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余毒未清

目录:独断大明| 作者:官笙| 类别:历史军事

    ♂

    朱栩伸手接过来翻了翻,神色微振。这可比后世的标题党强了不知道多少,妥妥的都是干货,水分极少。

    朝报,从朝廷的弹压民变的大胜利,到朝廷的赈灾的万众鼓舞,写的是淋漓尽致,热血澎湃。总而言之,皇帝英明神武,百官用心,大明中兴在望。

    朱栩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头有些昏沉,看了看还有几叠厚厚的奏本,轻叹口气,转头向刘时敏道:“毕师什么时候回来?”

    刘时敏躬身道“回皇上,省改错综复杂,边际西南数省,今年怕是回不来。”

    朱栩淡淡点头,起身道“朕去睡一会儿,有事立刻叫醒朕。”

    刘时敏看着朱栩疲惫的神色,轻声道:“是。”

    朱栩进了他的卧房到头就睡,他是真明白‘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这句话了,好多年没生病都积累在这一次发作,令他很是难受。

    宫里平静,宫外却没有。

    一辆辆硕大的囚车,押解着高迎祥,牛金星,刘宗敏等人,缓缓行过大街,奔向刑部大牢。

    “贼寇该死!”

    “杀了他们,他们都是强盗!”

    “打死他们,立刻处决!”

    “打打打!”

    两边的百姓紧紧尾随,在拼命的扔石头,臭鸡蛋,腐菜帮子,都一股脑子的向着囚车砸去。

    高迎祥站在最前面的囚车里,脸色阴沉,双目都是愤怒的火光。

    他心里恨的发狂,他这一次,只是马失前蹄,栽了跟头。若是有下次,他定然能东山再起,不止打下西.安,甚至打到这繁华的京师来都有可能!

    想到这里,他转头看向两边的的铺子,酒楼,繁华的远胜西.安,这一刻,他心底还涌起了一抹豪情。

    牛金星,刘宗敏等人却都是满脸惧色,他们怕死。

    与此同时,今天的朝报也铺开,在各个摊点都有好几个孩童拿着报纸在叫喊。

    “快报快报,陕.西官军大胜,贼寇全数押解进京!”

    “快报快报,朝廷再免陕.西税粮三年!”

    “快报快报,新鲜出炉的快报,朝廷发赈灾粮一百万石,银一百万两,即可运往西.安!”

    “快来买啊,今年朝廷税粮较去年减少了一成,国库压力大增,朝廷号召富人捐粮。”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身穿青衣,背着包裹,看向一个走过来的孩童道:“给我来一份。”

    这孩童飞快递过一份,麻利的道:“承惠,一文钱。”

    青年递给一文钱,接过报纸,一边走一边看,然后来到一家茶楼坐下,坐下来慢慢的看着。

    他看的,主要是有关曹文诏,曹变蛟陕.西平乱的篇幅,看着看着,嘴角不自觉的挂起微笑。

    “兄台,可也是有意今年的武举?”突然间一个比青年大一些的士子模样的人,走过来笑道。

    青年抬头一眼,抬手道:“让兄台见笑,在下倒是有心入军为兵将,可惜家里不同意,倒是希望我潜心入学,致力科举。”

    魏学濂坐在青年对面,他已经看过今天的朝报,一边自来熟的倒茶,一边道:“兄台,听我一句劝,遵守本心最为重要,我之前苦读诗书,到头来才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行军布阵,驰骋沙场……”

    青年看着魏学濂神情也微动,旋即平和的摇头道:“在下出身武将世家,家父,叔父,兄长皆已经入行伍,我却不能再去了。”

    魏学濂喝了口茶,听着直愣神,旋即一脸可惜的道:“原来如此,倒也别无他法,希望兄台明年高中,位列三甲!”

    这个时候,孟兆祥也从楼上下来,坐在魏学濂边上招呼了句“魏兄。”

    魏学濂这才意识没有认识地面的青年人,抬手道:“还未请兄台名讳?”

    青年人微笑,抬手道“在下曹鼎蛟,山,西大,同人氏。”

    魏学濂一愣,道“曹鼎蛟?怎么与那位禁军统领曹变蛟的名字那么像?”

    青年笑而不语,继续低头看报纸。

    倒是孟兆祥看着曹鼎蛟道:“我观曹兄眉宇如星,性情敦厚,怕是诗书满腹,可是冲着明年那第一榜去的?”

    第一榜,也就是俗称的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曹鼎蛟闻言摇头,道:“近来有诸大儒要鼎革儒学,推陈出新,在下这次里是打算考取皇家政院,潜心问学的。”

    孟兆祥与魏学濂都是怔了怔,对于皇家政院那边放出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那里聚集了不少名家大儒,也有当朝高官,不时的讲经说法,很是热闹。

    真正让孟兆祥与魏学濂惊奇的是,京城已经很少有这样潜心文学的人出现了,来京城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两人都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曹鼎蛟,道:“曹兄虽然年纪少一些,可品性令人佩服,我二人今日受教!”

    曹鼎蛟连连摆手,道:“二位客气,只是家里长辈说了,以前的没什么用,要学习新东西……”

    魏学濂与孟兆祥自然认为曹鼎蛟是在谦虚,拉着他换地方,要与他一醉方休,说到动情处,三人都相见恨晚,吵闹着要认兄弟。

    在他们热闹的同时,原永.平府知府,孟乔芳府上,也聚满了人。

    孟乔芳本来在辽东做的很好,只是张问达成为辽东巡抚后,展开了‘清肃’行动,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建奴‘交勾’的人,孟乔芳有嫌疑,可是没有实证,因此被安排回京‘另有任用’。

    京里都传闻,这位可能进入户部,任一都司员外郎。整个大明都知道,户部乃是最为要害的位置,更何况书还是国舅,自然前途光明远大。

    孟乔芳自然也是这么认为,在辽东多年,京城没有什么根基,到了京城没有多久,他就大开中门,广迎四方宾客。

    这也是大明官员的一种本能了,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的拉拢人心,师生,乡朋,亲友要想尽办法联络,也唯有这样,才能在官场站住脚,做成事。

    纵使朝廷出了‘九条规定’,严禁结党结社,强制解散了复社,清除了东林党,杀的人头滚滚,可近乎深入骨髓的结党之风,还是没人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