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黄巾大起义

目录:大汉龙骑| 作者:皇叔刘司马| 类别:历史军事

    东汉从灵帝熹平元年到中平元年这十二年间除了会稽许昭起义和庐江黄穣起义外(史料)就再也没有任何记载,然而这种沉寂局面显然只是表象,因为更为壮大的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了。

    但受农民起义局限性,农民起义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因此他们并不能使革命走的更远,最终被地主阶级利用成为了改朝换代的工具,要知道东汉本来就是世家扶植起来的政权,如今爆发了这么大的起义,灵帝能不担心会有士族世家参与其中?

    所以天子在权衡之后宣布了废止党锢再度启用党人,这是士大夫与宦官斗争的一次胜利或者说是宦官集团迫于压力的一次妥协,从延熹九年的第一次党锢开始,多达六七百之数的士人或被杀、或被党锢,几乎将天下的名士一网打尽。

    所谓的锢,就是禁止做官,本来禁锢的只是当事人。但到了熹平五年的第二次党锢,因为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激怒了天子,不但将曹鸾抓进槐里狱掠杀之,又下诏书,扩大了党锢的范围,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乃至五族之内,皆在党锢之列,凡有任官的,悉数罢免,禁锢终身。

    二次党锢一直延续到今若不是黄巾的暴乱,还将继续延续下去,直到灵帝去世都有可能。

    但也正是这样,当废止党锢再度启用党人的消息传来后,倚门望月的刘元起似是看到了希望,不是他可以出仕而是大汉朝由大乱而开始大治。他幻想着阉党就此衰败外戚不再专横,党人大儒执掌中枢辅助天子开创盛世。

    刘元起已经六十岁了,知天命的年纪,几十年前三君没有办到的伟业他终于能够看到了,他曾幻想过多少次这样的时刻来临,可是真要来临的时刻他却并没有老泪纵横,因为他又想到了那位幼孙,还有那位义子。

    而此时的刘澜则在郡守府议事厅与众人议事时得到从北新城传来的一条消息,冀州黄巾大肆进犯涿郡,刘澜得温恕指示连夜带兵前往北新城驰援。

    刘澜带着他的本部向他的敌人杀了过去,既然说敌人?换句话也一样,黄巾军同样也把你视为敌人。

    这样的敌人只是一个广义的称呼,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或许是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内心邪恶。

    但刘澜唯一知道的却是,他们是被什么样的谎言欺骗,使他远离家园前来作战?

    也许他们宁愿留在家乡,过着和平的日子,可原因却是他们无法在家乡生活,所以才迫不得已远离家园。

    沉思中的刘澜一直没说话,反而是张飞几人早已是手舞足蹈还未真上战场一战就已想着获功领赏了,想想也是像张飞这样的身手获军功自然是手到擒来只不过千万不能小瞧了战场的残酷,但这些刘澜不能说,他们都是新兵,士气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自信些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总好过未战先怯不战自败。

    关羽几人也出现在了司马身边,一向话少的徐阿泰依然没开口,只是和张飞并排的关羽说了句:"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如今三明(凉州三明段颍张奂皇甫规)已故,朝廷真正算得上名将者无有一人,也不知朝廷是如何应对这些黄巾乱党的。"

    刘澜知道关羽这是来探口风,说白了这是军中还算有些见识的军卒所担心的,如果连朝廷都无法做出应对他们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就算能保一州也无法保全天下。不过刘澜自然知道事态的发展,就算不知道之前在议事厅见温恕时也已经知晓了朝廷任命皇甫规之侄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节,先交州刺史,谏议大夫右中郎将朱隽为右中郎将,再加上北中郎将卢植共发五校、三河骑兵及募精勇,合四万馀人共讨黄巾。而这位皇甫嵩有叔父遗风,可说是一位兵法天才,所以黄巾猖狂不了多久,而且各地义兵都在集结,大家氏族筑坞堡自保,要不是我知道这些,想来也会像你们一样也会担心的”

    刘澜一番话算是安了众人之心,看着他们的表情笑了笑只是嘴上却感慨了一声道:"山东乱天下乱,山东宁天下平,可惜了,浪成于微澜之间,风起于青萍之末。"

    徐阿泰听到了司马的感慨,嘿嘿笑道:"虽然黄巾在青州兖州冀州闹的凶,末将亦闻见了血腥,可要说这个天下要乱,只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刘澜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历史还会继续稳步向前还是走向岔路?不知道,因为那无力改变的挫败感,只能勉强笑笑好像只有如此才能吐尽心中的愤懑。

    大家见司马怅然若失,李翔却是咧嘴一笑,道:"不管怎么着,反正老子这辈子就认准一件事了,跟着司马混,保管没错!"

    刘澜被这小子夸张的表情逗笑了,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呐,别看现在黄巾闹的凶,准保三五个月七八个月到了夏秋之际也就算到头了,就算它是百足之虫,到了冬日就算不死也僵了,轻轻一脚,大汉依然是大汉,乱党啊,就只是一具具冰冷的死尸了,只可惜这些人归根结底,还是我汉家的种子啊。

    忠君思想容不得刘澜有这样的感慨,叛逆就是叛逆如何能去怜悯,可刘澜不一样,他是来自后世,就算是受过这样那样的教育可长大了成人了道理也就懂了。一个人可以不爱他的政府,但不可以不爱他的国家,而黄巾乱党就只是一些受到政府盘剥无路可走的百姓,他们有没有错,为了生计而革命没有错!

    只是既然心中认为他们是对的,刘澜为何还要去阻止他们,甚至与他们为敌?

    也许这才是刘澜想要找寻的答案。

    一连几日刘澜都深深陷入到这样的迷惘之中,他为自己找一个借口,甚至是一个理由,这样的借口理由不难找,但想要说服自己很困难。

    好在一连数日的行军让他找到了答案。也许一个人在最疲惫的时候,连骑马都会打盹的时候才是最清醒思路最清晰的时候,也许刘澜是一个另类,或者说是后来人的原因,他对农民战争的了解让他说服了自己去阻止这场战争,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汉族,因为心中那简单的大汉情结。

    他明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虽然打击了一个个的封建王朝,甚至有的农民战争还推翻一个封建王朝,但是随之而建立的必然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这就说明农民战争虽然可以削弱甚至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却并没有能力去阻止一个新的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这是农民阶级或者说这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这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农民阶级追求的目标,而农民阶级想要摆脱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必须在先进的阶级领导下(资产阶级或是无产阶级)才能最终摧毁封建制度,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而如现在黄巾起义所要做的,不过是推翻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开明的封建新王朝。

    而这不是刘澜想要的,将主人推翻,自己去做主人然后再去压迫剥削其他人,再等若干年后再由这些被压迫被剥削的百姓起来造反推翻成为主人的王朝然后再去压迫其他百姓,这样无尽的循环必须要被制止要被打破,而这就是刘澜说服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