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话:李隆基 1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唐中宗景龙年间,重新回到宫中任职不久的高力士,遇到了一个让他愿意追随并给他带来一生飞黄腾达的人,他就是时任临淄王的李隆基。

    这时李隆基二十五岁,两个人一生的友谊,就由此开始。由于高力士任职于宫中的特殊位置,而李隆基也正处于拉拢宫中文武官员图谋大事的关键时刻,双方是一拍即合,两人一开始是利益结合,后来才有真正至死不渝的友情。

    这就不能不佩服高力士识人的眼光了,要知道当时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而李隆基只是李显弟弟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即使李显不当皇帝了,下一任皇帝也是李显的儿子当,怎么也轮不到弟弟李旦来当皇帝;即使李旦当上皇帝了,继任皇帝也是李旦的嫡长子李宪来当,怎么也轮不到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来当。

    一句话,李隆基没戏唱,问题是高力士狠就狠在这里,他算准了李隆基虽然没戏,但是很会抢戏。李隆基一共抢了两次戏,准确地说他发动了两次的政变。

    第一次是唐隆政变,唐隆元年,李隆基连手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处死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集团骨干成员,把自己的父亲李旦扶上皇位,同时由于哥哥李宪的谦让,也为自己挣得了皇太子之位。

    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

    唐隆政变的发动者是李隆基,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联合了当时颇有势力的太平公主,所以可以说这场政变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李隆基在这场政变中起到了绝对的领导作用。

    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李隆基年仅二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意气风发的年纪。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窦德妃,他的爷爷是唐高宗,奶奶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则天,李隆基的性情最像他的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她的性情最像武则天,是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李隆基的小姑姑,最受武则天的宠爱,也曾经权倾一时。在唐中宗李显在位的时候与韦后发生了权力之争,与李隆基共同发动了唐隆政变。

    中宗李显当朝,但他昏庸无能,皇后韦氏独霸。在此之前李显被流放时,跟妻子韦氏受了很多苦,后来经过神龙革命复辟,李显感念妻子在落魄时的不离不弃,对于她的所作所为十分的包容,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这种纵容直接导致了韦后独揽的局面。

    而武三思也被野心驱使,透过韦后的提拔和上官婉儿的帮助,官至宰相,权倾朝野,在朝中逐渐形成了以韦后为首的专权。韦后利用皇后的身份,独揽霸权,干涉朝政,极力抨击张柬之、敬晖等有功之臣,破坏朝中大臣,加剧了李唐皇族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并不是韦后所生,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却一心想当皇太女,帮助她的母亲韦后作乱。太子发动政变,捕杀武三思父子,但此时中宗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御林军临阵倒戈,太子兵败被诛。虽然失去了武三思,但韦后的势力有增无减。

    当时的朝局不稳定,天下并不太平,天灾更是频繁发生,百姓苦不堪言。但是韦后把持朝政,大肆培植亲信,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韦后的种种做法引起了忠义之士的不满和痛恨,其中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首的势力非常的突出,这就有了后来的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在历史上颇为著名,韦后野心勃勃,想模仿武则天临朝称治,大肆破害李唐一族,臭名昭著。李隆基正直有谋略,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氏及其党羽,平定了叛乱。

    唐隆元年,中宗李显突然驾崩,外界纷纷传言是韦后及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所为,毕竟韦后想临朝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中宗死后,韦后秘不发丧,扶持李重茂登基,改年号为唐隆,而李重茂实为傀儡皇帝。

    韦后大肆培植亲信,并让亲信统领禁军,临朝专权之心昭然若揭。李隆基为人耿直,一心想匡扶李唐江山,开始广结豪杰之士,共同出谋划策,为铲除韦氏一族做准备。

    唐隆元年,李隆基与刘幽求等人攻进禁苑,面对御林军,细数韦后的所作所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多都晓大义,临阵倒戈,韦后一族气数已尽,皆被诛杀。随后李隆基率众迎接他的父亲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之后李隆基命令关闭宫门,针对韦后及安乐公主的余党进行了搜捕诛杀,牵连众多,甚至连婴儿也没留活口。

    第二次是先天政变,两年之后的先天二年,昔日唐隆政变的盟友,现在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杀死太平公主集团的骨干成员,从此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之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

    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

    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

    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

    李旦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

    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你应当对此多加留意。”

    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你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

    李旦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

    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李旦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尖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在八月传位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