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双喜临门

目录:乱明风云| 作者:为花做和尚| 类别:散文诗词

    蒲州知州州衙中,骆思恭吩咐锦衣卫将知州张红林、千户范大勇以及王全忠等一干手下先行关入蒲州大牢,并派人查抄王家,其余驻军官兵尽皆被勒令回归千户所,由任建文带人监管,不得随意外出。

    处理完一干事务,天色已晚,骆思恭这才回转后衙的客厅。

    高杰见骆思恭终于回来,起身抱怨道:“我说师伯,小杰现在年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今天还冒着生命危险帮了您老大一个忙,可您看看现在都什么时辰了,我们连晚饭都还没吃上一口,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吧!”

    骆思恭这时也感觉到腹中饥鸣四起,连忙吩咐衙门内的厨子开火做饭。锦衣卫指挥使的吩咐果然不同凡响,比知州张红林的还要管用,不久,一桌简单酒席便已备好。

    席间,除了骆思恭和高杰、姬龙峰以及于弘志之外,还多了一个少年。

    这个少年年纪和高杰相仿,长得白净秀气,身体偏瘦,显得很是文弱,席间他埋头用膳,慢慢悠悠,一句话都不说,仿佛是个哑巴一般。

    经骆思恭介绍,高杰得知这个少年叫焦勖(xu),正是他和清远道长口中的故人之子。

    高杰热情无比地和焦勖打招呼,换来的只是他淡淡的一个点头,仍旧一言不发,令高杰很是郁闷,甚至怀疑此人是不是脑袋有什么问题。

    饭后,骆思恭单独把高杰喊到后院一间房中,让人上了茶水后,便神秘兮兮地关上房门。

    在高杰疑惑的目光中,骆思恭呵呵一笑道:“别紧张,蒲州之事已了,没有其他重大的事情再要你帮忙了!”

    高杰这才松了一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听骆思恭继续道:“此次,蒲州官府、驻军的主官都被拿下,实在如同一场地震一般,影响甚大,我还得在这里带上一段时间,一来将他们官商勾结的罪证查实,二来等候新的主官到任,之后方能回京,所以,你可能会比我早到京师,到时有什么事情,就去我府中找养性帮忙便是!”

    高杰闻言,先谢过师伯,然后问道:“师伯,你此时亲自来山西查办晋商暗中与后金通商、贩卖军用物资之事,这蒲州一案只是其中一起吧,不会再继续追查下去了吗?”

    骆思恭一口饮尽杯中茶水,慨然叹道:“通敌晋商,何止蒲州王家,据我锦衣卫暗查所得密报,这王家并非其中最大的商贾!”

    高杰惊讶道:“这还不算大?那普救寺的货物粗略估计,就价值几十万两白银了,如果还有大鱼,那得有多大啊?!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一查到底呢?!”

    骆思恭无奈道:“你还小,官场之事尚且不懂。这小小的蒲州王家,就勾结了知州和千户,其他山西巨贾身后的背景更是通天彻地,想要一举铲除,哪有那么容易,就是当今圣上也不会允许我这么做的。”

    高杰追问道:“打击这些通敌卖国之人,皇上应该高兴才是啊,怎么会反对呢?!”

    骆思恭苦笑一声道:“晋商和徽商乃我朝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晋商中实力最为庞大的商贾,可以说绝大部分都参与了通敌通商之事,如果一网打尽,我大明的经济可就危矣!何况站在他们后面的不但有封疆大吏、高级将领,甚至还有皇亲王侯、内侍阉党,岂是那么容易便能一举扫除的!我此次来山西的目的,也只是尽我一点绵力,查处了王家,也算杀鸡给猴看,让他们收敛点,别做的太过分了!”

    高杰闻言,心情也沉重起来,看来这**在中 国历来就有,要想真正做到反腐倡廉,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不由得有些可怜朱由检了,他的爷爷、老爹和哥哥将要留给他的是一个烂到了根子上的末落王朝,即便他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雄才,估计也难以挽回覆灭的结局。

    想到这,高杰大大地叹了一口气。

    骆思恭看着眼前这个还不到十六岁的师侄一副唉声叹气的模样,甚感好笑,便揶揄道:“你不是说,你追求的是武道一途,至于为这些官场之事忧心吗?”

    高杰一想也是,看来自己的目标立场还不够坚定,这明末乱世中参与到江山之争,那是自找死路,还是跳出其中,专心武道来得简单。

    骆思恭见高杰听了自己一席话,貌似想开了点,满意道:“其实,小杰你是个前途无量的人,不论是追求武道还是立志于仕途,都大有可为。只是现在你尚年幼,不用着急,尽量少参合其中,先慢慢积蓄自己的人脉实力,等待时机,再确定你未来的方向便是!”

    高杰望着眼前这个年愈七旬的师伯,心生感动,点头表示受教了。

    骆思恭见谈论的话题太过沉重,气氛消沉了些,便展颜笑道:“记得我在运城关帝庙曾答应了要送你一份大礼的,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高杰也把烦心事抛开,开始顺杆爬,嘿嘿笑道:“师伯不会是要送我房子和名车吧?我可不会客气的!”

    骆思恭就喜欢高杰不矫情不做作的样子,大笑道:“堂堂锦衣卫指挥使,送出的大礼何止房子和。。。名车是什么?”

    高杰“额”了一声,自知语失,连忙道:“名车嘛,是我家乡的喊法,就是名贵的马车!”

    骆思恭没去深究,摇头道:“这么点东西,能叫大礼吗?那多寒掺啊!我要送你的,是整个王家!”

    高杰一下子没明白“整个王家”是什么意思,不解地看着骆思恭。

    骆思恭淡淡道:“就是说,蒲州王家的产业,今后就是你的了!”

    高杰闻言,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在椅子上重新坐定,稳定了下情绪,问道:“王家不是应该查没吗?怎么可能变成我的?!”

    骆思恭哈哈大笑:“我说能,自然就能!两天之后,你只管接手便是!倒是你得考虑考虑,找到可靠的人帮你经营守业才是!”

    高杰心里震惊,王家偌大家业,竟然马上就会在骆思恭的暗箱操作之下,变成他高家的产业,有个当高官的长辈可真是牛逼啊!他暗想,自己这是不是也勉强算个官二代了呢?

    虽然在前世,高杰和广大平民百姓一样,对那些官二代富二代颇为仇视,但如今他却实在无法拒绝这份大礼。因为身处这乱世之中,首先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好好活下去,才能保护身边的亲人朋友。而积攒实力,除了人脉、武功,财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高杰想

    通之后,深深看着骆思恭,认真道:“多谢师伯,小杰愧领了!”

    骆思恭赞赏地微笑道:“好!不拘小节,深谋远虑,我没有看错你!以后我家那个骆养性还要靠你多多扶持呢!”

    高杰没有多言,只是郑重地点点头。

    骆思恭借此查没蒲州王家之机,帮高杰建立了一个商业基地,一来是为了静空师太,真心帮衬这个师侄,其次,也是真正看中高杰的潜力,在离任后,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可靠的助力。

    高杰修炼了“白莲九生”之后,心境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他很快便从获得一大笔意外之财的惊喜中沉静了下来。

    他突然嘿嘿一笑道:“师伯,你要我带着一起历练的就是焦勖吗?”

    骆思恭点头道:“不错,正是那个孩子!”

    高杰想了想道:“他。。。好像不太喜欢说话?”

    骆思恭神色黯淡道:“我知道你的担心,放心吧,他可不是哑巴,只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受了不少的苦,我还是在三年前去东北奴儿干都司(黑龙江一带)的东宁公干,在乞丐中将他找了回来。他一直就这样少言寡语,生人难近,我觉得你们和他年龄相近,性格开朗,说不定能让他正常起来!”

    说完,他又是一声叹息。

    高杰闻言,想起前世自闭的自己,同情心顿时泛滥,坚定地对骆思恭道:“师伯放心,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焦勖开心快乐起来的!”

    骆思恭欣喜道:“有你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焦勖的祖辈和我骆家乃是世交,他的父亲也是我的结拜兄弟,只因生性耿直得罪了一些人而获罪,全家只剩下他一个人流落街头。当我得知的时候,已经不及相救。天可怜见,让我在三年前找回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因为其父罪名未平,不便带回京师,我才不得不把他暂时寄养在运城关帝庙清远道长那里。”

    高杰暗自惭愧,为自己先前怀疑这小子是骆思恭的私生子而自责。他是以后世人的眼光去看待猜测的,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想法自己都觉得可笑,这可是在大明朝,骆思恭一个二品大员,妻妾成群再正常不过了,哪会像后世那样担心私生子这样的小事情呢!

    骆思恭见高杰面色有些微红,还以为他感觉为难,连忙补充道:“你不要小看了焦勖,他的祖上可是我大明的开国功臣东宁伯焦玉,当初他给太祖贡献了诸多火器,为打下偌大江山可是居功至伟的!焦家乃火器世家,从不参与朝政,我大明立朝后,焦玉便请辞回到东宁,继续隐居搞他的火器研究。他的《火龙经》等火器著作现在还珍藏于圣上的御书房中,其后代也一直继承了先祖的遗志,将火器研究传承下来。”

    高杰激动道:“原来他的先祖是焦玉啊!真是大名鼎鼎!”

    骆思恭疑惑道:“你听说过?”

    高杰前世是考古学的高材生,自然知晓明初著名的火器专家焦玉。他还记得明朝中后期最著名的火器专家有两个,一个是嘉靖年间的赵士桢,一个是成名于崇祯年间的焦勖。怪不得开始听到焦勖的名字那么熟悉,原来这个少言寡语的少年便是著有《火攻挈要》的那个大咖啊!

    当然高杰不能说实话,只好搪塞道:“我也是闲暇时听几个军中的大哥们提及过,方才略知一二!”

    骆思恭知道高杰和信王朱由检那段关系,他因此而认识几个军中将领也顺理成章,所以没有怀疑他的话。

    骆思恭又自斟了一杯茶,抿了一口,笑道:“焦勖这孩子同样从小就跟着他爹研究火器之道,我曾说过,他以后也许会成为你的一大助力,就是这个原因!”

    高杰见这次真正捡到了宝,兴奋地大点其头。

    这次他不但可以得到王家一大笔财富,还收获了一个未来的火器专家,可谓双喜临门,能不喜出望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