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二三 宝地

目录:崇祯七年| 作者:竹下梨| 类别:都市言情

    “第二,天时!现在还是初春,还是很冷,咱们只要是能把今日挺过去,他们若是今日打不下来,就得野外扎营,又冻又饿,战力大减!而咱们呢?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不用担心受风寒,这是咱们的天时!”

    “第三,地利!你们瞧瞧,咱们这台子下头,好几丈高的悬崖,只有这么一条缝儿能通上来,他们打咱们,就得像是攻城一般,仰着脸打!而咱们呢?从平台上往下扔石头就能把他们给砸死了!这是咱们的地利!我话儿就放在这里,只要有三十个人镇守这悬崖,官军就算是来三十人,也是屁用不管用!他们要咯挨得,就得用人命来填!”

    白麻子这会儿既然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也不着急了,思路也清晰了,整个人说话都是有条理了不少。他洋洋洒洒的说了这一通,还别说,真是很有些用处。这些马贼听了,也都是感觉极有道理,照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官兵还真是那咱们没办法!

    本来低沉的军心士气,这会儿便是恢复了不少,白麻子又是大吼一声:“弟兄们杀狗官兵!”

    众人纷纷吼叫应和。

    一时间,倒也是很有些气势如虹的样子。

    只是冯康想起来方才和那些官兵接阵,官兵用的那步弓射程如此之远,他心里便是隐隐然有些不安。他咽了口唾沫,终归是没敢把话说出来。

    而后白麻子便是拨出一小部分人来,令他们把所有的武器,粮食,弓箭等,全都搬到山洞里来。平台后面就是山洞,放在山洞里,一来是安全,二来是离着也近,要用到的时候,很方便的就能拿来。

    而剩下的那些马贼,则是开始四处寻觅石头,甚至把山寨里头一些不大重要的建筑给拆了,把木石堆放在平台的边缘。

    这些木头和石块,既能抵挡进攻方射来的羽箭,又能在官兵们攻到近处,准备攀爬近战的时候,充当武器被推下去。到时候,这些从天而降的沉重大木和石块,便是最致命的武器。

    最先倒霉的,就是侯家伟等人的房子。

    当董策的大部队进入虎头山寨所在的山谷的时候,白麻子的准备工作基本上也已经完成了。

    平台的边缘,堆放着大量的木石,几乎在朝着南边儿的那一面围成了一圈儿,形成了一道围墙也似。

    几块石板垒起了一个三尺高的台子,白麻子站在上头,手搭着凉棚,朝着远处极目而望。虎头山雄踞整个山谷,平台更是高出谷中平地足足有二三百米,整个山谷尽收眼底。此时有风,山谷中大片大片枯黄色的野草随风起伏,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通往南边儿的谷口,那里,是官兵要进入山谷的必经之处。

    这山谷很大,虎头山距离谷口,足足有七八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很是不近,但白麻子站得高看得远,他眼神儿也算是不错,凝神瞧去,便只能看到一大片红色宛若是一片红云一般,从谷口飘了进来。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别说是人的面目了,便是体型也瞧不清楚,那一片红云,想来就是不知道官兵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了。

    和官兵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白麻子自然是不会不知道官军的步卒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白麻子的眼角狠狠的跳了跳。

    他虽然自信满满,但看到那些明显人数不少的官军,还是免不得有些紧张。

    这些该死的狗官兵,怎么就抓着自己不放?若此次来的人当真是那该死的董二,那这厮真真算得上是阴魂不散!

    此时对官兵恨得牙痒痒的他却似乎是忘了,当初他是如何的肆意妄为,如何的屠戮残忍。只不过,现在到了报应的时候而已。

    董策策马站在谷口,遥望着这片广袤的山谷,颇有些慨然之感。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了,只不过上一次是和白添福合兵,而且来这里,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有一个理由能够把建奴要去大草滩招降察哈尔余部的消息告诉刘若宰而已。也是那一次的行动,催发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并且最终,终于是遂了自己之所愿,朝廷准了刘若宰去招降察哈尔余部,自己也终于能够跻身其间。

    来到大明朝已经半年有余,自己终于是迎来了一个加官进爵,掌控更大权力的最好机会。

    上一次和白添福来这里,不过是月余之前而已,但是想想,却是似乎过了很久。

    这一次,却是自己一人领兵而来,而目的,也是彻底的荡平这虎头山寨。

    董策目光上移,瞧着虎头山上那巨大的平台和宛如猛虎巨口一般的山洞,他看了一会儿,忽然嘴角一扯,冷冷一笑,便是不再看。对于他来说,目前对这山谷的兴趣,比之对虎头山寨,还要更大一些。

    在别人看来,这片距离塞北草原不远,距离山南汉人地盘儿也不近的山谷,着实算不上是什么好地方。由于在群山之中,交通虽说方便,但距离山南实在是有些远,因此控制起来就有些麻烦。而且离着塞北草原太近,鞑子真要是来袭扰的话,转眼即到,可是不好防备。可以想见,若是在此兴建城堡驻守,只怕三天两头儿就得打仗。

    董策专门翻阅过一些古籍,据说此地在永乐朝的时候,还建有军堡,有上千军兵,千余户军户驻扎于此,但是后来,军堡被拆除焚毁,里面的士卒军户也全都内迁,这里便完全黄飞下来。

    相当于是放弃了这里。

    但在董策看来,这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水宝地。

    首先,这里的地理位置极好。

    中原大地和塞北草原之间,被一片莽莽群山阻隔,群山南北绵延上百里,难以通行,而偏偏有一条宽敞的孔道,由南而北,连通着大同镇北和塞外草原。这条孔道其实就是一条河谷,而在干涸的河边,还有当年修建的官道的存在,虽然这个时代的官道也只是土道,但对于远足的人来说,跋山涉水都是家常便饭,有这么一条土路走,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儿了。

    这条河谷,这条废弃官道的存在,是这里当初能成为交通要道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这座山谷,就在孔道的中点附近,从这里到塞北草原和到中原汉地,距离几乎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要通过这条孔道,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傍晚的时候,正好到达山谷左近,在这里休息一宿,第二天接着赶路。

    直到现在,在谷口的附近,还有一片断壁残垣,在数百年前,这些断壁残垣,便是一家家很是繁盛的客栈商铺。

    想当初商路繁盛的时候,这里也是热闹一时。

    而现在,却是落到了这步荒凉的境地。

    看样子,这里或许一直都不会再复苏了,或许会继续这样荒废下去,直到数百年后。

    董策的思维很清晰:现在这里是很荒凉了,但若是商路再次兴盛起来呢?

    乍一听,董策的这个想法,近乎于疯狂,亦是很不切实际,简直就是有点儿扯淡的意思。

    商路之所以衰败,由于连年的大旱,蒙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实力一日比一日衰弱,更是有不少部族,迁离了距离汉地很近的这片的地区,蒙古部落都走了,商人把东西卖给谁?商人都不来了,商路还能存在?商路兴盛不起来,这里如何旺盛?

    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山北的蒙古部族迁走。那,如果,一支规模很大,人数很多,对各种物资需求量极大的蒙古部落,迁移到山北,孔道的另一端呢?比如说现如今在大草滩上休养生息的察哈尔部。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