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0章 新区升格

目录:官路民权| 作者:望霓裳| 类别:都市言情

    两天的时间十分短暂,短暂到于江海还没有和方玉儿温存够的时候就已经结束,将心爱的女人送上返回省城的火车,他才意识到有很多很多的话还没有说。

    金妍儿的出现只是他烟城生涯中的一个插曲,他不知道两个人之后还会有多少交集,也无暇去想这些劳神费力的事情,紧接着就有更让他头疼的事情缠了上来。

    新的一周才刚刚开始,于江海的屁股还没有在办公室坐热,秘书赵苏城就推门而入提醒说绕城路街道党委书记邹俊刚过来汇报工作。

    赵苏城还是比较有眼里的秘书,工作也做的十分到位,早上去接于江海上班的时候就把打听到的关于邹俊刚的情况向他大致说了一遍,于江海也知道这个邹俊刚是烟城市前副书记关逢明的学生。

    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资历的官员在同样的级别上来回挑换近十年却没有得到提升,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具体到邹俊刚的身上,倒不能说他是受到了关逢明的牵连才得不到提拔、试想如果没有关逢明这个“伯乐”估计他到现在也只是县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而已。

    邹俊刚在正科级的位子上耽误了近十年的时间,说到底还是因为烟城市十分严重的派系斗争,按道理说到了地市的层面上,市里面的领导尤其是市委常委级别的人政治倾向性不会十分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四五个常委抱团取暖的情况,但是烟城市向来有排外的传统,而省委领导又不愿意看到当地人把持党政机关成为独立王国,就千方百计往这里塞人,这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地方派和空降派之间的矛盾,围绕着争权夺利的斗争源远流长。

    而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自然会涉及到官员站队的问题,譬如项光沛在的时候王永生、袁嘉威、魏孟飞和葛耀红等地方派紧紧围绕在他的周围,而项光沛高升省城之后于世超、袁嘉威又分别自成一派。市委领导的立场尚且要有明确的倾向性,更何况像邹俊刚这样的小角色呢?这显然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而是华夏国政治的一种悲哀。

    于江海知道自己无力改变当前的这种局面,但是他心中有一种坚持,起码要在他所负责的范围内能够保证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至于派系斗争倒在其次,所以他才在大扫除的时候把邹俊刚推到前台、推到采访镜头上去,而邹俊刚显然也不是一窍不通的人,这么快就知道投桃报李了。

    邹俊刚来于江海办公室之前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的,打老领导关逢明的电话也没有联系上,不过思量很久还是决定前来向于江海“汇报工作”,一方面探听于江海把他推到人前的口风,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另谋出路。

    邹俊刚毕竟还年轻,到现在也才四十岁而已,就算六十岁退休也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政治寿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已经四十岁,如果不能赶在明年换届之前更进一步的话在官场中将不再有任何年龄优势,他已经荒废了七年的时光,下一个五年是无论如何也浪费不起的,更何况这也是关逢明的交代,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找到明主而已。

    项光沛和关逢明的关系并不算融洽,更何况那个时候关逢明还没有从人大副主任的位子上彻底退下去,邹俊刚是一个念旧的人,不想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说人走茶凉之类的话;而项光沛调走之后不论是市长李新杰还是市委副书记于世超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整天的目光都关注在争权夺利上面,邹俊刚自然不会依附上去。

    直到于江海的出现,让邹俊刚原本沉寂的心起了波澜,他专门了解过这个年轻的副市长的履历,能够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能干事、干实事的领导,只是前一段时间于江海一直蛰伏,没有直接参与到烟城市具体的工作中,而且城东新区又不归他分管,所以邹俊刚纵使有想法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向于江海表露,更何况他也做不出有事儿没事儿往领导跟前凑的行为。

    而上周的“大扫除”活动显然给了邹俊刚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当然邹俊刚下定决心找于江海汇报工作,内心也是做了一番挣扎的,最后还是于江海在“大扫除”活动中的表现征服了他,也消除了他的疑虑。

    更令邹俊刚感到意外的是,于江海对他的态度显然要比之前想象中热情的多,在经过秘书引荐走进于江海办公室的时候,他竟然看到于江海堂堂副市长从座位上站起来提前伸出了手,顿时令他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也为自己来这里的目的赶到羞愧。

    当自己还在抱着试探的心思与于江海接触的时候,人家已经如此热情的表示了欢迎和重视,而这种重视甚至是在关逢明那里都不曾得到过。

    于江海倒不觉得自己提前站起来表示欢迎是一种礼贤下士的行为,见到邹俊刚诚惶诚恐的样子就呵呵一笑缓解压抑的气氛说道:“俊刚同志过了来,随便做,苏城给俊刚同志泡一杯上好的好客茗茶。”如果说于江海从省城济州到烟城带来什么东西的话,也就是好客茗茶了。他虽然算不上嗜茶如命,但是在官场中受到包括方宏进、于志远等人的影响,也不排斥每天喝两杯茶提神醒脑。

    于江海随随便便的两个称呼,邹俊刚心底却泛起了波澜,他从政到现在还从没有听到过领导在使唤自己秘书的时候亲切的称呼秘书的名字,充其量就是小张、小王的恣意使唤。

    能够在靠山失势之后依然把持着党委书记的位子而不是被扔到档案局、史志办、宗教局这样的清水衙门,邹俊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尤其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听到于江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是西湖龙井、更不是黄山毛峰,而是最近才在茶叶市场上声名鹊起的“好客茗茶”,猛地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谦逊的从赵苏城手中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说了声感谢,就坐直了身子将双手放到膝盖上说道:“之前就听说市长您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刚才想到前不久看到关于好客茗茶的报到,着实让人敬佩,相信烟城市在您的带领之下一定会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邹俊刚说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恭维了,而是把于江海放到了烟城市经济掌舵者的位子上去,而有资格作为烟城市经济发展舵手的人,非市长而谁何?

    于江海相信邹俊刚一定知道他和市长焦长达的关系,毕竟邹俊刚知道好客茗茶是在他手中成长起来的,显然是对他的履历做过一番深入的了解,那就不会不知道他来烟城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焦长达抓好经济发展的工作。

    知道他和焦长达的关系,邹俊刚还敢直言他经济舵手的地位,绝对不是为了挑拨他和焦长达的关系,而是说的真心话,这点眼里于江海还是有的,不过他也不会对邹俊刚的话表示什么,毕竟所处的位置不允许他说不符合身份的话。

    只见于江海哈哈一笑道:“专家倒是谈不上,只不过是沉下心来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具体的工作都是下面的人在做!”他四年多的时间从副科级干部升到副厅级,搁在不明内情的人眼中,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和“沉下心来做事”划上等号,但是在仔细了解过他从政经历的邹俊刚听来,一切又是如此的合理。

    来而不往非礼也,而且邹俊刚今天的表现和反应已经表明,在被压制了将近十年之久之后,他的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了,而于江海这几句话则是既有告诫又有鼓励,告诫邹俊刚要“沉下心来工作”,同时又暗示“会人用能够干事情的人”,不过他也没有明确的承诺邹俊刚什么,这其中的关节就看是听的人怎么理解了。

    邹俊刚混迹官场十几年,也知道领导说话办事的风格,从来不会把话说满,只有在认为你真的能够用的时候才会委以重任,两个人的接触虽然不深,也知道现在不是犹豫躲闪的时候,就试探着说道:“市长的教诲我一定牢记在心,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的党员,为烟城市城东新区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到这里他偷偷瞄了一眼,看到于江海没有其他表示,就话锋一转说道,“市长,我听说市里有意思把城东新区划出来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意思。”

    有些根本话不用说透。

    于江海心中也是一怔,转瞬间又有些释然了,把城东新区划出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不是什么难事,现在很多地市都这样搞,而这个消息从邹俊刚口中说出来就另有一番意味了,不过想想也觉得合理。

    关逢明虽然退下去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在广大中层干部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也难不保市里面某些领导熬不过他的软磨硬泡故意放出来这样的风声,从而让关系的人马矛盾、分裂进而达到蚕食的目的。

    而烟城市方面的很多干部对他于江海抱有很强的戒心,不让他知道这件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能够意外得到这个消息,对于江海来说却是有益而无害,毕竟现在城东新区的事务都是他在具体负责,将来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话为了显示其重要性,党工委书记兼任市委常委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按照常理来说,作为负责城东新区重新建设等具体工作的副市长,他于江海完全有资格去兼任新区党工委书记一职。

    而倘若到最后还蒙在鼓里的话,到最后尘埃落定的时候还真有可能被他人摘了桃子。当官的从来不会嫌自己负责的工作多,有跻身市委常委的机会摆在眼前,于江海自然不会放过。

    城东新区作为烟城市的新城区,说白了就是之前靠近市区的塘口、新联、安光等几个乡镇,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区融为一体,烟城市方面全力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也附合国务院目前《关于促进发达地市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区、提升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形成联动效应、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步意见》的大政方针,最后通过的可能性极大。

    只是他于江海想要兼任新区一把手与烟城市下面几个强县区一把手相比资历还是有些浅了,也许只有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出足够大的成绩,才能够消除反对的声音吧!

    思索着其中的头头道道,于江海突然发现邹俊刚欲言又止的神色,就不动声色的问道:“俊刚同志,你过来找我是不是还有其他事情?”

    邹俊刚确实另有事情找于江海,汇报工作只是探听消息的一个由头而已,听到于江海发问,急忙收回心神说道:“是这样的市长,最近包括我们绕城路街道在内的多个街道办事处频繁收到举报明强拆迁公司强制拆迁、打伤居民的举报信,我深感事态重大,这就一大早赶来向你汇报。”

    于江海也隐约知道一些关于暴力拆迁的事情,不过这个“明强拆迁公司”倒是第一次听说,就疑惑的把目光移向一直恭敬地站在一旁的赵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