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爆炸已经过去了好几年的时间,试爆的沙漠仍旧有一些修仙者在那里徘徊,似乎是在研究爆炸发生的原因,又仿佛是在寻找什么威力强大的法宝。在这里的修仙者们有些是魔道六宗的,也有一些是名门正派的,比如说正道盟什么的。只不过,在这里的修仙者们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正邪不两立,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她们也不愿意发生冲突。
有这么多修仙者在自己的地盘上晃悠,王渊干脆顺手挑了几个心狠手辣动辄杀人的修仙者在他们心底种下了心理暗示,让他们无意间就来到了王渊的地下实验室,为王渊弟子们的研究做出了伟大的牺牲。
突然失踪的几个修仙者非但没有吓退这些人,反而又吸引了更多人前来,王渊都有些弄不明白她们是怎么想的了。
王渊也没想到那个婴儿脑袋大小的金丹居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在爆炸的那一瞬间,王渊在金丹中的精神力和爆炸中心的那部分精神力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精神力损失的剧痛甚至让王渊暂停了通讯。
看到了金丹爆炸的威力,王渊让自己的林玉颜她们又制作了几个婴儿脑袋大小的金丹当成撒手锏储藏了起来。这几个金丹中还蕴含着王渊的精神力,不到紧要关头王渊是绝对不会动用的。
当然,自曝金丹这种大威力的武器也不可能藏着掖着,干脆,林玉颜她们开始研究小型金丹、微型金丹,还就不掺杂任何精神力的金丹。
好在,这几种金丹研究起来不算是太难,最后一种无精神力的金丹非常简单,只要王渊的精神力不主动凑过去即可。而小型金丹,也就是正常大小的金丹和比正常大小小一号的微型金丹理论上讲只要把制造金丹的“机器”变小就可以了。然而,说的简单,做起来就麻烦多了。
想要生产小型金丹,就必须对金丹生产“机器”进行改进,将它缩小。可是,将其缩小必须用更高档次的材料,这就又牵扯到了材料的研究。而王渊的地下实验室中各种实验的立项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开始变得不够用的了。
于是乎,经过众多弟子的多番讨论和一直要求,王渊终于做出了全面召集弟子回归,重建格物学院的决定。
在王渊精神力笼罩范围之内的好说,王渊直接用精神力通知就可以了,至于在精神力控制范围之外的那些弟子,王渊只能一边让飓风鹰等妖兽前去通知,一边让在自己精神力范围内的弟子帮忙去通知了。
与韩诗婉她们这些坚决追随王渊的弟子不同,那些分散在越过各地的弟子们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就已经成家立业了。有些成家早的弟子甚至已经繁衍了好几代,变成了一个大家族。有些弟子之间结婚的还好,受到王渊教育的他们孩子不多,家族也不是太大,那些与普通女子结婚的男弟子的家族就不是一般的大了。一个几十年几乎没怎么衰老的男子与复数的女子所生的孩子都是两位数,而孩子的孩子,孙子的孩子,这些加起来,数字就已经相当庞大了。况且,王渊的通知里不仅仅是召集他们,就连他们觉得比较优秀的有前途的弟子们也在王渊的召集范围之内。
越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开始了,如果不是这些人一个个的衣着华丽,面色红润,外人看了说不定还以为是越国又闹饥荒了呢!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规模迁徙足足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这还是因为越国境内已经开通了火车的缘故。若非如此,但凭借的马车等落后的手段,这场迁徙持续少说也会持续好几年。
为了迎接众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和他们的家人的到来,王渊这边势必要为他们准备一个住所,总不能让他们都露天扎帐篷吧?再说了,即便是让他们露天扎帐篷,也没有那么大的空地啊!
原本王渊打算在格物学院的原址,也就是青牛镇重建格物学院的,可是,王渊的精神力在青牛镇扫了一圈便发现,现在已经变成青牛城的青牛镇根本没有能够容纳自己弟子们的地方了。
在经过王渊和韩诗婉她们的讨论之后,她们决定就在地下实验室的上方建立一座新城。
反正这附近的方圆百里范围之内因为王渊之前的爆发动植物皆亡,即便是几十年下来也没恢复多少,清理一下各种垃圾就可以建设新城。
再说了,重新建立一座新城市,正好可以在城市地下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群,可以当成是她们的研究场所。虽然王渊她们现在的地下实验室已经扩充了几十次,但相对于她们日益增多的实验仪器来说,这里还是太小了。
至于说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已经不是问题了。王渊亲自带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劳动力制造小组迅速的攻克了难题,她们制造的劳动力已经开始准备定型生产了。
劳动力制造小组一开始的实验目标就在猴子身上,只不过后来从妖兽猴转移到了普通野兽猴子身上。之所以放弃妖兽猴,出了妖兽猴容易在法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型之外,它的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问题。一个妖兽猴的生产制造需要的时间是按年算的,即便是有生长液的帮助也需要一两年才能培育成型,中途还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普通野兽猴子就不同了,培养一个普通猴子需要的时间短不说,所消耗的资源也是妖兽猴的十几分之一。而最终生产出来两者的劳动能力却相差无几。
无论是妖兽猴还是野兽猴,生产出来之后不可能让他们用手去干活,那样的效率实在是太过低下。可是,同样是用机械的情况下,妖兽猴和野兽猴能够发挥出来的生产能力也就相差无几了。况且,妖兽猴所消耗的食物也是野兽猴的数倍,综合来看,野兽猴要比妖兽猴划算的多。
很快,第一批劳动力从生产线上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