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新政风暴 二

目录:三国之龙图天下| 作者:拾一| 类别:历史军事

    世家门阀多以诗书传世,主掌权势,是通过知识而强化人才,然后通过人才掌控当世的权杖,代代相传,营造一门为一阀之强势。

    虽然人口,田地,私兵,对世家门阀也很重要,特别是乱世,他们更需要这些东西来了掌控大权。

    但是大明情况不一样。

    牧景掌控的大明疆域之中,对人才有渴望,虽然他对世家门阀也多有戒备,但是始终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特别是州衙县衙的中下层官吏,其实目前来说,还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来自各大世家门阀的。

    这也是牧景迫不及待的进行科举的原因,必须要让寒门士子,活着没有什么跟脚的读书人出头,才能抗衡这一股势力。

    有了权势,反而对人丁,豢养私兵,藏匿武器,这些行为看淡了很多,存在,但是可有可无。

    当他们把赌注压在了大明朝堂之上,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荣俱荣,除非大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他们才会考虑跳下这艘船,不然他们都会紧靠着这一艘巨大的航母而生存。

    所以建立户籍司,统计天下人丁,重建全新的户籍制度,世家门阀虽然也反对,但是并没有那种阔出去的反对,就是能反对就反对,反对不了也不会拼命的那种。

    最坏的打算,如果牧景真的要动真格了,那么就多多的配合起来而已。

    这样一来,虽然地方根基有些伤损,可对于家族的传承,反而没有太大的坏处,相对而言,他们还能集中主力在科举上创造更大的优势。

    但是相对于乡绅豪族这个阶层的家族而言,那就是灭顶之灾。

    乡绅豪族一般都是的那些从官位上退下来了人,回到了家乡,然后再加上形成威望,渐渐的开始的吞噬周围的土地,豢养打手,霸道一方。

    一般的乡绅豪族,都是以各县的影响力为主,很少有豪族能延伸到全州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不高,可根基很深。

    因为他们占据人口和土地,不管是哪一任的县令,想要治理地方,都要依靠一下当地的乡绅豪族。

    有些能力出众的县令,倒是能治理豪族,有些能力不是很强的,反而会被乡绅豪族给反压制。

    可在当世而言,乡绅豪族是地方的根基,不管怎么样,都绕不开他们,他们就好像是一股大势,如果团结的闹起来了,就连朝廷也要忌惮三分。

    牧景在这时候,要清点人丁,重建户籍制度,虽然没有牵涉土地,但是等于去掉他们的一个生存之臂膀。

    反对是必然的。

    可如今闹的沸沸扬扬,牧景连大军都开始调动起来了,这些乡绅豪族的代表人物,反而有些畏惧了。

    各县的乡绅,甚至各州有影响力的豪族家主,都纷纷的凑在一起,想要商量一个对策。

    但是不管怎么商量,明着对抗朝廷,还是没有人敢做。

    毕竟牧景的声势太威猛了,牧景建大明的时间很短,但是他主政西南的时间已经不断了,也算是有了根基。

    特别是牧景建立农部,在农业上扩大优势,开垦良田,安置的百姓,给予了很多百姓,甚至是豪族下面的那些佃户,很多的帮助。

    这时候民心所向,这些豪族要是敢有动乱,不需要调动大军,哪怕是当地的六扇门,都能对付他们了。

    所以这时候,他们更多商量的是,如何躲避这一场祸患,尽可能的把清点人口的伤害减到最低。

    “人,是藏不住的!”

    “我认为主动交出去一部分,最少能争取一个主动权!”

    “政事堂不也下了告示那,主动清点人丁,在县衙补上名册的,可以不追究吗?”

    “你们就相信朝廷!”

    “不相信朝廷,难道要和朝廷鱼死网破吗?”

    “若是同心同德,倒是有机会和朝廷一较高低,但是不少家族好像都已经向着朝廷给靠拢了,就怕朝廷逐一击破,到时候我们就是的抄家灭族的命运!”

    “如今朝廷大推行商之策,的确有些家族已经开始放弃一些田地,然后组建工坊,倒是也赚了不少!”

    “所以啊,我们想要和朝廷对抗,如何有优势啊!”

    “陛下雄才伟略,他想要做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挡得住,连左相大人想要劝谏,都被逐出了朝堂!”

    “这是暴政啊!”

    “不管是暴政,还是良政,如今清查人口,就是势在必行的政策了,我听闻户籍司已经开始全力对南州,汝州,夏州,湘州,武州都进行户籍调查,彻查各大豪族的藏匿的人丁了!”

    “很快就会轮到我们了!”

    “汉州,渝州,蜀州,那可是大明的根基之疆,陛下不可能给我们任何机会!”

    “如今之策,还是的考虑一下,交多少出去吧!”

    “多少还是交点,但是不可太过分了,不然就会引发陛下暴怒,其余其他的部分,各凭手段,能藏得住多少是多少!”

    “其实这还不是最坏的事情!”

    “还有更坏的吗?”

    “现在是新政的开始而已,不是结束,人丁彻查完了之后,陛下是不是要清丈田亩了,到时候我们各家的土地,该如何是好!”

    “此不能妥协啊!”

    “土地乃是家族存在的本钱,是家族一代代积累下来了,本来就是我们的东西,凭什么给他们!”

    “妥协这种东西,有一就有二,而且如今天下是大明的,全都都是陛下的,陛下说是谁的才是谁的!”

    “大明若是如此霸道,不等于官逼民反!”

    “官逼民反,想想就行了,如今大明,朝堂上,君臣同行,军队之中,将卒同心,一片繁荣昌盛,但凡有丝毫造反之心,立刻就会被破门而入,抄家灭族,祸在旦夕而已!”

    “吾等秘密商议,会不会被人差距,传闻朝堂之上的景武司,无孔不入!”

    “不至于吧!”

    “很难说,还是小心点为上,不管日后商讨什么,尽可能不要留下书信作为依据,怎么在新朝,还是小心翼翼一些好!”

    “乱世之状,我们小心翼翼,如今西南乃是太平之世,我们还是要小心翼翼!”

    “苦也!”

    “谁让我们掌控太

    多的人口和土地,让当朝之人早已经俯视眈眈,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咱们都比不上那些世家门阀的生存之道!”

    “其实我早已经考虑了,如今读书比以前轻松许多了,再也不是那些世家门阀把控知识传承的时代了,他们能培育出振兴家族的人才,我们为何不行,若是我们也多一些能挂榜科举的读书人,入朝为官,何须生存的如此小心翼翼!”

    “此言大善,如今汉室已经垂没,不过只是挣扎而已,大明欣欣向荣,新朝根基稳固,我们还是不要奢望能改朝换代,反而是希望能改变家族的生存方式!”

    “陛下开创科举之道,就是莫论出身,唯才而举,我们家族要是多一些人能挂榜科举,必然能延绵家族气运!”

    “……”

    各县的乡绅们迅速的开展了讨论,虽然大多都对新政抱有怨念,但是只要看得清楚局势的人,都不敢在造反这条路上折腾。

    他们希望能减少损失,也希望能改变一下家族的生存之道,最少不被新政给针对。

    特别是左相胡昭被驱逐朝廷,政事堂不经过陛下而下令,这些事情,都被传的沸沸扬扬,同样让他们确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当朝天子牧景,对新政是志在必得,不会在新政上退让半步,除非他们愿意和牧景对着来。

    但是牧景不是传承之天子,而是开创大明江山的开国之主,不管是胆魄,威望,民心,都是最好的。

    说老实话,他们不敢明着来对抗。

    所以他们对于政事堂下的告示,有了几分的心思。

    各地都开始了对户籍的补缺。

    县衙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了……

    …………………………

    大明宫,九层楼。

    “陛下,今天开榜!”司马徽站在牧景面前,递上了一份名册,道:“这是各州举人之名册,包括籍贯,都非常仔细的记录下来了!”

    “八百举人,若有一般可用,都是朝廷之福气!”

    牧景打开名册。

    这一次州试,一共十八个州参与,不过相对而言,羌州,西州,凉州,这些荒凉的州能出来的人才不多。

    他们就算是县考的时候,秀才也不多了。

    其实举人最多了,反而是雍州。

    雍州本来就是关中之地,关中之地在两汉时期,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自然是人才荟聚。

    然后就是渝州,渝州如今是大明中心,大明新政之下,书院最多的就是渝州,所以渝州的读书人,也非常多。

    再然后才是襄州……

    “陛下,这一批人才,是经过科举委员会数次对卷之后,才甄选出来的人才,绝对是当今天下读书人之中的佼佼者!”

    司马徽自信的说道。

    他作为阅卷主考官,对于评卷之事,可是用尽的心思,不然也不会把开榜推到这么晚才进行。

    对于这一批被甄选出来的人才,他还是有信心的。

    “朕对你还是信任的!”牧景笑了笑,然后道:“如今各个州府县衙,都缺官吏,吏部方面都已经尽力了,这一批举人,也算是解燃眉之急!”

    “陛下,还有会考!”

    司马微提醒的说道。

    “会考啊?”

    牧景斟酌了一下,道:“能为进士之人,并无多少的,八百人,能有四分之一中进士,也算是侥幸,所以有些事情,可以提前策划!”

    他坐下来,签发了一些文件,然后道:“朕签字,你们科举委员会发布,提议一些没有信心参与会考的举人,可以补缺各县衙的吏员位置!”

    一个县,除了县令,长史,主簿,司马,等等的职位,之外,还有各部吏曹的吏员,不算是很好的官职,但是也算出仕了。

    以大明朝廷科举制度,只要中了举人,就已经可以不缺吏员的位置了,当然,不会有太好的位置的。

    只有中了进士之后,吏部才会统一分配真正的官位,所以会考会比州考更加残酷一些。

    但是第一届,牧景反而认为,这里的举人的含金量非常高,因为多年的人才积累了,读书人积累,参与考试的人,可不在少数啊。

    不说把士林掏空,但是起码也把一半的士林给拿下来了。

    “这会不会造成会考的影响,我估计很多举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思,虽然只是吏员,但是就算是前朝,吏员都有机会脱颖而出,更不要说本朝更是放松了界限,官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界限,只要是吏员,都算是出仕了,到时候也能晋升,所以很多举人,一旦认为之间的会考无望,说不定就会!”

    “朕倒是希望他们会!”

    牧景捏捏鼻梁,道:“会考固然重要,但是如击的时局更加重要,如果他们能补缺一些位置,县衙方面的能力就会提升,做事情的效率也会的提高,朕对新政也能加速的推广一些!”

    “好吧!”

    司马微想了想,拿着这些签条,道:“我会以科举委员会的名义,对一些比较尾巴一些的举人进行劝谏!”

    “无妨!”

    牧景摆摆手:“只要公布就行了,不必勉强,或许他们只是以为这一次考砸了,会考还有希望,所以不能勉强他们,如今距离会考,也不远了,给他们机会,主要是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是!”

    司马微点点头,然后又送上了一些卷宗,道:“陛下,这些都是臣认为,这一次州考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答卷,这西答卷都是对旧制和新政之间的一些观点,臣看了都有一些启发!”

    “是吗?”牧景来兴趣了,他打开仔细的看了看,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半响之后才抬起头,糅合一下自己的太阳穴,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间,集众之所想,还是有些收获了,这些里面有一些文章,朕应该拜读,文武百官也应该拜读一下!”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想法,特别是博学多才得读书人,他们的想法更加的多变,更加的让人看到希望。

    “各州的读书人观点不一样,臣认为,渝州,汉州的人,对新政是最支持的!”司马微低沉的说道。

    “交给宣传司,登在大明日报之上!”

    牧景道:“朕让所有人都评价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