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海上丝路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目录:盛唐不遗憾| 作者:朕御山河| 类别:历史军事

    平康坊此时最繁华的,就是这个十字街了,已经逆转了之前小巷子最繁华的事实,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十字街有一定的宽度了,十五米的宽度,保证了车辆的顺利通行,也满足小贩可以当街摆摊,可以聚集更多的人气,而那些两三米宽度的小巷就显得太过于狭窄了,五六米宽的小十字街同样也比较的狭窄,难以形成气候,上元节的时候连花灯都摆不了,如此,十五米宽的大十字街就一步步成了平康坊最繁华的街道了。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朝廷的斡旋和众多大商人的共同参与,一些原本将酒楼开在小巷的大商人,都改变了部署,将酒楼开在了面靠十字街的大路边上,以利于顾客能够更方便的乘车前来。

    一般在客流量不太多的时候,街道自然是窄一些比较好,这样便于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街道宽了反而不利,比如只有少量步行行人的街道,两三米的宽度就差不多了,而一旦有车辆来往,则街道的宽度至少也要有五六米宽,否则两辆车都错不开,那还怎么做生意,也那就很难形成更好的街道了,而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多,窄一些街道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就需要更宽的街道来满足大量顾客的需要,甚至不得不把街道重新选址,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李安前世小的时候,家乡赶集的街道就经历过一次变更,原本的街道由于道路年久失修,且道路过于狭窄,每到赶集的时候就会拥挤不堪,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远一些的村落百姓也跑来赶集了,这样集市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

    为此,乡里的领导只能在另外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条街道,也就是新街道,这个新街道与旧街道是平行的,相距仅有一百余步,长度也是相同的,但街道的宽度加倍了,道路也更加的平整,街道两侧的店铺也规划的更加整齐,甚至连绿化和路灯都有了。

    因为旧的街道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新的街道取代旧的街道推行的还算顺利,大部分摆摊的小贩都搬去新街道了,但旧街道两侧的店铺就倒霉了,他们是固定的房子,是没法挪地方的,只能继续坚守在那里,而随着摆摊小贩的逐步离开,旧街道变得越来越冷清,老百姓都去新街道了,如此,旧街道的沿街店铺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慢慢的就把沿街的门窗给堵死了,让沿街的门面房变成了普通的居住房,其实,这些沿街的店铺之前就是普通的房屋,只是由于街道的形成,让居住在街道两侧的老百姓看到了商机,于是就把自己家的普通住房改造成了可以用来做生意的沿街店铺,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租给别人从中收取租金,小日子过得是翻倍的好。

    而新街道取代旧街道,显然极大的损害了这些旧街道居民的现实利益,也遭到了一些反抗,不过,这是乡领导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利益,少量利益受损百姓的呼声是没有用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力,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些反对新街道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自然不会支持这些少数人,进而让反对者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新街道也非常顺利的取代了老街道,慢慢的繁荣了起来。

    当然,在这个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受益者,除了新街道一侧的原住老百姓,街道另一侧新盖的大量沿街店铺有好多都是乡村各级干部的房子,他们利用新街道取代老街道,成功的让自己获得了沿街的店铺,这样这些干部的家人就可以利用这个店铺做生意了,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者。

    这便是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唯一不太公平的地方,因为领导干部可以提前获得情报,所以,在新街道还没有开始动工的时候,就纷纷在新街道的一侧购置土地,并立即开始建设沿街的门面居住两用房,其中,第一层自然是门面房了,而二楼是可以居住的,甚至有一些还盖了第三层,这样,就多了一层可以用来存储货物的仓储层了。

    当然了,街道的长度还是很长的,而领导的数量很有限,所以,街道另一侧空地上,领导只能分到一部分土地,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更多的土地则被与领导关系较好的亲属和朋友占据了,他们同样可以提前获知消息,从而可以迅速出手,用较低的价格将闲置无用的土地拿下,等到新街道开始运行,这些原本很廉价的土地就要大涨价了,连带着他们新盖房子的价格也会大涨,从而结结实实的赚大了。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心里肯定会非常的不舒服,对领导痛恨,对早一步买下新街道土地的百姓羡慕嫉妒恨,可当初这些土地要卖的消息,他们也是知晓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街道要挪地方,没看出这些要卖的荒地有什么价值,而等到他们终于看到的时候,机会已经彻彻底底的失去了。

    机会有时候就是非常的难得,就比如新街道取代旧街道,不但让很多领导和领导的亲属获得巨大的利益,街道另一侧的原住老百姓,也占了大便宜了,他们的房子都可以通过改造,让普通的居住房屋变成沿街的店铺,而这个改造的成本是极低的,在改造之后,却能够涨价很多,让自己的固定资产增加很多倍,这样的好机会一生之中都遇不到几次。

    新街道取代旧街道,让部分百姓损失惨重,又有部分百姓捡了个大便宜,这个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常见的,而一旦朝廷挖个运河或者修条战略大路从某个城镇通过,那么,这个很普通的镇子,就很有可能会立马飞黄腾达,变成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方。

    比如,后世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渔村,就因为朝廷非常重视,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让这个小渔村瞬间崛起,成为了可以媲美都城的超大城市,简直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变化是在是太快了。

    还有古代的大运河的开凿,直接让大运河沿岸的城市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好多之前并不怎么样的城池都获得的巨大的发展,成为了非常繁荣的城市,就比如大唐的扬州,就是因为大运河的存在而变得极为繁荣的,若是没有大运河,这个城池绝对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成为江南很有代表性的重要繁华城池。

    而后世扬州的逐步衰落,也是因为大运河作为主要水路交通的地位在持续下降导致的,后世有航空和铁路,还有非常完善的公路系统,从而让水路的大运河沦落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而依托大运河繁荣起来的这些著名城市的声望自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繁荣程度被别的重要城市超越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除了交通和商业会改变一个区域之外,学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后世的时代,老百姓都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龙,所以,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不计成本的。

    而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若是小时候基础没打牢,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成绩就会有所下降,甚至,采取各种措施都弥补不了,而小学打基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选择一所好的学堂,而后世学堂是按照居住地分配的,是按照学堂周边有房子来录取的。

    这样一来,就会有太多的人要争抢这些好学堂旁边的房子了,而房价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了,那简直就是翻倍的往上涨,用贵的离谱来形容是一点错都没有的。

    而有些好学堂是会迁移位置的,会从老校区迁移到新校区,而迁移之后新校区周边的房子价格,会在一夜之间涨价数倍,从而让早一步在这里买房子的老百姓占了大便宜,而原先老校区附近的房子价格就会出现一定的下跌,从而损失惨重。

    总之,一个人的固定房子,只要靠近商业区,交通枢纽,好的学区,环境优美的风景区,那么,房子的价格是一定会大涨的,而若是周边什么都没有,一个也不占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会变成不值钱的房子。

    平康坊街道的迁移,必然会让部分人受益,让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利益获得者自然万分高兴,而利益受损的一方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房子外面的街道是属于朝廷的,朝廷要在大十字街摆新街道,谁又能说什么呢?

    李安走着走着就到了十字街的中心,这里也是最繁华的所在,十字街的繁华都在此处汇集了,繁华程度自然是加倍的。

    一处卖香包的小贩,引起了李安的注意,这个小贩年纪不大,看上去很是单薄,穿着是男装,可看着倒像个女子,究竟是男是女,李安一时间也看不出来,走进了之后,才发现果然是个姑娘,只是一般人还真的注意不到,不容易识破这个女子的真实性别。

    “小娘子,这个香包怎么卖?”

    李安轻轻走了过去,开口问道。

    小娘子愣了一下,不过倒也没有反驳,笑嘻嘻的问道:“贵客若是真心想买,三百文卖你了。”

    “三百文,这么贵啊!这个香包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李安开口问道。

    小娘子开口回道道:“客官,我卖的香包都是上好的香草,还有这香包上的刺绣,都是做的最好的,一定都是物有所值的。”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问道:“这刺绣确实做的不错,是你自己绣的吗?”

    “客官说笑了,这么多香包,这哪里来得及啊!都是邻家的妹妹绣的,这些妹妹不但长得漂亮,刺绣做的也是极好的。”

    小娘子开口说道。

    “哦,原来如此,听口音小娘子是外地人,应该是河北一带的吧!来京城多久了。”

    李安开口问道。

    “客官猜对了,是河北那边过来的,来京城快一年了。”

    小娘子回答道。

    “都一年了,怕也是租房子住的吧!”

    李安问道。

    “是的,京城房子太贵,除了租住还能怎样。”

    小娘子生意不算太好,毕竟,这种昂贵的香包,不是普通行人买得起的,只有遇到像李安这样的富人,才舍得花钱购买,所以,她闲着也是闲着,倒也很愿意与李安聊天。

    “家里几口人,你们老家一起过来不少人吧!”

    李安继续问道。

    小娘子倒也没有回避,她告诉李安,她们一家足有十几口人,除了父母兄弟,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因为在京城只能依靠租房度日,所以,她的两个到了婚配年龄的哥哥,都还没有成家,这可真是愁坏了家中的父母爷奶,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呢?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娶妻生子,况且,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居住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若是娶妻的话,那家里的人就更多了,压力会更大的。

    这种多子多女的家庭,让李安颇为感叹,两个成年子,两个幼年子,还有三个女儿,一共生了七个孩儿,最小的一个才六岁,生活压力不大就怪了。

    而他们之所以离开家乡,到京城这个地方来,是因为他们家乡有好多人都来京城发展了,甚至,还有混得不错的都发了大财了,他们一家受到了成功老乡的鼓舞,便也不顾一切的跑到京城来了,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他们一家来了快一年了,也没有发大财,甚至,都有些入不敷出,别说买房定居了,就是租房都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