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四十三章:惊闻河东事

目录:乱唐| 作者:五味酒| 类别:历史军事

    ♂,

    安西军节度副使李嗣业思忖了一阵,又轻轻摇头,继而向火炉内加了几块石炭,原本红旺的炉火立时生出团团黑黄相间的浓烟。81Δ 中文Ω网

    “朝廷反击的大好时机的确近在眼前,可你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着话,狭窄的屋子里已经充斥满了浓烟,呛的两个人连连咳嗽。段秀实就手把粗制的柴门一把推开,以使石炭产生的浓烟尽早散去。

    “副帅还有甚可担忧的?叛军断粮,已经到了吃人的地步,军心士气都难以长久……难道……”

    逐一分析着,段秀实忽而恍然,失声道:

    “难道副帅是在担心朝廷兵力不足?”

    李嗣业点了点头,神色略有些黯然。

    “你我从安西而来,梁宰身为节度使只提调了五千人马以作之用,其它各地派兵勤王的情况,恐怕与咱们也是一般无二!”

    听到李嗣业提及安西节度使梁宰,段秀实闷哼了一声。

    “梁宰包藏祸心,如果不是副帅一意坚持,便连一百人都未必派得回来!”

    “你这脾气还是一般火爆,心里半点事都装不下,如果不是一张嘴屡屡至祸,何以从军十数年了,还只是个都尉?”

    李嗣业有些恨铁不成钢,段秀实却不以为然。

    “末将言行皆出于本心,何须理会他人看法?”

    见段秀实理直气壮,李嗣业只笑了笑,不与他在这件事上纠缠,人的本心的确难改,只是日后倘若他离开了安西军,又没有上司的庇护,不知要摔多少跟头。

    “还得研究研究朝廷兵马的问题,咱们安西军只有五千人,加上仆固怀恩的溃兵也才万余人,须得寻个调兵的地方。”

    说起眼前的局势,段秀实立时就忘了刚刚的矛盾,眉头紧锁,一一数着关中周边可以调兵的地方。

    “朔方军在仆固怀恩手下溃散的七七八八,河西陇右的人马,多数在潼关陷落时折损,蜀中倒是还有五六万人,可蜀道之南,只怕调来了也要明年开春……”

    数来数去,竟找不到一个可以调兵的地方,段秀实不禁有几分气馁。

    倏忽间,段秀实的眼睛一亮,一拍脑门。

    “如何忘了北面?”

    与此同时,他虚指了一下北面。

    “回纥?”

    段秀实重重点头。

    “回纥部灭突厥部以后,已经俨然成为新崛起的草原大漠之霸主,向来与我大唐交好,若向他们求兵,一定欣然助我!”

    安西军在河中地区与大食人的几次冲突中,回纥部应安西节度使梁宰所请,几次配合都尽心尽力,是以段秀实对回纥部的感官甚好。

    回纥部与同罗部、仆固部。契苾部一样,都属于铁勒人,游牧于天山以北,数百年来一直遭受突厥人的奴役和打压。后来,突厥在隋唐两代汉人王朝的打击下渐渐衰落,铁勒人这才异军突起,其中薛延陀部与回纥部先后继突厥成为草原大漠的霸主。

    当此之时,正是铁勒回纥部如日中天之时,段秀实想到了这股异常强大的草原步卒,已经兴奋的有些难以自持。

    李嗣业却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请来回纥人,就怕成了引狼入室!”

    “引狼入室?”

    “大军出动,耗费粮草甚巨,朝廷遭逢大难自然拿不出足够的犒赏,回纥人得不到补给,又怎么可能出兵?”

    此时,段秀实恍然大悟。

    “届时,回纥部便会在我大唐土地上烧杀抢掠,比之安史叛贼恐怕更甚!”

    段秀实虽然性子直但却不是个迂腐之人,立时就明白,草原部族向来无利不起早,又怎么会不求索取的帮助唐朝平乱呢?细细思量,前几年,回纥部与安西军在河中一代攻掠叛投于大食人的当地部族时,不就是烧杀抢掠吗?甚至于有些小国小城就此毁灭绝种。

    念及此处,段秀实冷汗淋漓,如果当真请来了回纥人,那他就是唐朝的罪人。

    谁知李嗣业却又说道:

    “社稷断绝与百姓受苦,两者选其一,又当如何抉择呢?”

    段秀实咬牙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自然要维护社稷!”

    “唉!”

    李嗣业喟然一叹,不再说话,段秀实也一样意兴索然,他们忽然意识到,朝廷在无兵可调的情形下,一定会选择向回纥求助的。

    朝廷一旦向回纥人调兵,回纥人一定会欣然出兵,唐朝的繁华富庶,又有谁不垂涎三尺呢?

    “朝廷的决定已经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只希望新天子能够思量再三,以社稷和百姓并重!副帅,你我当在此时向朝廷上书进言,痛陈利害!”

    李嗣业依旧沉吟,似乎心中还有什么难以决断。

    段秀实一经有了主意,便继续力劝:

    “副帅,听说拥立新天子的秦晋乃寒门出身,曾做过新安县吏,必然深知民间疾苦,倘若能说服此人一道上书,天子必然会三思而后行。”

    李嗣业这才抬头看着段秀实。

    “你我从未和秦晋有过接触,焉知此人脾气秉性?”

    “知与不知,副帅一试便知!”

    ……

    长安,一骑飞入军营,一同带来的还有出自于河东的军报。

    秦晋这几日盼星星盼月亮,等的就是来自河东的消息,今日可算等到了。

    然则,拆开外面的防水油纸以后,秦晋的心便猛然一沉,军报封皮上居然血迹斑斑。其中的羊皮纸抽出来,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只看了几行,他的眉头就已经拧成了深深的一个川字。

    郭子仪见状,便知不是好消息。

    “河东方面可是局面转坏?”

    “皇甫恪兵败了!”

    秦晋的声音就像外面的深夜,冷的几乎可以滴水成冰。郭子仪原本端坐的身子不易察觉的颤抖了一下。他在潼关陷落以前,一直谋划着赴任朔方节度使,即将功成之时,却功败垂成,随着潼关的陷落,杨国忠与李隆基出逃,一切都变的面目全非。

    而朔方军中有两支精锐,一支驻扎在灵武,由仆固怀恩所领,另一支就是皇甫恪的兵马。

    “皇甫恪可曾受伤?兵马折损几何?”

    “皇甫恪到现在还没有音讯,兵马亦折损过半。”

    郭子仪正端着陶碗,手为之一抖,里面滚热的茶汤差点洒了出来。

    “皇甫恪所部战力虽然不及神武军,但也不至于败的如此之惨,难道是生了什么意外?”

    秦晋顺手将军报递给了郭子仪。

    “并非意外!安史叛贼夺取河东筹谋已久,这一回应该是倾全力而为之!”

    郭子仪急急看了一遍,竟有些摸不到头绪的感觉,叛军竟在河东势如破竹,分从代州、潞州两路齐头并进。他此前听秦晋说过,封常清在河北一带与史思明周旋,因而河东的处境暂时是安全的,可这才一个多月的功夫,怎么就让叛军取得了优势呢?难到封常清出了意外?

    “河东一旦失守,叛军就会据此地直接威胁关中,潼关之险就没了用武之地,大夫,须得立即有所决断!”

    河东对于关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晋只思忖着,一时间也想不出具体的应对之法。良久之后,终于轻叹了一声。

    “卢杞所部神武军在绛州与泽州一带,让他赶去救援吧!”

    两个人正商量的当口,外面忽然又接连传来了急促的高呼声。

    “河东军报,八百里加急!”

    “河东军报,八百里加急!”

    这一次送来的军报,乃是出自卢杞之手,秦晋阅罢,面色仍旧紧绷。卢杞已经第一时间赶往潞州援助皇甫恪的人马,以缓和河东道的危局。由于事起仓促,不及请示,只能先斩后奏。

    郭子仪得知卢杞已经带兵赶往潞州,心下稍安。

    “卢杞倒是有决断,看来大夫没有选错人。”

    留驻河东的人选,秦晋曾思量再三,裴敬虽然稳重,但却失之于谨慎犹豫,关键时刻难免瞻前顾后。杨行本由于不曾参加过河东一战,没有实质的作战经验,因此便被安排在了相对安全的冯翊郡。

    结果,杨行本在冯翊郡遭到了最为凌厉的攻势,所幸并没有让孙孝哲叛军得逞。卢杞现在身系河东最后的希望,只盼望他能坚持住一两个月,关中才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掉孙孝哲的二十万大军。

    郭子仪似乎想起了什么,又仔仔细细看了第一封军报,见秦晋还在沉吟不语,便说道:

    “叛军调走了都畿道的八成人马,齐集于河北,这对于河东诚然是不幸。然则,之于潼关,却是万幸!”

    秦晋听罢,这才苦笑道:

    “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说罢,秦晋长身而起。

    “此事容不得耽搁,我这就去宫中禀明天子,然后召集重臣商议。”

    对此,郭子仪有些不以为然。秦晋对这种面子活做的向来无所挑剔,虽然真正的决定仍旧出自于神武军一系,容不得旁人染指,可终究是让一干朝臣无话可说,免掉了不知多少麻烦。

    不过,这么做只会让那些有心掣肘的朝臣们觉得秦晋软弱可欺,得寸进尺也只是迟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