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初战交锋(55)

目录:大汉龙骑| 作者:皇叔刘司马| 类别:历史军事

    ♂

    几乎是在张飞到了南昌的同时,他与徐庶的联名上表便由一队骑兵疾驰而至送到了他的面前,对于两人信中所说刘澜没有多做评论,只是在信中回了数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便原封未动又令骑兵们送了回去。

    本就是武将出身的刘澜自然清楚这几字的含义,也清楚二人如此做的初衷,再加上他坐镇还是,对南城的情况并不清楚,而二人作为前线指挥将领,熟悉敌情,尤其是对战场情况的复杂更是洞察秋毫,虽然他下令是要击败纪灵,但毕竟军情瞬息万变,虽然他坐镇柴桑并不太远,能够及时请示,但这一来一回,却也浪费许多时日,所以他直接回复这寥寥数语,明白的告诉他二人,战场的情况可以自行决断!

    但这情况却又与丹阳太守孙邵处传来的情况不同,哪里的情况出现的太过突然,吴郡突然突然集结起了三万大军,美其名曰备寇,可去跑到了丹阳边境,以备寇的名义进犯丹阳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得到消息的孙邵大为惊慌,吴郡主动挑衅可非同一般,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刘澜率领大军在外,他们现在可没有实力抗衡吴郡三万大军,当即就招来了秣陵县令甄俨商议应对之法,同时将这一消息向刘澜以飞鸽传书的形式快速传来。

    而看到上面的消息,刘澜同样吃惊不小,小小吴郡居然调集了三万人,这对于吴郡来说可算得上是很大的动作了,不得不防,尤其是他大军在外,仅剩的兵力又都在防范袁绍之时,这个时候突然后院一旦起火,那可是致命的。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孙邵虽然乃吴国第一任丞相,但在军事上的处理还稍显稚嫩,而甄俨虽然跟了他多年,处理突然事件也能做到临危不乱,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上没兵,就连郡国兵也不过才一万多人,不得已只好传书来向他求援,而刘澜则当即下达了几道命令,第一道就是让正在征缴山越的太史慈回师进行防范,第二道则是将第一兵械厂的厂兵调拨出来,暂时交由太史慈指挥。

    甚至直接就让他去边境对吴郡来敌以震慑,虽然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八千人,但有他这也一员猛将在,怎么也能应对一下子吧,只要能给他抽出一些时间来,他就能先调拨一万人回去,而这一万人,刘澜把目光投向了浔县的张颌。

    他们那里和张勋对峙,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索性不如先把张颌调拨回去,防范吴县,当然仅仅只是防范,现在还不到大举南下的时间点,毕竟北方还有一个袁绍呢,刘澜可没有能力双线甚至是三线同时开战,第二次徐州之战就已经心有余悸了。

    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浔县,甚至是放弃整个九江,但因为张飞在南城,所以关羽那边还不能动,九江也还不能放弃,这可不是刘澜当断不断,毕竟消灭纪灵主力就在当下,不可能半途而废。

    可就当他把命令全传达下去之后,张飞和徐庶传来了这样一纸文书,事到如今,九江之战已经变得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南城之战,所以他只能写下那几个字,所有的压力都让他一个人来抗,而他们那边,一定要稳,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就算最后双线,三线作战,也绝不能让纪灵带着主力回去,不然九江之战对于他来讲就是失败的,彻彻底底的失败。

    刘澜绝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绝不能,他的面色在挥退了张飞派来的信使之后变得阴沉,目光更是变得森冷,派张颌一万主力回丹阳,加上太史慈的人马,近两万人,防御吴郡,应该十拿九稳了,毕竟那里的士兵,缺乏训练,兵械铠甲更是老旧,这样的部队,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应该可以放心了。

    一日后,一队骑兵进入张飞在南昌城外的大营,将刘澜的回书交到了他的手中,接过回书看过书信内容之后张飞将徐庶等人齐齐招到了中军大帐,待徐庶抵达之时,更是亲自迎出,将他礼让入帐。

    落座之后,徐庶说道:“翼德,他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主公又是怎么说的?”

    “刚回来。”张飞说着便将回书交给了徐庶。这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看起来主公的意图已经很清楚了,可就张飞对主公的了解,这字数越少的回复门道却越大,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含义,虽然他不明白,也想不通,可军事徐庶,却一定清楚。

    徐庶接过,之时扫了一眼,便笑道:“看来主公是非常看重南城一战啊,这一仗我们我们必须要大胜一场才能向主公有所交代!”

    “此话怎讲?”张飞听他提到南城一战,神情立时变得严肃,主公的回复,在他看来,更多的是让他二人对南城一战灵活指挥,不必拘泥于形式,毕竟二人才是战场指挥,但现在看起来,这里面果然还有其他门道啊。

    “主公不提对我们撤军的看法,更没有给我们设定一个期限,反而只是回了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道将令,说白了就是要你我在这里不要有任何压力,那言外之意必然是要看到一场大胜,不然的话,让纪灵带着主力逃了,主公他又何必派你我二人来此,又何须下此一道命令,反而就此一点可知,主公对南城一战的重视程度,所以你我二人这一仗绝不能有任何差池,不然的话,辜负了主公的厚望,就算是一死也难辞其咎!”

    九江之战,不管是我们轻敌也好还是那孙策狡猾也罢,这一仗既然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那就不可能轻易撤兵,而且现在的情况还是我们围城好好的,突然又撤了军,如果被纪灵跑了,这责任因我而起,我会一力承担下来!

    “元直别这么说,如果真让纪灵跑了,这一仗我也有责任,与你同去主公面前领罪就是!”

    几乎是在张飞到了南昌的同时,他与徐庶的联名上表便由一队骑兵疾驰而至送到了他的面前,对于两人信中所说刘澜没有多做评论,只是在信中回了数字: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便原封未动又令骑兵们送了回去。

    本就是武将出身的刘澜自然清楚这几字的含义,也清楚二人如此做的初衷,再加上他坐镇还是,对南城的情况并不清楚,而二人作为前线指挥将领,熟悉敌情,尤其是对战场情况的复杂更是洞察秋毫,虽然他下令是要击败纪灵,但毕竟军情瞬息万变,虽然他坐镇柴桑并不太远,能够及时请示,但这一来一回,却也浪费许多时日,所以他直接回复这寥寥数语,明白的告诉他二人,战场的情况可以自行决断!

    但这情况却又与丹阳太守孙邵处传来的情况不同,哪里的情况出现的太过突然,吴郡突然突然集结起了三万大军,美其名曰备寇,可去跑到了丹阳边境,以备寇的名义进犯丹阳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得到消息的孙邵大为惊慌,吴郡主动挑衅可非同一般,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刘澜率领大军在外,他们现在可没有实力抗衡吴郡三万大军,当即就招来了秣陵县令甄俨商议应对之法,同时将这一消息向刘澜以飞鸽传书的形式快速传来。

    而看到上面的消息,刘澜同样吃惊不小,小小吴郡居然调集了三万人,这对于吴郡来说可算得上是很大的动作了,不得不防,尤其是他大军在外,仅剩的兵力又都在防范袁绍之时,这个时候突然后院一旦起火,那可是致命的。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孙邵虽然乃吴国第一任丞相,但在军事上的处理还稍显稚嫩,而甄俨虽然跟了他多年,处理突然事件也能做到临危不乱,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上没兵,就连郡国兵也不过才一万多人,不得已只好传书来向他求援,而刘澜则当即下达了几道命令,第一道就是让正在征缴山越的太史慈回师进行防范,第二道则是将第一兵械厂的厂兵调拨出来,暂时交由太史慈指挥。

    甚至直接就让他去边境对吴郡来敌以震慑,虽然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八千人,但有他这也一员猛将在,怎么也能应对一下子吧,只要能给他抽出一些时间来,他就能先调拨一万人回去,而这一万人,刘澜把目光投向了浔县的张颌。

    他们那里和张勋对峙,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索性不如先把张颌调拨回去,防范吴县,当然仅仅只是防范,现在还不到大举南下的时间点,毕竟北方还有一个袁绍呢,刘澜可没有能力双线甚至是三线同时开战,第二次徐州之战就已经心有余悸了。

    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浔县,甚至是放弃整个九江,但因为张飞在南城,所以关羽那边还不能动,九江也还不能放弃,这可不是刘澜当断不断,毕竟消灭纪灵主力就在当下,不可能半途而废。

    可就当他把命令全传达下去之后,张飞和徐庶传来了这样一纸文书,事到如今,九江之战已经变得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南城之战,所以他只能写下那几个字,所有的压力都让他一个人来抗,而他们那边,一定要稳,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就算最后双线,三线作战,也绝不能让纪灵带着主力回去,不然九江之战对于他来讲就是失败的,彻彻底底的失败。

    刘澜绝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绝不能,他的面色在挥退了张飞派来的信使之后变得阴沉,目光更是变得森冷,派张颌一万主力回丹阳,加上太史慈的人马,近两万人,防御吴郡,应该十拿九稳了,毕竟那里的士兵,缺乏训练,兵械铠甲更是老旧,这样的部队,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应该可以放心了。

    一日后,一队骑兵进入张飞在南昌城外的大营,将刘澜的回书交到了他的手中,接过回书看过书信内容之后张飞将徐庶等人齐齐招到了中军大帐,待徐庶抵达之时,更是亲自迎出,将他礼让入帐。

    落座之后,徐庶说道:“翼德,他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主公又是怎么说的?”

    “刚回来。”张飞说着便将回书交给了徐庶。这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看起来主公的意图已经很清楚了,可就张飞对主公的了解,这字数越少的回复门道却越大,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含义,虽然他不明白,也想不通,可军事徐庶,却一定清楚。

    徐庶接过,之时扫了一眼,便笑道:“看来主公是非常看重南城一战啊,这一仗我们我们必须要大胜一场才能向主公有所交代!”

    “此话怎讲?”张飞听他提到南城一战,神情立时变得严肃,主公的回复,在他看来,更多的是让他二人对南城一战灵活指挥,不必拘泥于形式,毕竟二人才是战场指挥,但现在看起来,这里面果然还有其他门道啊。

    “主公不提对我们撤军的看法,更没有给我们设定一个期限,反而只是回了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道将令,说白了就是要你我在这里不要有任何压力,那言外之意必然是要看到一场大胜,不然的话,让纪灵带着主力逃了,主公他又何必派你我二人来此,又何须下此一道命令,反而就此一点可知,主公对南城一战的重视程度,所以你我二人这一仗绝不能有任何差池,不然的话,辜负了主公的厚望,就算是一死也难辞其咎!”

    九江之战,不管是我们轻敌也好还是那孙策狡猾也罢,这一仗既然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那就不可能轻易撤兵,而且现在的情况还是我们围城好好的,突然又撤了军,如果被纪灵跑了,这责任因我而起,我会一力承担下来!

    “元直别这么说,如果真让纪灵跑了,这一仗我也有责任,与你同去主公面前领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