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丽婉房间出来,唐妩微微扬头,并不燥热的阳光打碎在她那清妩的脸颊上使得她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晨气,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紧闭的寝门,柔软的嘴唇轻轻扬起,美丽的脸蛋宛如开繁的昙花,她的瞳眸仿佛罩着一层雾气,朝着院子里的那颗长得颇为嶙峋的石榴树,浅吟低语,“相信我,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你。但是我更不愿意看到你因为我不开心,从而使得你不快乐。”
寝室内的郑丽婉透过模糊的窗纸,望着那孤单清素的人影,嘴角露出一丝苦涩,她感觉人有时与那绿植没无差别。嶙峋的石榴树细干末枝,虽然年轻,但总是得不到充足的阳光,仍旧为着那一缕阳光而挣扎;粗壮耸立的大槐树虽然枝繁叶茂,可惜它毕竟老了,那树干下的白蚁横生,院子外的人知晓的它的繁盛,却不见树叶茂密下的触目惊心。
片刻前,唐妩和她讲了一个故事,她觉得这个故事相当老套俗气,一位少年身受重伤,少女不离不弃,背负着少年破履前行,只为在死亡降临之前夺下少年存活的权利。故事按照演绎的那般发展,少女的坚持似乎感动了上苍,就在少女疲惫的连呼吸都难以进行之时,苍天悯然,竟奇迹般的让少年活了下来。在那漫天风铃草的山谷,少年对着少女说,不论今生往世,必不负卿。少女回眸一笑,银铃声欢愉着整片山谷。那年,少年拥抱着少女,他们不曾想到以后,他们心无杂念,只是静静的看着那片花海。
在郑丽婉看来,这世界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种是看故事的人,一类则是创造故事的人。在唐妩的故事里,没有世间俗尘,没有束之高阁的尊卑显耀,只有她和李承乾二人,如今自己这个看故事的人悄然插入二人所营造的世界,不说李承乾以及唐妩颇为不适,即便是郑丽婉本人也有一丝迷然。她甘愿做一个听故事的人,毕竟创造故事实乃惊心动魄,她是一个慵懒的人,再者她也没有那个气运于故事中存活下去,自己就好像那林荫下面的石榴树,总是得不到上天的眷顾,哪怕一丝丝阳光都不肯馈赠。
......
下朝后的李承乾并不急着赶回东宫,他一路摇摇荡荡,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甘露殿旁边,刚要扭身折回,却见着了老爷子正在殿门口,朝着自己招手。
“阿爹!”
李世民踏出门槛,瞟了一眼李承乾,随意道:“为何乾儿来而又返呢?”
李承乾可不敢将心中所想朝老爷子如实倾吐,“阿爹,方才乾儿在想关于大唐科技院一事,恍恍惚惚间走到了甘露殿门口,故而准备返回东宫哩!”
提起大唐科技院,李世民瞬间收起方才的恣意,凝神道:“科技院现如今进展如何了?”
“缺人!”
“缺人?”
李承乾深深一叹,“阿爹有所不知,科技院研究之物涵盖甚广,非寻常之人能胜任,现如今只有少数司监开始运转,多数仍处于停滞状态。”
闻言,李世民眉头轻皱,微微不快道:“既然科技院缺人,为何我从未听闻武士彟提及此事?”
知晓老爷子又误解自己之意,李承乾解释道:“阿爹,此事并非武尚书之过,孩儿说的缺人并非真正的缺人,实则为缺少相应的术业专攻之才。”
“术业专攻之才?”李世民默念道。
李承乾有时觉得与古代人聊天特别费劲儿,因为他不知道他所说的语言短句在大唐或者追溯至以前的朝代,是否已有前人畅述过。显然,韩愈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并不在此列,瞧着老爷子颇为疑惑的表情便可知他还不知晓“术业专攻”为何意。
“阿爹,人的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大唐科技院不比朝廷其他机构,科技院偏重于研发革新,不论是育苗监、火器监亦或是其他各司各监对于人才的要求极为苛刻。您想,若是让寻常儒士去研究土豆苗,去研究活字印刷术,他能行麽?”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依乾儿之言,可否是缺少经验之才?”
“嗯,武尚书调拨过来的员外郎大多数乃是儒生,这些人自幼学习孔孟儒学,治国之法。对于育苗耕种亦或是工匠巧技可谓是一窍不通,如此一来,科技院的运行极为缓慢,因为他们对于科技院的运作极为陌生,不知如何下手。”
李世民对于大唐科技院尤为上心,它包罗万象,既能研制出杀人的利器,亦能早就出造福于民的巧物。可是目前从李承乾口中得知大唐科技院发展并不是想向那样的一番风顺,故而微微有些失落。
“乾儿可有法子解决大唐科技院目前的困境?”李世民暗自思忖了一会儿,可惜并未想出钟意的良策,因此将希望的目光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有是有,只是不知这法子可否行得通!”李承乾回话的语气稍显底气不足。
李世民淡笑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可否行得通,说出来便是。你呀,想一件事总是力求臻善臻美,可是人生在世哪有如此之多的十全十美,只要有七八成的模样,便可为之一搏咯!”
老爷子总是不经意间向自己教授一些东西,譬如这句“只要有七八成的模样,便可为之一搏”,李承乾哪里不知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只是他横跨千年,算得上初来乍到,并不深解大唐人文风化,他不知道自己想的法子是否与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吻合。
“阿爹,有道是大隐隐于世,高手藏匿民间,乾儿是想在整个大唐开展一次选拔考试,类似于科举考试那般,将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挑选出来,这样恐能解决目前科技院的燃眉之急。”
闻言,李世民不自觉的摸着下巴,来回踱步,踌躇半刻后,询道:“乾儿,此事怕不妥耶,民间哪有那样的人才,能造出震天雷,能造出活字印刷术?”
李承乾回道:“阿爹,你忘了马全康?你忘了王家两兄弟?其实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比那些儒生经验丰富的多,且能识字,只要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大唐科技院的中流砥柱。”
马全康此人李世民是知晓的,廉价纸的问世,此人功不可没。至于王家两兄弟,他也听闻李承乾谈起过,这兄弟二人对于印刷术亦有不可抹煞的功勋,如此说来,民间真匿有若渴之才?
李承乾从未小觑过古人的智慧,要知道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其中有四千多年科技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直到明清才逐渐没落。为何五千年科技文化的积累抵不过西方的一场文艺复兴?在李承乾看来,汉人颖悟绝伦是不争的事实,历史长河中不乏祖冲之、张衡、沈括之辈,数千年累积的底蕴抵不过西方数百年的发展,究其原因之一便是汉人在科技文化上面缺乏系统的梳理,简而言之,各搞各的,少有联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很难流传于后世。
这是历史的遗憾,亦是历史的无奈,不过如今自己竟活生生的站在甘露殿外,那麽这份遗憾还能让它长存麽?大唐科技院便是消灭此间遗憾的第一步,李承乾如是所想。
李世民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帝王,李承乾所述的法子确实可行,只不过心中尚有一丝疑惑,若是不解决,他寝食难安,“乾儿,我大唐幅员辽阔,疆域甚广。若是像科举考试那般替大唐科技院选拔人才,怎么保证让天下有学之士得到此讯息呢?”
李承乾不解道:“那科举考试又是如何向天下人传开的呢?”
李世民解释道:“科技考试自前隋至贞观已有数十年,早已深入民心,天下人皆知晓此事,并且参加科考的大多数乃是世家子弟,他们消息向来灵通,可能告示还未贴至他们家乡,他们便早已从朝中大臣的耳中得知此事。而你所说的科技院选拔考试就不一样了,颇为急促唐突,并且所选之人大多数乃是山野之士,即便张贴告示,也很难让天下隐士所熟知。”
李承乾轻飘飘道:“那就在整个城内多贴些告示便是,广撒网,多捞鱼,即便是山野村夫也需要去县上兑换柴火吧?总会见着的!”
一声入耳,李世民赏了一个李承乾暴栗,气笑道:“你当朝廷的告示是什麽?如同田里的稻草一般?这各地各府的告示都是印有公章的,岂可随意乱贴?”
虽然李世民下手并不重,但李承乾还是习惯性的揉了揉脑门道:“既然阿爹不愿随意张贴告示,那创建报刊总行了吧?”
“何谓报刊?”
李承乾解释道:“阿爹,如今各地的廉价造纸作坊不已经建成了麽,并且活字印刷术的问世加大了印刷量。如此一来,朝廷可以创办一个专门的机构,在廉价纸上印刷一些朝廷欲告知天下百姓的政策,此物乾儿暂且称之为报刊。报刊不同于官府文件,属于供民众娱乐的一种文化,一张报刊可贩卖一文钱,收回成本。报刊具体内容则是由阿爹或者尚书省自行商榷,譬如向天下人告知大唐科技院选拔一事,报刊新奇廉价,必能吸引百姓的目光,到那时何愁消息不畅通?”
李承乾瞧了一眼老爷子,轻轻一笑,继续道:“当然阿爹也可以在报刊上写点别的东西,譬如朝廷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各县各乡百姓对大唐的拥戴,生活富裕等,褒扬大唐的发展和国策,抨击外夷的腐朽暴乱之处,总之让大唐百姓足不出门便能了解天下大事,看清形势,开发民智,同时也主导了百姓的思想,紧紧围绕在我李唐的政策之下。若是阿爹胆子再大一点,也可以在报刊上谈谈对世家阀门的看法咯!”
李世民听后目光陡然一亮,这报刊也太狠了,所谓众口能铄金,谣言能压死人,如果朝廷督办报刊,则完全牢牢束缚住百姓的思想,朝廷让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还仅仅只是提笔撰书的小事,统一全民思想,太高明了。
李世民愈听愈兴奋,只是听到李承乾最后一句话,画风骤便,半闭的眼睛突然睁开,又赏了李承乾一个暴栗,这次下手很重,怒斥道:“你这小子倒会打趣为父了?”
“难道阿爹对世家阀门没有丝毫怨言?”
李世民瞧了一眼朝自己挤眉弄眼的李承乾,轻笑道:“乾儿,世家阀门根深蒂固,此事不急于一时!”
李承乾也没打算现在就对世家阀门动手,毕竟寒门尚未崛起,适才之言只是心中一丝恶趣使然,没想到竟满满吃了老爷子的一个暴栗,委实嘴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