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他就想创造出了一种特别耐磨、耐穿、耐用的厚棉布。
而从市场调查到立意创造厚棉布,在他看来就是商战的始计。
取自《孙子兵法之始计篇》:兵(商战)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接着的半年多,他沉下心,不怕花钱,终于创造出了符合其要求的庞氏厚棉布,但却不急着放到市场上。他很肯定,庞氏厚棉布会受民众欢迎,但布料、衣服市场就那么大,他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而没有哪个商家会甘心失败,反扑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他必须做好被人打压的准备。
而想要不被人打压下去,那他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自保,而且还得让厚棉布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占据部分市场,这样才能经得起接下来的商战考验。
为此,他甚至动用了龙首村的部分武力。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个让庞氏厚棉布迅速进入市场,并一举占据市场的兵贵神速计划。
这计划的实施,需要一个机会。
而他也很快等到了机会,军中要采购一批结实耐用的布料以做军用。同时,为了减少开支,但又不能降低质量,他们就决定公开招商。
就在那次招商大会上,庞氏厚棉布大放异彩。
耐穿、耐磨、耐用,还有一定的防刀剑能力的庞氏厚棉布,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军用布料,军方一下子就看中了它,且非它不可。甚至,军方还放弃了最初压价的想法,主动提价。
庞氏厚棉布由此一举成名。
而庞志扬也就乘机把庞氏厚棉布推向了市场,也果然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武者,喜欢它的耐艹。
民众,喜欢它的耐用。
而且,庞志扬为了尽快站稳脚跟,也为了更快地打开市场,没有把已经拥有一定名声的庞氏厚棉布的价格定得很高,反而一上来就瞄准了中低档,尤其是低档棉布市场,准备以物美价廉、以薄利多销的市场策略来发展庞氏厚棉布。
而他这一策略再次取得了成功,庞氏厚棉布大卖,并一举奠定了庞氏厚棉布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等其他的布行从庞氏棉布行的来势汹汹中反应过来,大局却已经定下了。除非,他们愿意以本伤人,两败俱伤,否则他们就无法狙击庞氏后面在原州南部的盛行。何况,庞志扬下面还有计划在等着他们。
显然,庞志扬兵贵神速,攻其不备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他已经取得了庞氏厚棉布面世一战的阶段性胜利。
而兵贵神速的灵感来源,则也取自《孙子兵法之作战篇》:
兵贵胜,不贵久。
故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
正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庞志扬宁愿放弃更大的高档厚棉布的更大利益,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形成庞氏厚棉布占据市场的既定事实,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之后,庞志扬也没有因为胜利而忘乎所以。
他很清楚传统大布行的能量,一旦让他们感觉到庞氏布行的威胁,那他们就有很大的可能反扑,哪怕是以本伤人,他们也会在所不惜,要把庞氏布行扼杀在成长期。
而底蕴还不够深厚的庞氏布行,绝对挡不住他们的攻击。
所以,庞志扬又马上抛出了一个合作计划。
在原州南部之外,庞氏布行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让其他布行也具备了生产厚棉布的能力。从而彻底打消了那些大布行的忧虑,实现了大家有钱一起赚的大好局面。
至此,庞氏布行才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庞志扬很清楚自身的弱势。
在朝,庞家只有大儿子庞士宗在军中。
虽然庞士宗目前的发展很不错,但要说把手伸到地方照顾庞家,还有些力不能及。
在野,庞家自身的武力又明显不足。
一旦他们家的声势太大,钱财太多,却没有力量守护,那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所以,他宁愿让出一部分利润,也要团结更多的人,保护自身。
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出自《孙子兵法之谋攻篇》。
同时,他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就食于敌。
以敌人(各大布行)的资源来赚取庞氏布行没有能力赚取的理论,从而实现《孙子兵法之作战篇》所说的: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尽管庞志扬的谋略全部取得了成功,但庞氏布行的发展也到了瓶颈。
倒不是庞志扬已经江郎才尽,在没有更好的发展策略,而是他即便有好策略,也没有把策略执行起来的实力。
庞家的实力,终究还差得太多。
至于说庞士元的师门岱宗,庞志扬是不指望的。
虽然岱宗为了已经“死”了的庞士元和真神教决裂,真的是情深义重,庞志扬为此还送了一份极厚极厚的礼,以表感谢。而岱宗也承诺,会庇护庞家。但要说岱宗会为了一个已经死了的弟子的父亲的生意,而和同样有大后台的几大布行争锋,那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所以,庞志扬当初就未曾想过要求助岱宗。
不管如何,庞志扬能以一己之力把庞家布行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了得了。就连庞士元这个平时只关心武事,基本不管民生的武夫,都听说过庞氏厚棉布的结实耐用,就可以知道庞氏厚棉布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了。
只可惜,庞士元以前从未想过,这庞家会是他老爸,也是他自己家的庞家。
面对洋洋得意,又遗憾未能尽展所能的父亲,庞士元毫不犹豫地竖起了大拇指,并大大地夸赞了一把。什么智谋无双,英明神武,商业奇才,雄才伟略,能取能舍方为大丈夫等大好话,那是不要钱地往外倒。
说得多了,他就开始肉麻,可庞志扬却听得怡然自得。
庞士元就有些无奈地看了一下母亲和妹妹,发现她们都是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显然庞志扬志得意满地自我陶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