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神仙?

目录:农家内掌柜| 作者:秋味| 类别:都市言情

    华珺瑶点了点头,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江由于地价上升,人工成本的上升,造成制造业不断地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如今这个第二次转型正在开始。而一河之隔地鹏城、岭南正在抓住这个转型的机会,在未来经会快速地得到发展。

    华珺瑶眸光微动,看着他们道,“你们说,如果香江的制造业迁移出去,只剩下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等这些产业,香江的未来会怎样?”

    “这谁猜的出来啊?”萧楚北哂笑道,“我们又不是神仙。”

    “妹夫说的对?我又不是千里眼、预言师,明儿我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别说未来了。”华国庆大笑道。

    “猜测吗?不知道什么叫猜吗?”华珺瑶鼓励地看着他们道,“随便说说吗?”

    “给你们点儿提示: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连点蜡烛的火柴都无法自给自足。知道为什么有工农业剪刀差吗?为什么农业要贴补工业?为什么勒紧裤腰带,也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华珺瑶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当然是为了不受制于人了。”萧楚北很实在地说道。

    “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工业……”华国庆莫名的打了一个冷颤。

    “没有了制造业,香江变乡江,乡下的乡。”华珺瑶站起来,来回地踱着步道,“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向上游发展,可以发展出强大的重工业,然后更有机会向下游发展,知道信息技术革命吗?”

    “信息革命?”华国庆挠挠头道,“就是杂志上说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使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华珺瑶说道。

    “可是我听说那玩意儿很烧钱的。”华国庆嘀咕道,“科技这方面他们并不懂,而且这方面风险很大,香江的那些商人是不愿涉足他不懂的行业的。”

    “所以你觉得这些企业主们,是将厂房内迁到内地,满足于最简单的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工业,还是将产业升级搞科技研发。会选哪个?”华珺瑶问道。

    “人都有惰性,传统的工业简单的内迁就挣钱了,还干嘛玩儿烧钱的科技呢!而且谁知道能不能挣钱,这钱会不会打水漂可都是个未知数。”华国庆立马说道。

    “香江原本只是个小渔村,它的人口主要是是由珠三角各地聚集而来,它的文化,原本是典型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的精髓,是低调和务实,他们有着创办实业的热情,拥有一份属于自己产业,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百年字号,是人们骨子里的梦。这种实业热情激励着香江人,当大英帝国放开了对香江人的殖民管制,让它走上文明之路的时候,香江人的创业**爆发了,他们创造了1970年代的经济奇迹。10年时间经济增长7倍,这种速度足以令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仰视。

    然而此后香江开始融入英国文化。英帝国对香江怀柔的结果,是香江人也开始放弃对英国文化的抵触。英国的制度与文明流入香江,同样冲击着传统的勤劳、低调、务实的文化。在这短短的十余年内,热衷贸易并厌恶实业的大英帝国文化就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清洗。”华珺瑶讪讪一笑道,“英帝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却逐渐变得厌恶实业,讨厌生产,它曾经在全世界有着无数的殖民地,但它从未将其中的任何一个建成为工业基地。它只喜欢从事最简单的贸易,最基础的买卖,最原始的交易。产业外迁是笼罩在英帝国头顶的魔咒。而在香江人接受了英国文化后,这种魔咒延续到了香江人身上。看看香江的富豪家族吧,有那个从事实业。他们擅长的是买空卖空,是腾挪转移,是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但他们不能生产出哪怕一个螺丝钉。”

    香江曾经有过壮丽的辉煌时刻,它以弹丸之地,引领了整个东亚的经济和文化。从19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东方之珠,皇冠上的宝石,熠熠生辉。然而此后它开始走下坡路,它的产业经济一蹶不振。

    即使没有回归也会跟一蹶不振的弯弯一样,落魄下来。

    所以后世香江的年轻人,为啥感觉苦逼没有出路了。在制造业衰亡之后,只能干干贸易,做做售货员和酒店的服务生,这种更低级,更没有出路的行业,就成为市民的无奈选择。制造业好歹还能升级,还能从轻工业走向重工业,走向高科技,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还能随时水涨船高。而贸易和旅游服务,大概就只能苦逼一辈子。这叫骄傲的他们尝到过辉煌的人情何以堪。巨大的心里落差,谁也受不了,就别提年轻气盛的青年了。

    所以格外的怀念港英了,毕竟人家都被英国佬虐了上百年,到了70年代突然被怀柔一把,要是这都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对英国佬感恩戴德言听计从,那简直对不起人类基因里服从霸权的天性。所以算来算去,年轻人完全就没了前途。这帮绝望的年轻人,终于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向这个操蛋的世界发出无奈的呐喊,也只是呐喊。

    现在这些企业主们将简单的工业生产线搬迁到内地,圈占大量的土地,招聘内地优质而又廉价的劳工,用最简单的方式挣起了大钱。然而他们自此就停步了。他们不再有任何产业升级的**。他们躺在过往的成绩上睡起了大觉。

    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当时间不停的向前走,别人都在大踏步的向前,而港资企业最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会面临全面的劳工紧缺,与此同时,其经营成本普遍上升了。港资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非常简单,经济学界人人皆知,港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太低,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工资开得很低,无法吸引工人入职。港资企业基本上不会投入技术升级成本,更不用谈什么研发了。在美国次贷危机后,欧美产业回流,低端的港资企业首当其冲,死得也是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