朕心不安,决定废去董贵妃贵人称号,以宫女身份居于宫中,大将军以为如何?”
刘循正色道:“陛下说哪里话来,一人做事一人当。董承阴谋作乱,已经伏诛,干董贵妃什么事?为何要降为宫女,万万不可。”
“臣对陛下并无二心,陛下不可多想。”
董贵妃能掀起波浪,全因为董承的关系。如今董家已灭,一个妇道人家,能成什么事,刘循可不想让人说自己逼宫。
“大将军如此宽宏大量,让朕汗颜无比”,献帝带着哭腔道。
“臣愿做周公,为陛下扫清四海,陛下无须焦虑。”
“为略表寸心,微臣准备近日为陛下选秀,陛下原来那些宫女们,年事已高,就放她们出宫去吧”,刘循道。
献帝一下明白了,刘循的真实目的,竟然是要把自己身边的旧人全部换完。
如今献帝身边的人,还能用的,恐怕就几个忠心的宫女和嫔妃了。
那些连话儿都没有的阉人,自从刘循掌握朝政后,他们对献帝的忠心早就随那话儿去了。
偶尔有几个头颅硬的,他们的头早就到地府寻找自己的话儿去了。
刘循为献帝选美,表面上是忠君,实际上不过是想完全把献帝控制在手上,却还要博一个忠君的美名,让百姓传扬他的仁德之名。
一时间,献帝觉得刘循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挟持自己的权臣都要阴险。
董卓等人虽然残暴不仁,却没像刘循这样彻底,把自己的人弄得一个不剩。
献帝沮丧无比,颓然道:“多谢大将军美意,如今连年征战,百姓疲惫,选美之事,太过扰民,还是以后再议吧。”
“皇上说哪里话来,身为九五之尊,征几个民间女子入宫,何来扰民之说?”,刘循一脸正气,“臣为陛下分忧,那些女子,我都带来了,陛下原来那些人老珠黄的宫女,就放出宫吧。”
刘循双手一拍,献帝身边的宦官会意,也不管献帝的意见如何,自去传令,不多时,几个将领带着一队士兵,送了几十名年轻女孩儿进来。
那些女孩一个个如花似玉,却难掩风尘之气。
不用说,她们都是刘循手下的风影成员,这些人都出身风尘,平日里身价不菲。
有了这群浪蹄子侍候,献帝以后就算天天吃牛鞭,怕也难以消受美人恩了。
刘循不想再看献帝的脸色,转身离去,身后响起一阵阵莺声燕语,浪声一片,献帝从此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刘循以德报怨的消息很快在民间传开了,他拒绝接受魏王称号,拒绝献帝提议不愿带剑上殿的事迹,在有些人故意的渲染下,在东汉王朝的各个角落,开始流传起来。
“刘大将军真是忠臣啊!”
“董贵妃妄图加害大将军,刘大将军却以德报怨,不废除贵妃,这种胸襟,真是难得啊!”
董贵妃和一帮妃嫔的心里,却是怨气冲天,偏生不敢发泄。
自从那帮新宫女进宫以后,上至皇后,下到妃嫔,想见皇上一面,难如登天。
每次走到皇上寝宫门口,老远就被那帮人挡驾。
远远地听到皇上房间里嗲声浪语不断,这些妃嫔的心都碎了。
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叛乱的事,刘循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献帝的身体每况愈下,虽然刘循特地进献了很多牛鞭、鹿茸、枸杞等名贵药材,也无济于事。
偶尔见到献帝,见他骨瘦如柴,刘循以关心的口吻道:“皇侄孙,虽说后宫美女如云,你也得注意身体不是?”
献帝唯唯诺诺,不置可否。
还好,刘循接下来干的一件事情,让献帝的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又恢复了昔日雄风。
一日,刘循闲来无事,突然怀念起后世的足球运动来。
在中学时,刘循就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前锋,为学校争过不少荣誉,他这个爱好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一直保持了下来。
说干就干,刘循从自己手下选了一队精兵,组建了一个足球队,自己又当教练又当球员,教他们踢起足球来。
最初,那些士兵完全不懂规则,整天跌得鼻青脸肿,弄得浑身是伤。
可是,没有多久,这项运动便被大家所接受。
看来,后世这一项全世界男人都喜欢的运动,同样为古人所喜闻乐见。
特别是军队中的武将,他们本身武艺高强,反应敏捷,把功夫用到足球上,也是厉害非常。
赵云玄功运到极致时,寻常的球员进的球,被他双手一划就飞出了老远,只有玄功和他大致相当的刘循、徐晃等少数几人偶尔能突破他的防御,这真正变成了功夫足球。
那些寻常士兵碰到赵云守门,都不敢主动进球,怕被他的球反弹到身上经受不住。
赵云因此获得了大汉最佳守门员的称号,刘循成了大汉最佳前锋,徐晃成了大汉最佳后卫。
这项运动开始风靡整个洛阳,接着又从洛阳传到了大汉的各个角落,在整个大汉朝流行了起来。
汉献帝也迷上了足球,把手下的宦官和宫女们组织起来对抗,自己封了自己一个宫廷足球队队长的头衔。
还好,这个时代的女人们还没有缠足的陋习,她们的一双天足正好用来踢球。
献帝的球技比起一帮宫女宦官们来还真是不弱,大家看他毕竟是皇帝的份上也让他三分。
这让汉献帝原本被弄得虚弱不堪的身子竟然慢慢强壮了起来,足球运动让他找回了做皇上的尊严,整天乐此不疲。
刘循把生产足球做为一项生意,通过卓家和甄家两大商家,把足球运到全国各地,竟然赚了不少的钱。
渐渐地,刘循感到了寂寞无聊,手下的将士看在自己是大将军的份上,踢球时总让着自己三分,这让他颇有几分无奈。
虽说屡次禁止他们让着自己,可这帮家伙只是表面上唯唯诺诺,装得更尽力而已,骨子里还是不敢真的和自己放对。
无法之际,刘循开始面向民间悬赏,谁要是踢球能盖过自己的,不但赏他官做,还要赏他黄金百两。
你还别说,还真有胆大的来应战,可惜无一个人是刘循的对手。
越是这样,来应战的人越多。
这一日,一个西域商队来访,声明找刘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