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婚之事已毕,伏泉和刘葭这对年龄在大汉朝来说,年龄差偏大的新人,也是难有休息机会,毕竟按照礼仪,婚后还要拜见双方亲人以及祭祖等等。
故而,那段日子里,伏泉不是带着刘葭去不其侯府拜见在京的唯一宗亲伏完一系,便是去皇宫内和京师其他的刘氏宗室近支拜访。
期间,也是拜访了伏泉曾经的情人刘坚,不过随着刘坚人老色衰,伏泉和她除了偶尔刘坚来府里打着探亲名义看望桃桃见面,也没有什么私下会面了。
这次带着刘葭去拜访刘坚,伏泉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心里也是尴尬,总有一种带着正妻见小三的感觉。
不过,好在随着这些年的冷淡,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淡了,刘坚除了心系桃桃以外,对于伏泉也没什么脸色了,因此除了热情接待刘葭这个宗室晚辈,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外,就是把伏泉晾在一边,完全不顾及他那骠骑将军的身份。
对比,伏泉只能眼观鼻,鼻观心的故作视而不见的忍受着,谁叫两人之间有那关系,虽然感情淡了,但是伏泉也不会说去因这种小事去对付刘坚的。
更何况刘坚此举,配合着她话语里时不时传授刘葭的驭夫之术,伏泉十分怀疑刘坚是故意给自己看的,想要报复自己,毕竟,终究说来两人之间也是有不少欢愉的情分在,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因为生活的某些事情而减弱的。
处理完京中诸事,伏泉然后便是命家仆整备好马车,带着骠骑将军、阳都侯府的一应妻妾子女,回到家乡琅琊祭祖省亲。
其实,京师之中,伏完的府邸里有临时祭祀的伏氏先祖的祭堂,往年京师的伏氏族人,都是在这祭祀先祖的。
否则,琅琊伏氏祖地离京师一千余里,这真要每逢节日,都要回乡祭祖,真这样的话,想要在仕途上有寸进,那不是连黄花菜都要凉了吗?
虽说大汉以孝治天下,但是这用到仕途上,该能缩减的东西,也都要缩减才行,真要满朝官吏都为了个“孝”字,不做事的话,这大汉国的行政体系,其实也就完了。
本来,若是纳妾,比如将卞萦、杜白她们收入房中,就没有这告祖的麻烦事情,最多也只是需要去不其侯府的家庙里告祭一声也就罢了。
可是,刘葭不同,不说她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就是她公主的身份,也由不得伏泉不按照规矩办事,回乡循礼祭祖。
因女眷太多,一行人用了近一个月功夫,才到目的地,到得琅琊后,他们自然是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热烈迎接。毕竟,伏泉和刘葭身份都不一般,虽然是有些“老夫少妻”,年龄相差了十余岁,但一个是权倾朝野的骠骑将军,一个是先帝独女,当今皇帝的亲姐,由不得他们在各方面不接待细致,否则若是处事接待不周,被皇帝知晓,他们这些臣子还能有好结果吃?不说其他,就是上计考评的时候,一个办事糊涂的评价,那是绝对逃不掉的。
在不其侯封国内,伏泉带着刘葭见过诸位伏氏亲长,这些人有些祖辈余荫,无不是青、徐二地闻名的学者大儒。
只是,很显然,伏泉这辈子多是住在京师,对于祖地琅琊都没有什么印象,又如何对这些都是幼年时候见面的长辈有太多印象呢?
和这些长辈强带尊敬和欢笑,除了一起祭祖,还要一一登门拜见,敷衍了好几日,方才让伏泉松了一口气。
这种感觉,伏泉觉得,就像前世带着新婚妻子,去见那些根本不常联系,却突然冒出来的七大姑、八大姨那样难受,明明就没有那么亲的联系了,却还要装得像是天天都见面一样亲密,真是虚伪的很啊!
祭祀完祖庙,用了约莫半月功夫,总算把该办的事情解决,伏泉和刘葭告别各位长辈,这才带着众人回京。
一来一回,却也是耗时了三月有余,来回颠簸,莫说是府里的女眷孩子受不了,就是还经常骑马的伏泉,也是有些受不住。
当然,这般折腾,对伏泉而言,也不全是无用之功。毕竟,他除了完成了祭祖这必须做的事情外,沿路也在观察州郡地方世族豪强的实力,终究随着这三年他不断有意无意的在中、基层提拔寒门士人,而将朝中高位多给予世族豪强,各地世族豪强的势力也随着他们在当地官署的势力锐减,而不断减弱。
自古世族豪强势力壮大,最根本的原因无外乎官商勾结,盘剥地方而已,若是没有当地官府的支持,那些世族豪强势力,又怎么可能一步步壮大呢?因此,伏泉直接将他们的地方根基一步步拔除,自然可以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将他们削弱于无形了。
至于让世族豪强中人掌握朝中高层,看似国家大事,多由世族豪强中人接手,让他们提出有利于他们的建议,可是,不要忘了,这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的手里。
而皇帝刘崇现在虽然渐渐执政,但是听从建议还是伏泉和三公,可是如今三公司徒是伏泉伯父,太尉又是天下人都认为的伏泉老丈人,最终那些有利于世族豪强的提议,在下诏时候会被削弱多少,完全就看伏泉的意思。
因此,可以说从上到下,世族豪强都没伏泉通吃了,他们纵然意识到这些,想要反抗,但是伏泉掌控天下兵马,又有曾经的袁绍带领党人顽固者谋逆之事,前车之鉴在此,终究还是没人敢真正的动刀兵,只能任由伏泉慢慢温水煮青蛙般的将他们宰割。
回京师将骠骑将军府这些日子所积累的必须处理的案牍,处理完后,伏泉稍得清闲,便又将目光转移到继续对付世族豪强上来。
有着前番去琅琊一路上的观察,伏泉知道,在地方上,世族豪强逐渐失去对官府的掌控后,他可以实行下一步计划了。
这一次,伏泉准备将削弱点,放在另一个打击各地世族豪强的点子上,那就是收回如今被各地世族豪强垄断的盐铁之利。
前汉初时,大汉开放盐铁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后来到汉武帝时,战事连连,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本朝立国,因盐铁专卖随着各地世家大族,掌握地方资源,私卖甚重,所以前汉国策盐铁专卖早已名存实亡。
后来,因为经营盐铁已经是是官、私并存的形式,而且官府贩**例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提,民间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本朝直接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借由民间的大宗量的盐铁货物贸易,获取税收以养国。
可是,到了今日,各地所收盐铁之税,日益减少,可以说本来应该占据朝廷税收大头的盐铁税,几乎是只剩下一点儿汤水到朝廷手里。
本朝之所以如此府库空虚,财政一直赤字,除了因为汉羌百年大战,拖垮了大汉以外,这些朝廷该得到的税收,日渐被下面世族豪强私吞,自然也是关键。
至于证据,只提并州一地便可,虽然并州是边塞苦寒之地,土地贫瘠,但并不代表它就该穷,甚至每年都要冀、兖二州接济,方可度日,毕竟,并州可是大汉有数的盐铁大州。
并州九郡,太原、雁门、五原、朔方、西河、上郡,此六郡多产盐,尤以太原郡为最,出盐极多,亦产铁,按理再穷困,也绝对不会到州郡府库连维持数万边军日常所需都不到的地步,毕竟本朝不是不知道盐铁贸易巨大,对其可是一直课以重税的。
而且,民间能经营盐铁的,可都不是小民经营,而是地方世族豪强,朝廷对他们,也只能指派专门人员监督、收税。
然而,就是如此,伏泉翻阅他派人找来的,大汉往年各地的盐铁记录,发觉各地的税钱都是少得可怜,而且是越来越少。
中间缘故,不问亦知,肯定是监督收税者,与地方世族豪强狼狈为奸,损公肥私,窃取国家利益为己有。
历朝历代,乃至后世,盐、铁其实都是属于国有重要资源,而后汉世族豪强竟能直接垄断盐铁之利,势力之盛,由此可见一二。
所以想想后汉那些能靠着越来越少的税收,连番支持国家大战,还能不断压制周边异族的皇帝,是多么的不容易,也难怪会出了几个见钱如命的皇帝,实在是朝廷真的越来越穷了。
不过,即使如此,后汉也未和明末那般,收不到税,只能加重田赋而亡国,亦可见为何“汉独以强亡”?
伏泉而今是已经掌控天下,盐铁之利,贸易巨大,而且他在边地实行屯田,现在还是投入多,回报少的时候,自然不能见该到手的钱财白白流失,所以遂动了收回盐池的心思。
朝会日,伏泉便上奏收回盐铁官营,此话一出,立刻便引得满朝世族豪强出身的高官激烈反对,其中,犹以司空杨彪反应最甚,毫无疑问,身为顶级门阀的弘农杨氏,必然在弘农或者附近拥有当地盐池利益。
至于为何杨彪会为司空,却是因为原来的司空马日磾因为去年穰灾而被罢免,而后便换了到了资历的杨彪为三公,也由此,弘农杨氏也是继已经势衰的汝南袁氏之后,第二个完成大汉四世三公的家族。
其实,本来穰灾,不少世族豪强出身的朝臣有意拿下蔡邕,换另一个懂军事的资历够的人,来顶替。不过,这被伏泉强行入宫,找了皇帝、太后拒绝,而后是坚决的拿下了在司空位置上做得很好的马日磾。
究其原因,是这位大汉的皇亲贵族,这几年得势,已经有些和自己面善心不和了,再加上伏泉有些跋扈朝堂,为政有意提拔寒门,打压世族豪强,马日磾身为大汉一流门阀右扶风茂陵马氏的掌控人,又如何还能和伏泉保持以前二人的亲密关系?
大儒也是人,也是要考虑家族利益的,再加上朝中其他高官的支持,因此根本不用想,他们会联合,对付伏泉的诸般削弱他们的举动。
因此,马日磾不可留,而伏完作为伏泉伯父,在司空之位必须留下,蔡邕更是伏泉用来搪塞朝官的军事傀儡,又有蔡琰的缘故,自然也得留下,所以这一切自然就成了定居。
只是,让伏泉没料到,他拿下了马日磾,却让杨彪这狐狸冒头了,虽然知道杨彪是肯定能当三公的,但是让他在这局势上位,确实令伏泉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伏泉也没办法,毕竟,三公不是别的职务,朝臣有资历为三公的就那几个,而杨彪也是天子刘崇的四个帝师里,唯一一个没有成为三公的。所以,伏泉就算强硬阻止,也不可能打帝师的招牌,忤逆小皇帝的意思,只能同意杨彪继任为司空。
而随着杨彪为司空,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的局面形成,自然作为世族豪强一员,杨彪接过马日磾的大旗,继续团结朝堂的其他高官,对于伏泉各项削弱世族利益的政策,各种反对和敌视了。
因此,这才有伏泉刚刚提出收回盐铁官营,就被朝堂高管群起而攻的事情了,毕竟,这朝廷收回盐铁的利润,无异于将大量世家豪族取之不尽的财富,一下子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