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三五章 神奇的铁柜子

目录:明末国色江山| 作者:巨火| 类别:其他类型

    时至中午,仓库主任陆建民引领35辆大拖车轰然到来。@頂@点@小@说,

    两位年轻的保管员看到大拖车上各种颜色的陈旧集装箱,才发现昨天送来的所有货物和集装箱都没了。

    陆建民交代好两个吊车司机卸货的区域,快步来到货台上,拿出一沓单据递给朱道临:“今天这批总共87个集装箱,其中80个箱装塞满大米,共2,150吨,剩下7个箱总共装进去250吨粗盐,还有3,270吨大米和2,000吨面粉没办法提货,只能等下周分批请车运回来入库储存……”

    “本地已经买不到合适的报废集装箱了,除非去沪市买,那里港口众多,航运繁忙,报废的集装箱少不了……可运费划不来啊!”

    朱道临权衡片刻:“你看这样行不行……通过卖给我们集装箱的几个单位,私下花点儿钱给个红包什么的,请他们为我们代买报废集装箱,我估计他们非常乐意!”

    “我们是没办法,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而他们本系统之间的调拨却很简单,甚至不用花一分钱运费,弄到集装箱你再和这两天一样,雇请他们的车队把剩下的粮食、面粉慢慢运回来,最多十天我就回来。”

    “等会儿你算一下还剩下多少备用金,我下午出去给你补足到2,000万的额度,下去两个月还有许多物资需要你购买……”

    “另外,遇到困难只要能用钱解决的,就不要替我省钱,怎么方便怎么办,10万元以内的业务费开支不用向我请示,该请人吃饭就去请。该送礼就送礼。”

    “明白了,我会把握好的!我去看一下吊车卸货,尽量排列整齐些,否则地方不够用。”陆建民咧嘴一笑转身去忙了。

    傍晚时分,两位年轻的保管员拖着沉重的步子骑上摩托车离去,忙碌一天精疲力竭的陆建民。和朱道临一起喂完八只爱犬,也在朱道临这个大老板的劝解下驾车返回家中休息。

    留下来“值班”的朱道临,见人都走光了,四周游走一圈便关上仓库大铁门,然会返回仓库统计此次带回去的货物品种和数量。

    由于这一次要带的货物实在太多,139个集装箱体积太大,上元码头上的仓库里还堆着97个,再也没有空位可以容纳,朱道临不得不事先做好打算。妥善安排。

    天色微亮,崇祯五年的上元港民用码头还在不停的忙碌。

    从前日中午开始,上元千户所所有官兵均停止训练,在首席幕僚和两大总管赵训庭、冯升泰的指挥下,集结4艘战船和4艘货船,载上全副武装的500名水师新兵,以及虎山庄园为安置灾民临时抽调的工坊主事,渡过宽阔的江面。停泊到了北岸浦口码头水域。

    500名新兵登上北岸渡口码头,迅速开辟出方圆百米的警戒区域。开始仔细甄别岸上密密麻麻哭号不绝的灾民,优先把有家有口的灾民和单身青壮送上不同的船只,一船一船地送到南岸的上元码头,再由经验丰富的紫阳观护卫队领到预定地点暂时安置。

    天没亮就来到码头上巡查的叶良辰和冯升泰并肩而立,面向源源不断下船的灾民,低声商议。两人还没谈出个结果,忽然看到朱道临出现在自己眼前,他们非常的惊讶,冯升泰四处看看没发现有亲卫跟随,立即上前问道:“大人。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深夜就到家了,太晚了不想打扰大家……对了,这两天接收了多少人?”朱道临问道。

    “48,000人左右,其中17,000名青壮安置在水师军营北面的靶场,估计今天中午能挑出三五千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拖家带口的全部安排在新马场东面山脚下,由紫阳观负责管理,估计再有一天时间吃饱喝足就能恢复,然后前往第一号路段开始修路。”冯升泰详细汇报。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除了我们的地盘,上下游江段和金陵城外的灾民人数多不多?”

    冯升泰对于官府的无耻行径愤恨不已,叹了口气一句话都不想说。

    叶良辰则微微一笑:“和我们事先推测的一样……从江北各地到金陵上下游三个县,都有人在灾民中散布谣言,还编出这么一段顺口溜:‘想活命,想吃饱,唯有赶往紫阳观,金山银山吃不完’,弄得四面八方的灾民滚滚而来。”

    “若不是咱们早有准备,亲卫队和护卫队均严阵以待,玄青道长又及时抽出3,000农夫,分别在南面两个入口之外搭建粥棚,恐怕紫阳观和咱们虎山庄园早已人满为患了。”

    朱道临满脸苦笑:“王道直把地契送来没有?”

    “送来了,你离开第二天就送来了,不过挺可笑的,不知道是哪位官场俊杰出的馊主意,竟然将龙潭西面的小北山也一并划入地契之内了,哈哈!”叶良辰笑着调侃道。

    “哦!?”

    朱道临有些奇怪:“这不是好事吗?我不知道听谁说过,小北山是风景秀美的风水宝地,咱们正好修建一片高级主管和匠师们的住宅小区。”

    “你真不知道啊?”叶良辰很惊讶。

    朱道临迷糊了:“知道什么?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叶良辰发现朱道临真不清楚其中内幕,禁不住叹了口气:“小北山周围数里杳无人烟,山上有座和尚庙,山下有不少汉代的古墓,几个和尚在那儿修行,听说经常闹鬼,前面的江湾上死过不少人。”

    朱道临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有人想让我们道家和佛家斗起来……既然这样,那就满足他们的愿望,哼!”

    叶良辰和冯升泰一听都愣住了。

    朱道临没有解释,指向北面纵深处的仓库大门口:“看到那十几辆平板大车没有?大鼎率领亲卫三队近百弟兄,正在往外搬大铁箱子,运到马场东面摆开,每个大铁箱至少能住进15人,刮风下雨都没事,就是这个天气有点儿热。”

    叶良辰和冯升泰看清楚之后震惊不已,不由分说拉上朱道临一起赶过去,走到半路就听到仓库大门口传出声声铜哨和杨大鼎的大嗓门。

    围观的数百码头工人和水师官兵围成大圈不愿再退,一个个大呼小叫,惊叹连声,有人说是铁房子,有人说是铁柜子,还有人说至少几万斤,乱哄哄的喧嚣引来更多看热闹的军民。

    朱道临担心有人趁机混入仓库,毫不客气分开人群进入圈中,沉下脸大声命令:“水师官兵听令:立刻返回各自岗位!”

    百余官兵吓得转身就跑,飞快回到自己的哨位和营房,没有一个敢留下看热闹,数百码头工人也闭上嘴返回南面的民用码头,大多边走边回头看,但没人敢停下来。

    叶良辰和冯升泰走到架上车板的集装箱旁,又看又摸,啧啧称奇,对方方正正的陈旧集装箱赞不绝口,大声说这样的做工绝对是顶尖匠师才能办到。

    冯升泰惊叹连连,脑中飞快计算集装箱的材料厚度和大约重量,不禁一再摇头,大呼太浪费了,太败家了。

    朱道临笑了笑,问道:“二位,这大铁箱虽然重量大些,只要搭起两个简易三脚架子,挂上两个手拉葫芦,还是很容易吊到平板马车上拉走的,在一个地方用完,还可以运到下一个地方继续使用,是不是比搭草棚建木屋省时省料?”

    “这铁箱子还有个更大的妙处,就是用来快速修建码头,只要打下两排铁桩,把几十个这样的大铁箱穿过铁桩整齐沉到水中,再把石头泥土填进去夯实,上面浇筑水泥、砂石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就是一座坚固的码头。”

    叶良辰和冯升泰连连点头,可最后还是觉得这样做的话太浪费,太败家了。

    ************

    ps:新的一周了,求推荐票!

    另外,今天是11月的最后一天,月票再不投就浪费了,拜托大家把票投给《明末国色江山》,谢谢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