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侯方域这等诗书传家的世家子,最擅长的是诗词歌赋,八股文章,平素最常干的事儿是流连妓馆青楼,几艘画舫,以诗会友,有美人儿歌舞相和,说不尽的儒雅风流。
骑马打猎,与猛兽搏杀这类最是男儿阳刚气的活动,却着实是从未参见过,因此一听之下,便是兴趣盎然。
不过他终归是个书生,一听还有大虫人熊这一类的猛兽,心里便有些害怕,问道:“那董策手下有多少人?可都随着去?”
“有十五六个,我去瞧了,都是粗壮精悍的家丁,不愧是将官家丁,瞧着比咱们阳和城的兵丁胜出十倍去。这董策杀灭建奴,剿灭马匪,那建奴是何等凶猛,十几个人就能杀的咱们大明上千兵落荒而逃,董策等人既能杀了不少建奴脑袋,那定然是极为能打的,对付些许猛兽,当是无妨。”
侯方域点点头,这才是放下心来。他立刻笑道:“找店伙租一匹马,咱们也跟着去,正巧中午吃些山珍野味,犒劳犒劳肚肠。”
张老板应了一声,便要出去,忽然他转过身来,低低道:“公子,您对这位董大人,似乎是……”
他对此很是疑惑不解,此时文武殊途,地位差距极大。便是一个普通的文士,多半也是看不惯,看不上武人的。侯方域乃是世家子,父祖都是顶尖儿的文人,本人又是秀才功名,照理说应该对董策很是瞧不起才是。再说了,董策不过是区区一千户而已,这阳和城比他地位高的武将多了去了,何必如此结交于他?
他话未说完,但是话中意思,侯公子是很明白的。他微微一笑:“这位董大人,可不是池中物啊!”
……
阳和城城北。
北门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
这会儿正是上午大约九点多十点不到的样子,艳阳高照,今日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行商往来,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城门口有兵丁守卫着,身上穿着又脏又破又旧的鸳鸯战袄,却不是守在门口,而是在城门内侧蹲在地上晒太阳。今儿个天气不错,他们心情也都很不错,换做往日,若是一起风,天上又没阳光,就只能哆哆嗦嗦的挨冻了。
城门口摆了一张桌子,一个书办打扮的坐在后面,旁边站了几个兵丁,正在收税。
手里空空什么也不拿的行人是一文钱,挑着担子进去买菜卖油什么的小贩儿则是三文钱,至于城外锅庄进城来卖烧酒的,南来北往的行商,那就交的更多了。
和董策当初进阳和城的南门一般无二。
董策等人骑在马上,往城外行去。大街之上,闹市之中,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自然是不能策马狂奔的。不过他们一行人都是身材高壮魁梧,一脸的精悍,骑着便是北地也不多见的高头大马,最前面的董策和侯方域两人更是锦衣华服,一看就知道乃是有身份地位之人,是以行人也都是纷纷上路。
他们出城门,自然是不用交钱的了,那城门守着的县衙小吏,低着头看都没看他们。
出了城门,繁华依旧。
阳和城作为北地大埠,发展数百年,城内的土地早就不足以支撑起庞大型的辽东雄骏。足有一米六高,蹄子跟小酒桶一般大小,身上鬃毛又长又厚,看上去乱乱纷纷的。不甚整齐,但却是雄骏之极,带着一股子凶猛的野性。
这头大马希律律的打了个嘶鸣,昂着头,往旁边看了看,竟然是流露出有些人性化的不屑。
它的高傲是有原因的。在董策旁边,侯方域却是骑着一匹大青驴,那大青驴浑身油光儿毛亮,倒是很上乘的牲口,看上去就很顺眼。它大约有一米二三的高度,在驴子里面算是个儿头很大的了,但是跟董策那匹枣红大马相比,就实在是太过不起眼儿了一些,足足矮了小半个身子。看那样子,那匹枣红色大马一蹶子就能把它给踹死。
而且这大青驴似乎也是对自己这位身材庞大魁梧的远房亲戚很是畏惧,不敢与之并肩而行,落后了半个身位,任凭侯方域怎么驱赶都是不肯向前。
侯方域本就比董策矮了不少,胯下的坐骑又比董策的矮的了不少,而且还落后了这半个身位,以至于看上他就跟董策的跟班儿一般。
侯方域侯大公子的脸色可是一阵青一阵红的,再又一次试图让这驴子争气一些失败之后,他纷纷的骂道:“这不争气的狗东西。”
董策瞧着哈哈笑道:“侯公子,不若咱俩换换,何如?”
“当真?”
侯方域自然是瞧得出来这乃是董策的爱物,却没想到他竟肯割爱,当下便是大喜。但是转眼就有些沮丧的挥挥手:“罢了,罢了,你那马太凶,我若是上去,怕不得让他给一蹄子撂下来,那就不美了。”
他虽然是个书生,却算不上文弱,当初为了强身健体,还很是跟着家中的护院武师学了些剑法,不过也没下什么功夫,这会儿早就已型的晋北边地的大林子,树与树之间,间距并不是多么的密集,但是面积很广大,一望无际,看上去就跟一片浩大的海洋也似。
现在已经是数九隆冬,不少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不过这里却并不是只有一望无际的灰白色,其中还夹杂着一抹一抹浓重深沉的墨绿色。这里最多的树种有三类——松树、杨树、白桦。
这个年代,晋北的大片山林保存的还是很完整的,当然,这完整是和后世相比较的,较之前朝,森林已经是被砍伐的非常厉害了。
实际上,明朝是对于这片地区的森林破坏的最严重的时代。
虽然战国、秦汉、北朝、隋等,均在这片地区内外筑过长城,但其修筑时间和规模均远远比不上明朝。明初,退至塞北外的蒙元势力亡明之心不死而频繁入侵,后鞑靼、瓦刺、俺答等部相继崛起,不时入侵骚扰。故从明初起,就开始筑造长城及关堡等一系列防御工程,以后不断反复增筑修筑,成了以外长城和内长城为主体,并配有甚多关堡和更多烽火墩台等、纵深甚远的系列化防御工程。
大明朝二百七十余年几乎是连续不断修筑、扩建和加固长城和其他防御工程。其规模之浩大,修筑之深长,以及设防体系之完备,都是以前各朝无法比拟的。
经反复不断地大筑内外长城和附属墩台等建筑物,以及大量筑造城池等防御工事,加上施工人们的工棚房舍,以及工具、架木、烧火用材等,当然要搜索砍伐留存于深山高山的森林,这是大量砍伐树木的最主要因素。另外,九边长期驻军数十万,再加上军官家属、随员等,对森破坏当然接连不断。燕王篡位后,将国都由南京迁于北京,大体在元大都旧址上重新建造京都宫殿等建筑群。历时长而规模大,工匠达二十三万人之多,民夫上百万,工程繁浩,用木甚巨,其木材皆取自此处。光绪《山西通治·大事记》卷八十六载:“永乐四年诏,以明年建北京宫殿,分遗大臣采于山西”。
%77%77%77%2e%64%75%30%30%2e%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