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晃就是半年。
西楚,大秦,赵国,代国,辽东,每一个国家都度日如年。国内压力如山,但是战争已经爆发,谁都不能轻易退缩。
因为每一个国家,一旦退缩,将会陷入绝境。正因为如此,不管是占据主动权的大秦帝国还是西楚霸王项羽都按兵不动。
这是霸主之战!
同样这也是开疆扩土之战,对与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关系重大。
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后撤,到时候灭国危险,将会再一次笼罩在自己头上。
生死存亡,永远都是最大的一件事。五国大军出动,风起云涌。而其余诸国纷纷都将目光看向了北方。
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战之后,必然有一个天下强国退出强国序列,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而且这个国家,不是赵国,就是辽东。至于秦楚,不论是进还是退,都游刃有余,提前立足于不败之地。
这个时候,各方势力都在等,等一个可以出手的机会。
虽然彼此都压力如山,却不得不僵持下去。辽东征兵依旧在持续,周勃的大军被秦军进入了邯郸。
与此同时,西楚霸王项羽与韩信大战三十场,二十胜十负,一时间,韩信龟缩不出,项羽也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秦帝胡亥正在治水边缘驻扎。纵然是过去了半年之久,胡亥脸上也没有丝毫的焦急之色。
而且这半年之中,除了没有美女之外,胡亥的日子过得极为舒服。
秦军幕府坐落在一处无名山谷之中,层层叠叠的护卫,隐藏在天地之间,点点灯火中幽静异常。
虽然也有人进入,但依旧是冷清。
“陛下,治水南岸的山丘已经开凿出来,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就可以水淹沮阳。为何陛下迟迟不动?”皇甫弃眼中充满着不解。
秦帝胡亥目光一闪,沉吟了片刻,道:“这一战,不仅仅是我大秦一国之战,西楚,代,赵,辽东都是我大秦帝国的敌人。”
“只要他们损失惨重,才能让大秦帝国坐收渔翁之利。故而,朕才会在这里,死死不下令攻城。”
“而且朕这样做,也会让辽东压力稍减,如此一来,才不会一次性打痛辽东,以至于让他们源源不断的向赵地征发大军。”
“如此长久下去,辽东国内精锐与青壮耗尽,战争潜力耗尽,对于大秦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说到这里,胡亥一摆手,道:“侯三,准备吃食,今日朕与两位将军共餐!”
“是!”
不一会儿,侯三两手端着大盘走进幕府,随后利落出手,石案上片刻之间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只见石案上摆着六个大陶盆,两盆油亮黑红的酱牛肉块,两盆干菜饭团,两盆蒜拌苦菜。
三碗小蒜三碗果醋与几双长大的竹筷,这是大秦军中的军食。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喜色,随及一伸手道:“两位将军最近也是吃够了干粮,今日有这样的盛宴,当饱食之。”
“陛下,臣等食粗粮就足够了,不用?”皇甫弃终于忍不住将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他自然清楚,胡亥一直以来的饮食与三军将士一般无二。今日的盛宴,甚至于都可以说是,秦帝胡亥吃的最丰盛的一顿。
正因为如此,皇甫弃心里颇有些不好意思。
“如今是大秦帝国的危难之际,大军只能艰苦一点!”胡亥感叹了一句:“等大秦帝国富庶起来,我军的粮草供给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听到秦帝胡亥的一番话,司马青衫与皇甫弃两人实在是怦然心动。
胡亥志向远大,正符合他们的利益。皇甫弃与司马青衫对视一眼,司马青衫摇摇头淡淡一笑:“陛下如今韩信与项王在邯郸对峙,恐怕半年之间分不出胜负。”
说罢又大饮一碗,司马青衫突兀,道:“然而这一战一旦分出胜负,必将会让辽东彻底丧失争霸天下的契机。”
“而这个时候,西楚霸王项羽必将会威震天下,彻底成势。陛下,臣想请教一事:大秦是否到了大打一仗的时机?”
闻言,胡亥目光一闪,脸上笑容倏忽间消失净尽,默然片刻,也是一问:“两位将军,如何打法?”
“合纵诸国,利市均沾。”司马青衫没有丝毫犹疑,对着秦帝胡亥,道:“辽东亡齐,西楚灭赵,大秦取魏。”
听完两个人的话,胡亥又是一阵默然,随及点点头:“若是筹谋得当,该当有这个时机。”
“只不过辽东王刘季,与西楚霸王项羽都不是易于之辈。与这样的绝世枭雄为敌,朕宁愿中原大地分崩离析。”
“只有乱,才更容易取!”
秦帝胡亥最后一句话,让两个人一下子愣怔了,天下诸国多有多的好处,特别是对于此刻的大秦帝国更是如此。
这个时候的胡亥,对于天下的目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晰明确,他缺少的只是执行力,而不是部署。
“禀报陛下:辽东密使曹参求见。”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声音传来,让胡亥脸色大变,眼底杀机浓烈。
“说甚?谁人求见?”胡亥从震惊中醒了过来,猛然间从站了起来。
“辽东国密使曹参。”侯三声音很低,却很清晰。
“废物!”
秦帝胡亥怒吼一声,眼底杀机浓郁。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秦军幕府居然就这样暴露在辽东的眼皮底下。
默然片刻,胡亥吩咐道:“请曹参进来,朕到要看看这个人。”
“是!”
胡亥心里清楚,在历史上曹参的名声很大,几乎是仅次于萧何。对于这个人,胡亥心头还是有些好奇的。
只是对于曹参找到秦军幕府之处,胡亥心头有太多的不解。
虽然秦军幕府并没有刻意的隐藏,但是也没有刻意的张扬。正因为如此,胡亥对于辽东对于上谷的控制,感觉到了惊讶。
“外臣曹参,见过秦帝!”就在胡亥思考之余,曹参走进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