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录: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 类别:都市言情

    桓容放飞鹁鸽, 暂时了却一桩心事,转而集中精力处置朝中之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域和吐谷浑的朝贡队伍

    由朝廷安排,凡来朝队伍, 不分外邦还是臣服部落,全部安置在苑城, 每日进-出需持木牌,经过官兵查验。

    如木牌丢失必须上报官署,并有同行之人为证。如果无人证明, 不得入苑城半步, 都要安排在官署,等到查明身份方可离开。

    苑城本为吴帝建造,属东吴皇宫的一部分。

    东晋元帝渡江之后,在旧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 方有今日规模。

    桓汉代晋,桓容初登基就外出巡狩, 自然无暇重修台城。去岁回到建康, 政务堆到面前, 更没时间关心修不修宫殿。

    依照东晋旧例,凡外使来朝,本该安置在宣扬门内三里、御道西侧的官署。

    奈何桓汉日渐强盛,来朝人数太多, 官署实在住不下。三省一番合议, 只能上表, 请以苑城为接待使臣处。

    看过表书,桓容很是犹豫一番。

    不是他小气,而是苑城靠近虎房,西域和吐谷浑使臣住进去,无异是与猛虎为临。

    虎房内新添两只豹子,原住户的心情不太好,每日里虎啸不停,定时定点,片刻不差。安排使臣住进西苑当真合适?

    这样的顾虑不好当面对群臣讲明,就表书奏请,只能暂时含混过去。

    等到朝会结束,桓容特地留下谢安和郗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解释一番。

    “依两位看,此事当如何?”

    谢安沉吟片刻,开口道:“陛下顾虑不无道理。然事急从权,且虎房墙高院深,猛兽居于笼内,无需太过担忧。如有必要,多派甲士把守也就是了。”

    至于老虎一天照三顿咆哮,完全被谢司徒忽略。

    “臣以为谢司徒此言甚善。”郗超附议道。

    桓容看看谢安,当真?

    谢安点头,当真。

    桓容又看看郗超,果然?

    谢超颔首,果然。

    君臣三人对视两秒,桓容抛去顾虑,当场拍板,好,就是西苑!

    翌日天子下旨,清理苑城房舍,许暂居官署的朝贡队伍迁入。

    因常不住人,苑城的房舍厢室略显冷清。但有宦者和宫婢打扫看守,并不显得破旧。仅需要重置摆设,移入香炉屏风就能住人。

    同官署相比,苑城的房舍宽敞数倍,住起来也是相当舒适。正使的房间内还铺有地龙,未燃火盆即温暖如春,怎能不让人惊讶。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日都能听到虎啸,白天黑夜轮着来。

    起初众人不习惯,询问过苑城内的宦者,方才知晓声音由来。

    早有传言,桓汉天子好养猛兽,在幽州潜邸时,身边就有猛虎为伴。日前附国入贡,特地献上两头雪豹,正投天子所好。

    “失算啊!”

    几名使臣凑到一处,都是叹息连连,猛拍大腿!

    早知道,出发前该派人搜寻猛兽,猎不到老虎,抓机头豹子也是好的。附国能送雪豹,他们可以送花豹,还有性格相对温顺,极擅奔跑的猎豹!

    “失策啊!”

    送礼讲究投其所好。

    入城这些时日,见识过建康的繁华,众人都知道桓汉天子不缺金银珠宝,想要得其青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本可以送上合其心意的贡品,却是一念之差错过,只能等到下次,怎不让人扼腕。

    左右看看,使臣们又长松口气。

    除了附国,大家都是一样,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好在附国使臣来得早,离开得也早,若不然,此时此刻,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苑城之内,使臣们尚未动身离开,已经在计划下次朝贡。

    容不得他们不上心,这一路上所见,彻底让众人开了眼界,尤其是抵达建康,见识到城内繁华,依然是眼花缭乱。

    在坊市中走过一遭,不提鳞次栉比的商铺,单是行走其间的商人和百姓,对众人就是不小的震撼。

    现如今,建康人口又登上新台阶,百万尚不可及,五十万绰绰有余。加上城外各里以及呈扇形辐射开的村庄,六、七十万指日可待。

    建康之外,幽州自不用说,姑孰、京口和会稽等地的商贸迅猛发展。

    随着海上商路渐趋成熟,船队规模不断扩大,江州的经济也被带动。虽仅是靠近海港的郡县,但对当地百姓而言,总归是又有了一条生财养家之路。

    不提其他,单是建设码头就需大量人手,码头建成之后,逢船队靠岸,当地的商人百姓都可前往市货。

    江州不比幽州,没有大量的工坊,百姓多以耕田捕捞为生。市换的货物种类有限,本以为赚不到什么钱。

    哪里想到,凡是海中所得,船队一概来者不拒,价钱也给得十分公道。

    扛来一袋鱼干,竟能换得全家半月的口粮!

    哪怕粮食搬到家中,许多人仍不敢相信,狠狠掐一下大腿,越疼越是开心,仿佛置身梦中。

    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有四。

    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证实言出必行,变法得意顺利推行。

    船队市货,同样以诚信为本。并遵桓容之意,对国内百姓无妨让利,少去的利润,大可以从番邦赚回来。

    百姓市卖的海货各种各样,仅仅是粗加工,在沿海郡县压根卖不出价钱。但是,经过再加工,运送到内陆或是草原大漠,价钱足能翻上几番。

    物以稀为贵。

    以珍珠为例,最寻常的一种,由商队带到草原,都能卖出惊人的高价。合浦珠更是有价无市,连见一见都难。

    故而,船队得天子旨意,凡出航必往江州、广州和交州,偶尔还会前往夷洲和朱崖州,形成固定海上路线,不断完善海上航图。

    桓祎数次出海,被海风吹得黝黑,更不符合魏晋时期的审美。

    经过海上磨砺,性格更为爽朗,习惯了利落打扮,常年穿着窄袖衫,归家入宫才会换上深衣朝服,再没穿过大衫,涂粉更是绝技。

    见到今天的桓祎,想到早年上巳节一幕,桓容抑制不住上翘的嘴角。桓祎似有所感,兄弟俩对视一眼,明显是想到一处,不由得哈哈大笑。

    记忆沉入岁月河底但不会彻底消散。

    要想当初的一幕幕,犹在眼前,却恍如隔世。

    桓祎又一次出航,计划前往三韩之地,数月不会归来。

    桓容亲自送他离城,目送船随海下,消失在篱门之外,不免怅然若失。他忽然间明白,为何桓玄和桓伟整天闹着要长大元服,为此饭量猛增。

    百分百是家族基因使然。

    坐不住啊!

    不对?

    桓祎不提,桓石秀、桓石虔、桓石民再加上镇守姑臧,近来也有向外跑迹象的桓嗣,各个都是铁证。

    等到这波使臣离开,再外出巡狩一次?

    桓容立在城头,望天良久,最终叹息一声,暂时打消这个念想。

    还是别想了。

    刚回来就要出去,别提满朝文武怎么想,他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太元四年,十一月

    西来的朝贡队伍完成使命,陆续启程归国。

    临行之前,上自正使下至护卫,完全是倾巢而出,一头扎进坊市,将身上的金银全部换成盐糖和精美的丝绸。

    有人带的金子不够,干脆以物易物。

    市绸缎的商铺最为热闹,一天交易下来,单是出自西域的玉石就收了十多块。

    “成色一般,好在做工不错。市给船队能卖上好价。”

    等到出城时,队伍中的大车尽数装满。既有朝廷发下的赏赐,也有众人市换来的货物。前者需要“上交”,后者则全归自己。

    想到货物在草原和大漠的价格,嘴角差点裂咧到耳根。

    “诸位一路顺风!”

    众人在建康期间,诸事都由郗超安排接待,彼此早已熟络。

    以郗侍中的本领,掏空众人底细,包裹西域各国和草原的情况,全部知晓个七七八八。众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对郗超观感极好。

    简言之,把人卖了,照样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帮忙数钱,郗侍中就有这份本领。

    至于屡次在桓容跟前失算……往事如烟,无需追忆。

    总之,不提当年事,一切向前看!

    送走使臣队伍,郗超立即掉头入宫,请见桓容。

    “陛下,秦玄愔横扫草原,同乌孙结盟,长此以往,胡人诸部不灭也将遁入大漠。”郗超分析道,“然长安屡次下诏,召其还京,其中很有蹊跷。”

    “郗侍中此言有理。”桓容早知此事,只是一直想不明白,秦策怎么会出这样的昏招。

    对于昏招一词,郗超有几分不赞同。

    “陛下,表面看,此举固然不妥,然秦玄愔掌八千铁骑,领荆、豫、徐三州诸军事,其兄掌平州,如今又下三韩,若是联合起来,实力足以同长安分庭抗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秦氏以坞堡起家,久居北地,难免受胡风影响。”郗超继续道,“诸胡建国,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骨肉相害,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秦策长安称帝,至今未立太子。闻其长子犯错被弃,至今没有封王,反将长孙封爵。余下诸子皆为刘皇后和刘淑妃所生。”

    说到这里,郗超刻意顿了顿,待桓容表情中闪过几分明悟,方才继续道:“陛下通读史书,两汉后-宫-外戚皆是先例!”

    换句话说,秦策固然有疑心,行事手段为人所耻,但他想集中君权,本身没有大过。

    天子无父子,自己的儿子构成威胁,一样要予以拔除!

    经过郗超讲解,桓容明白几分,只是心中仍觉得憋闷,滋味很是难言。

    是不是因为对方是秦璟,他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用力捏了捏鼻根,桓容锁紧双眉,始终误解。

    但他知晓,如果秦璟被收回兵权,荆、豫、徐三州移交他人,必会出现短暂不稳。届时,将是出兵北上的最佳时机。

    郗超今日所言,九成是为提醒自己。

    桓容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两秒后重又睁开,漆黑的双眸漆黑幽深,觅不出半点情绪。

    太元四年,十二月

    张蚝一行由骑兵护送,自漠南返回长安。

    秦璟没有奉旨归来,只写成一封上表,交给张蚝带回都城,面呈秦策。

    队伍入城当日,正遇上东来的队伍,以国相为首,怀揣秦玓表书,同样要觐见天子。

    两封表书同时抵达长安,又同时送到秦策面前。

    看够其中内容,秦策脸色变了数变,最终一片黑沉。

    秦玓和秦璟似约定好一般,前者辞大军统帅,后者交荆、豫、徐三州兵权。

    不等秦策做出决断,秦玒、秦玦和秦玸的表书先后送到,措辞不同,中心思想却完全一样:朝廷要收兄长兵权,做弟弟不能视若无睹,一样撂挑子不干!

    各州军政?外敌来犯?

    爱找谁找谁去!

    驻守西河的秦玖父子同样不甘落后。

    秦玖代秦钺执笔,表明与兄弟共进退的决心。

    秦策万万没料到,几个儿子会一起造-反。满朝文武睁眼看着,他几乎是被架到柴堆上,完全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