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和两位夫人不由大喜,织娘娘还亲自前去长生殿,感谢了那个方士。当商君将此事说给了秦公听后,秦公哈哈大笑一番,就下令设宴,两人竟高兴的把酒畅饮一晚。
商鞅是个闲不住的人。身子一好,就想起霸天下,教两子的事来。在征得秦公的同意后,就带着两子,领军去伐魏了。他不顾自己作出的诺言,下令子驷围大荔,樗里子围王城。大荔、王城按秦魏河西之盟,魏军只能有维持治安之军,各不到一万军。可魏军哪里会听秦国的,哪怕魏在东面受齐、楚、赵、宋四国之夹,魏王还是下令征河西民,组建四军后驻守三城,由魏虎任主帅,魏壹为副帅。
当然,魏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端,稳住河西,还专就此事致简秦公。理由是:为抗击魏东之敌:齐、赵、楚、宋四国的压力,特在河西征召四军,组军训练。一旦军训练完成,就马上调往河西,绝不与秦军为敌。
秦公接简后故意没有回简。商鞅就借此事,抓住不放,围住两城新建不到半年的四军来攻打。哪知,魏军欺骗了秦军。这四军是秦军一退军时,就组建的,而且还是用一半的老军、一半的新军的组成。两年来,魏虎、魏壹时时不忘河西之耻,又在魏军、魏民中不断增加对秦军的仇恨,再加上这四军名义上是四个军,但都是一个军八个师,一个师八个旅的加强军,共计十万人,在加上辎重、民壮和定编的守城军,魏军在河西三城,其实有十五万之众。
秦军虽然不知道这些想请,但由于此役是商君为了练两子指挥大军作战的战役性锻炼,所以主要考核的是两子对大军的指挥;所以,每个城都给一子调配了十二万人作战军,三万人辎重军,六万人的民壮。
既然是考临阵指挥,两子就不得不均采用围而不攻之法,只是将魏军包围在城里后,再将自己的十二万大军调来调去的不断转换战法与战阵,并没有实际攻打两城。
两子吧魏军作为假想敌,在做实战训练与考核,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围而不攻,只在外面虚张声势的,反而把魏军的一个老狐狸、一个小狐狸给搞蒙了?秦军这在干什么?是不是又来勾引我上当?因为两子也太肆无忌惮了,完全把城里的魏军当无物,大起排场的把个秦军调去调来的训练,这也不怪魏军不敢出城于秦军一战。
魏军龟缩在城中,任凭秦军搞的热闹,就使两城的围城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了。现在秦国富裕,商君哪里管这些消耗,在他心目中,能培养出两个全方位的接班人,就是花去秦国大半的积蓄,他也会在半夜笑醒,所以就只管每日监督、督导、考评、指点两子。
但商鞅是个慎密之人,虽人在河西围住两城,可心里还是老是惦记着长生术。商君府的医、药二师因受商君的严令,早就带着在术士那里采得的药样、制法,四处去求高人寻问去了。这些要事、医师不会来给商君说个清楚,他是不会放心的。
商君自己在第二丹吞服后,如同刚步五十,一扫疲乏。他吞下第三丹后,就带军前来河西,围住了两城。这第三丹吞服后,人就才刚到四十岁壮年。这就使他感到惊奇了,不由将已已经消失的怀疑,又提了起来。他的疑心一起,立即派专人三日一去咸阳,只找景监问秦公饮食起居,而且问的十分详细。他派人还不说,还专门给景监去了一简,在简中详细的讲了自己的怀疑,并对景监提出了一步不离秦公,并随时通报的要求,
术士等商君率军出征后,因为其地位已经巩固,所以对练丹术就更认真起来。可人都是有贪心,都想一鸣惊人的。所以这术士也想来个一鸣惊人,竟然大起胆子练起了只听传说而得的彭祖之丹来,而且还把贵为一国之君的秦公,拿来当实验品。
秦公一看就连最苛刻、最疑心的商君,也认可了此术有效,就对这术士深信不疑了,对他的任何要求都满足不提不说,还不时给与其奖励。这样,就让这术士积极性更高,更想通过秦公,一举成为偓佺大仙那样的人。
一日,秦公刚刚练完功。术士就异常兴奋的双手捧一绢盒,变弯腰到九十度边给秦公贺喜:“秦国公大喜!山人费尽心机,终于炼成方丹一丸,特献给秦国公享用!”
秦公一听是好不容易炼制的,就笑眯眯的接过来一看:只见盒内不大的黄丸一粒,也无甚异常处,正在揣摸。
术士骄傲的说道:“秦国公!此丹含日月之精,万兽之灵,万草之气,百女之癸,百童之心。山民共费时三年,今方始成,共得九粒。现献于秦国公服之!国公二十日一粒,一百八十天后,就会心平气静、体安态欢。山人虽不敢言国公之长生,但国公延寿百年还是能做到的。因为此丹——就是传说中的彭祖丹。”
“哦——有这等功效?寡人服之就能成彭祖?”秦公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这丹丸的特别之处,就将信将疑的的问道。
这术士也不在意,依然一脸欢笑的说道:“国公服后便知。山民岂可妄言。国公!这是二瓮,取之于五岁以下童男、童女,各百人晨之首溺,为吞丹之药引。请主公每日晨、夜各饮一爵!每日必饮,间断不得。”术士说完,又令四个术士抬来两瓮童子尿,请主公过目。
秦公看了看,就想起二十六年前,自己遍体鳞伤,就是景监用尿给治好的,于是就不在提问,心里一高兴,就笑呵呵的看着术士,越看越是欣赏,要不是这个术士,我能有今天的龙精虎猛吗?不说成彭祖,活到八十就行。想到这,秦公就笑着对着术士奖赏到:“术士如此忠心,特赐千金,拜护秦仙师!授十六等大上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