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ln.l】,
五京的概念确实是柳木提出的,其意义就是让大唐变成一个多中心发展的多元化国度。
仅靠长安是不够的。
李世民开始解释这个五京的概念。
“长安自然是大唐京城,独一无二,长治久安之地。五京四港七海卫的设计,朕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唐的西京应该放在高昌,还是放在更远一点,陆丝绸之路、天山脚下的轮台县。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
确实很长远,这个距离远的惊人。
杜如晦问道:“圣人,火车可一天到达吗?”
“火车一日夜只能到凉州,到轮台至少需要四天三夜,甚至更久。但就长久计,朕确实考虑是这样,或是二天一夜的高昌。”
“高昌好,高昌那里有盐湖,可以建一座巨大的工坊城,北有牧场、西有棉田、东有粮田。那盐湖是提炼火药原料的战略要地,可为西部的中心位置。但臣不解,五京够吗?”
李靖一句五京够吗,问的相当高明。
李世民笑着说道:“长安之外的五京。”
“圣人英明。”
事实上,李靖已经猜出了五京的位置,李世民一指李靖:“看来李尚书想到了,那么不如说来听听。”
“臣以为,南应该是广州城,东应该是扬州城,北应该燕州城。那么西南,蜀地若是无京的话,西南则不安稳,但蜀道难,臣想不明白。”
李世民开怀大笑:“我大唐有良臣,大唐何有不兴。这五京之地,朕拿不定主意的有两个,一个就是西北,高昌好,朕也认为好。唯独这东,柳木数次提议,东应该放在华亭,或是杭州。”
李靖立即说道:“圣人,华亭不好。”
“说说理由。”
“圣人,各位臣工,华亭将来必是一个富足之地,无论是工、渔、商都会极佳,但华亭没有战略缓冲,若敌军强大水军直扑我大唐而来,华亭危险了,华亭可以作为第一道防线,将扬州作为东部的中心。”
李世民反问:“敌军水师若来,我大唐第一岛链卫,七海卫难道不能作为第一道屏障?”
李靖很直接的告诉李世民:“圣人,臣防备的不仅是外敌,还有七海卫。以广州而言,广州湾外可以有防线,琼岛就是最外的防线。燕州距离海港还有百里,虽然有运河但却多了一道屏障。”
李靖坚持自己的想法,七海卫太远了,眼下都是忠诚可靠的人,但一百年后,几百年后呢。所以大唐本土一定要对外有足够的威慑力,任何人有一丝异动,当以雷霆之姿灭掉。可万一,突然发难的话,多一道屏障更安全。
李世民倒也不避讳,当下问道:“若是五京有不臣之心呢?”
李靖更是直接:“圣人,若是连五京都有不臣之心,那国之危已,轻则七王之乱,重则汉末之混战。”
“圣人,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讨论的好,臣以为还有一地可选,扬州在江北,自隋以为江北就在刻意的压制江南各城,若想大唐能有飞越式的大发展,臣提议,建业城。”
杜如晦提出的建业,也就是金陵,后世的南京。
“臣以为,合适。”李靖也支持建业城,这里因为地理的优势,特别是扶桑道的生丝大量的运入,江南四大丝匠城分别是扬州、杭州、建业、苏州四城。其中苏州的织机已经超过了一万架,建业也达到了六千架。
杜如晦突然插嘴说道:“华亭县已经有足够的人口与收入可以升州。华亭县现有鱼肉加工与罐头坊臣都数不清,只知道每天都会有几万只罐头被运到码头。华亭还是大唐最大的麻布生产地以及市集。”
“挺好,朕看过户部的报告,华亭去年产的麻布已经超过武德九年大唐全国麻布产量的一倍,这才仅是一县之地,好。”
李世民很满意这个发展。
杜如晦笑道:“那圣人应该表扬一下邢州,邢州的精钢产量已经是武德九年的大唐全国产量的三十五倍,这也仅仅是一州之地。不过邢州明年保持不了第一了,福冈钢坊新的五座高炉已经完工,产量已经成为大唐第一钢坊。”
李世民没等杜如晦说完立即说道:“那么,可以为大唐修铁路了吗?”
“臣以为跑题了,今天要议的是六诏之战。圣人你把话题引到了五京上,这绕了圈又回到了铁路上。”杜如晦实在不想提铁路,这铁路花钱不是流水,而是长江狂奔之势。作为尚书省的右仆射,他一直希望再等等。
“这个,铁路也是长久之计。”李世民依然还是希望铁路可以立项。
杜如晦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圣人,若要修铁路,臣以为第一条铁路走秦直道北线,往朔方去,而不是往洛阳去。洛阳至少要蒸汽船有运河,在运河上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而上,紧急之时都可以一日夜之内调兵万人。”
“可以,就往北修,朕准了。爱卿立即提交相应的报告,新年一过就选吉日祭祀天地,第一步先把长安到华原的小铁路换成正式的铁路,然后一路往北修,这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这一个坑挖的杜如晦惊呆了。
李靖在旁推了杜如晦一把:“往朔方修,这个建议好,保证大唐北防的安全,然后继续往北往西往东。”
“不!”李世民一摆手:“四横四纵八辅,朕要在三十年内修铁路十万里。哈哈哈!”
这一次连李靖都惊呆了。
这是何等疯狂。
不过,修铁路确实是一件大好事,虽然花钱超级多,动用的人力超级多。但铁路通,整个大唐的经济与战略实力会再往上翻十倍,甚至几十倍。
终于可以修铁路了。
尚书省还在联合六部作计划的时候,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一份提案就已经送到。
拿着李世民给尚书省的提案,姚思廉笑着说道:“这一份从墨迹上看,估计写好了很久很久了。”
众臣子都是面带笑意,他们追随李世民时间不短了,特别是这几年李世民表露出对铁路的狂热,每个人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