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5章 决战高梁邑(中)

目录:最后的三国| 作者:风之清扬| 类别:历史军事

    ♂,

    除了虎骑军进展神速,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从晋阳赶到了平阳城之外,刘胤亲率的另外三个军速度也不慢,四天赶到了永安,再往前,就是晋军所控制的杨县了。

    有虎骑军在汾西,刘胤自然不再走汾西这条路,而是陈兵永安,剑指杨县,拉开了要和晋军决战的架式。

    此次刘胤南下,所带的三个军分别是虎步军、无当飞军和阳安军,永安军则是留在了晋阳。刘胤是从榆次直接南下的,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进晋阳城,留下永安军,就是为了解决晋阳城的遗留问题。

    晋阳城总体的格局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蜀晋双方各自控制着一半的城池,虽然他们之间不断地爆发战斗,但似乎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的控制线一直在唐明大街两侧摇摆。

    其实谁都明白,依靠双方现有的兵力,在晋阳城也只能是打一个平手,谁都没有完全吃掉对方的实力,想要改变这种僵持的局面,那就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介入,谁的援兵先一步到达,谁就可以轻易地控制晋阳城。

    晋军校尉王应焦灼地等待着,他盼望着朝廷方面可以派出一支强力地援兵到达晋阳,这样就可以扭转晋阳城目前的僵局了。

    但最终王应还是失望了,晋军的援兵没有来,蜀军的援兵却提前杀到了,而且是整整一个军一万五千人的队伍。

    没有任何的悬念,永安军进入晋阳之内,几乎是以拉枯摧朽的方式横扫了所有的街区,轻而易举地就控制了晋阳城。

    由于永安军入城之前就封死了晋阳的东门,在晋阳城中的晋国守军无一人能走脱,除了少数负隅顽抗的被格杀之外,大部分的晋兵皆是缴械投降了。

    王应走投无路,手下劝其投降,但王应却没有那个胆量,毕竟是他亲手杀了王庆,如果他落到蜀军的手中,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下场,王应最后是拨剑自刎,死在了他暗杀王庆的地方。

    蜀国太原太守杜绩长长地舒一口气,看着拱手投降满脸灰败的晋太守程景,这场晋阳城中长达两年的暗战较量,还是他笑到了最后。

    解决了晋阳的事情之后,罗袭并没有多做停留,刘胤交待给他的任务其实也挺繁重的,除了晋阳之外,晋军所控制的阳邑、祁县、中都等地也是永安军需要攻打的地方,刘胤的主力来不及清理这些区域,只能是交给罗袭来善后了。

    当然,这对罗袭而言并不困难,晋军虽然在晋中地区控制着不少的县城,但兵力极为有限,罗袭一路横扫过去,但可以轻易地拿下这些城池,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己。

    而刘胤面对文鸯,对是实打实的一场硬打。

    蜀军四个军,合计六万人马,晋军虽然损失不少,但也有五万多,小六万的人兵力,双方兵力对比上,大体是持平的,不过晋军在上党还有两万的后备兵力,随时可以增援过来,这也是文鸯之所以敢在高梁邑摆出决战的阵式的原因。

    现在蜀军三个步兵军在杨县以北,一个骑兵军在平阳城汾河以西,隐然地对高梁邑的文鸯军形成一个半包围之势。

    三月底的天气,正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好天气,这种天气条件下打仗,恐怕是最为适宜的了,刘胤并没有轻兵冒进,而是采用步步为营方法向前推进,三个步兵军排成了品字形的阵式,由高远的虎步军担任突前的箭头,张乐的无当飞军在左后翼,赵卓的阳安军在右后翼,三个军几乎是抱成了一团,徐缓而进。

    这样紧密的阵形,几乎不给文鸯任何偷袭的机会,刘胤擅打突袭战奇袭战,自然清楚何处是防御的急所,如果三个军平行站位,分兵而进的话,便很有可能遭到晋军聚而歼之,所以刘胤将三个步兵军排成品字型的阵型,互为倚角,就算晋军来攻击,也是无处下口。

    至于虎骑军,刘胤则令其暂时在汾河西岸按兵不动,等蜀军主力到了的时候,再行汇合。

    文鸯也确实有心思搞个偷袭,不过看到蜀军的阵型布署,他很快就放弃了,想想也正常,能打出安国战役的主,会让你有机会分而围之吗?

    文鸯也立刻是收缩兵力,放弃掉了杨县,将杨县的守军全部调往高梁邑,既然蜀军抱成了一团,文鸯当然也不会给蜀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场之上,本来就是奇正相辅的,真正较量的,还是双方真实的实力,真正的统兵名将,是不会留给对手施展奇谋诡计的机会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也正说明的是这个道理。

    高梁邑,是平阳郡汾水东面的一座小城,居于平阳、杨县、襄陵三城之间,若放在平日,这座不起眼的小城丝毫不会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此时此刻,晋蜀两军投入了十万余人马,在高梁邑周围排兵布阵,一场大战即将要拉开序幕。

    文鸯之所以选择在高梁邑这座小城屯兵,正是看中了高梁周边的地势,这里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比较有利于骑兵的作战。

    要知道晋国的骑兵一直对蜀军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虽然近几年来蜀国攻占了雍凉养马之地,在骑兵这个领域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论其底蕴,还是晋国深厚的多,无论是骑兵的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占据着上风。

    尤其是晋国骑兵普遍地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战斗力直线上升,晋国的骑兵要比先前魏国时代更厉害一些。

    当然,首先要感谢的应该是刘胤,正是由于他首创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才使得骑兵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原本最先应用的蜀军没有能守住技术秘密,现在双方骑兵在装备上处于同一水平线,真正需要较量的,是双方骑兵的战斗力。

    对于这一点,文鸯还是信心满满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