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节 沙俄在南下

目录:大国崛起1857| 作者:狂| 类别:散文诗词

    ♂

    在中国北方饥荒中得利的可不止是大明一家,广泛的说,这场中国老百姓的苦难,由于大明勇于承担成本,已经成了一场列强的盛宴。

    美国通过出口粮食获得了相当庞大的利润,甚至国内的经济危机竟然慢慢扭转,停滞的北方太平洋公司的铁路,再次得到重建的资本,摩根组建的银行卡特尔,从伦敦市场上,为其募集到了一亿美元的资金,而摩根则以英国投资者代理人的身份,进入北方太平洋铁路董事会,握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因为英国投资者认为,这条铁路的修建,能将美国西北部开发出来,大量的土地会变成农田,产出相当多的粮食,国际粮价高涨,对这条铁路就是绝对的利好。

    英法两国的航运业也从粮食运输中切走了大块蛋糕,大明本国资本才得到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这两国独占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政府明目张胆的偏向本国企业,没有让两国,尤其是占据了粮食运输市场一半份额的英国反对的原因,因为他们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大明政府可是他们的大客户,没人会给客户甩脸子的。

    但在列强中,从这场饥荒中,得到更多利益的,毫无疑问是俄国。

    他们得到了修建恰克图铁路通往张家口外的支线权力,原本恰克图铁路是通往大连,然后分一条支线通往张家口的,可协议是这么写的,俄国人的计划明显变成了恰克图到张家口才是干线,反而是通到大连的成了支线,因为到张家口的明明就是一条直线。

    原本的线路是从恰克图往南,经库伦,西乌尔特,乌珠穆沁,通辽然后是沈阳,之后南下大连,明显的是一条动西北向东南延伸的铁路,现在则变成了从恰克图到库伦,然后是叨林、乌德,滂江、张家口,几乎是沿着元朝时期正式开辟的张库大道延伸的,蒙古人之后,明清两朝都经营过,主要还是清朝,从康熙时候这条路上就建立了驿站,现在在方便了俄国人修铁路。

    俄国人的改线计划大明是知道的,而且提出了反对意见,大明有资格反对,因为大明提供了一半的修路资金,并且占据一半股份,将来也有一半的管理权,可现在俄国人擅自改线,大明认为这会让这条铁路的收益不明确。

    理由是,从恰克图直达大连,这样可以更方便的利用大连的港口优势。事实上,大明政府担心,线路偏向张家口,势必让俄国人继续向南渗透。

    但是俄国人态度很坚决,表示如果大明不支持的话,他们可以不要大明的资本,他们将独自完成这条铁路,双方谈不拢,俄国人本来就对大明资本渗透不满,要不是当时要借助大明的港口,他们才不会让大明入股呢,借机他们所幸宣布,因为经营理念不和,宣布将归还大明的前期投入,这条铁路将由俄国独占。

    俄国人的态度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不跟大明合作,难道他们不想利用大连这个***了吗?或者他们跟英国人达成了一致,英国人不再阻挠他们将铁路修到营口?从英国人哪里得到的消息是,英国人始终反对俄国铁路通到这里。而很快真相就大白了,俄国说服了李鸿章,接受俄国贷款,修建京张铁路,这样张家口就跟北亰连通,北亰又会跟天津连通,俄国在天津港是有特权的,他们在这里的税收只是其他列强的三分之一,理由是他们要从陆地上转口,现在有了铁路,陆地运输的费用大大降低,但这项特权依然存在。

    所以俄国人真的不需要大连港了,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位置更近的天津港,而俄国商人,早就开辟出了从汉口到天津的海路,那还需要从大连绕道干什么?

    消息爆出后,英国人反应很快,他们没有办法反对俄国修铁路,也没有理由反对清朝在自己的国土上修铁路,但却认为一旦这条铁路修通,俄国的势力就可以从天津南下,就不止是控制汉口的茶叶贸易,俄国将有能力跟英国全面争夺长江流域的贸易利益。

    为此英国加紧了对清王朝的游说工作,英国希望清政府能够优先修建京沪铁路,只要能把铁路从天津修到浦口,通过津浦线英国将能够以这条铁路为两端,一端连通长江,一端接通天津,但在之前威妥玛和李鸿章处理马嘉理案的时候,英国人让李鸿章很不愉快,所以这次给够了英国人脸色。

    英国人联合了美国,一起向李鸿章发起游说的攻势,并且答应了不少条件后,李鸿章才许诺将优先修筑这条铁路,将雇佣英国和美国技术人员,主要使用英国铁轨和蒸汽机车,同时由英美共同提供贷款,而作为还款方式,也不再要关税抵押,而是以铁路运营的利润,分期偿付。

    英国人答应的条件是,不会要求在铁路沿线经过城市开设领事馆,不经过清政府同意,不得沿铁路进行传教事务,这才打消了李鸿章的顾虑,放心大胆的用英美资本修这条铁路。

    相比英国在铁路上取得的这点进展,俄国人可谓是大踏步迈进,北方的饥荒被他们完美的利用,只需要支付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成本,就能招募到绝对充足的劳工,雇佣了三十万劳工的情况下,动工仅仅一年时间,他们就筑路五百多公里,再有两年基本就能通车。

    大明对俄国招募劳工的行为进行了抗议,因为跟大明不同,俄国人招工,只招那些壮劳力,他们的家属是绝对不要的,而且他们为了大规模招募劳工,还通过中介,给与中介大量的好处费,这已经是苦力贸易的性质了,而反对苦力贸易是大明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因此大明要求介入调查,对此英法对此表示了支持。

    可俄国坚决反对,认为他们只是进行合法的招工,跟清政府有协议的,并且认为大明没有权力干涉俄国和清国之间的劳工关系。

    大明和英法也给满清施压,结果是大量帮助招供的苦力头子,被抓进了监狱,惹得俄国人非常愤怒,却无可奈何,他们需要利用这个劳工低廉的实际抢修铁路,最后迫不得已跟明英法三国谈判。

    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了工人,但却必须支付更高昂的代价,在三国监督下,直接跟工人签订合约,而不能通过中间人进行欺骗性的盘剥,并且需要给劳工提供合理的生活条件,在寒冷的冬季不允许施工等等,让成本变得高昂起来,这才导致了他们只能招到三十万工人。

    即便只用了三十万人,俄国人的铁路修建速度,也相当惊人,一年时间五百公里,平均每天都有近两公里的速度,去除草原上不能施工的冬季之外,平均每天筑路超过了两公里,如此惊人的速度,除了中国工人吃苦耐劳之外,其实主要还是草原上的客观原因,因为这里大都是平地,即便要穿过山地,也没有什么险峻的地区,更没有南方那种山连着山的地形,就好像美国大平原一样,修建起来非常容易。

    随着俄国铁路的步步南进,英法两国跟大明进行了秘密沟通,希望三国保持一致,阻挡俄国南下。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法就在全世界围堵俄国,阻挠俄国进入地中海,阻挠俄国靠近印度洋,现在还要阻挡俄国人接近长江。

    不能说法国完全跟随英国的外交战略,阻挠俄国进入地中海,是因为法国是一个地中海沿岸国家,俄国进入地中海直接冲击的是法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地区封堵俄国南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因为财政困难的俄国之所以能修建这条一千五百公里的长恰铁路,背后的支持者是新近崛起的德国。

    德国人不但为俄国修建铁路提供了高达八成的资金贷款,还派来了大批技术顾问,可以说这条铁路,是在德国人不遗余力的帮助下,俄国才建的起的。

    普法战争让法德两国彻底成为世仇,凡是德国支持的,法国必定反对,这种关系如同俄国跟土耳其,中国跟日本的关系,已经不是敌人,而是仇人了,敌人可以化敌为友,仇恨只会越来越身,除非其中一个把血流干否则永不罢休。

    后来的法俄同盟现在还没影子呢,德国外交在俾斯麦的巧手中,玩的天花缭乱,此时的俄国反而是德国的盟友,跟德国、奥匈帝国组成了一个三皇同盟。

    而法国从普法战争中就看出来孤立无援,没有朋友,因此紧跟英国的步伐,毕竟在法国的恢复期间,英国是他们最大的保障,在英国的压力下,德国才不得不从法国撤军,现在的法国军事势力还远未恢复,还需要借助英国的支持抗衡德国。

    可是德国为什么如此大力支持俄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