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秦帝之奇货可居 0029,奇才李牧(上)

目录: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作者:郭徐辉89| 类别:历史军事

    按照秦昭王的脾气,这事儿既然闹成这样,他不杀蔺相如是咽不下这口气的。蔺相如的命还真有点儿悬,若不是有人向秦昭王进谏,或许他真就直接把蔺相如给宰了。

    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

    蔺相如以前的那些事儿赵国人人皆知,所以赵国人都特别尊敬蔺相如。赵政对蔺相如并无恶感,虽然这个故事里的反面人物是秦国国君。但那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跟赵征关系不大。

    对于一个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有个好的规划和好的大局观。何为好,比如此时坐在赵政对面的蔺相如。他可以在秦国斥责秦昭王,又可以在赵国礼让廉颇将军。足以证明他有很好的大局观,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破坏大局。

    三人行必有我师,赵政很希望从蔺相如这里得到一些启发。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学的多,更不会有人会嫌弃自己见多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道理本就如此,只不过每个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解释罢了。

    晚上留在蔺府住宿,晚饭后赵政跟蔺相如坐在院子里下棋。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蔺相如对赵政知无不言。但凡是赵政提出的问题,蔺相如皆会一一作答。

    蔺相如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对他而言早已是半死之人。他不用顾及任何人的感受,也不关心今后赵国何去何从。

    他唯一关心的,便是今后谁能一统天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周之后数百诸侯,如今以九国而立。北匈奴南百越,中原七国并立多年。

    分久必合乃天下大势,故而蔺相如心如所想,他日一统天下者该是位不世枭雄。

    若按照先前规划,在众人见过蔺相如之后,他们便该起身离开邯郸城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丹收到了李牧要在北方边境跟匈奴开战的消息。

    原来,当时李牧来邯郸正是为了此事,匈奴接连越过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身为赵国大将军,李牧此行是希望可以得到赵王的同意。让他好好教训一下匈奴,让他们吃点儿苦头。

    此时朝堂之上争议颇大,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忍一时风平浪静。最后还是赵王拍板,命李牧速战速决。既然是匈奴主动挑衅,赵国又岂能任由他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得知此事的赵丹希望前去赵国北部边境,据说此时李牧长在雁门关集结赵军。听完赵丹的解释之后,赵政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去雁门关。一路上未曾有半点儿歇息时间,一口气赶了一夜的路。

    车厢内颠簸的颇为厉害,赵政和赵丹纷纷离开马车骑马而行。赵高跟夏玉房也只能学着骑马,速度肯定要比赵丹和赵征稍慢一些。

    一路无话,当赵政一行人赶至雁门关时,身披重甲的李牧早已在关口等候多时。一炷香之前就有斥候来报,赵丹公主一行人正在赶赴雁门关。若无战事之时,李牧一定会亲自前往迎接。如今大战在即,他这个主将是万万不能离开大营的。

    赵丹第一次见到李牧穿盔甲的样子,俗语讲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先前的李牧书生气很重,如今的他穿上盔甲之后多了几分英气,倒更像个英气勃发的大将军了。

    李牧岂会猜不出赵丹的心思,不过见面之后先约法三章。若是赵丹不听他的话,他会马上派人将公主送回邯郸成。这事儿他已经跟赵王打过招呼了,赵王更为担心赵丹的安全。

    大军即刻开拔,赵丹坐在军帐内生闷气,帐外是李牧安排在此保护公主的将士。说是保护,实际上就是在限制公主的人身自由。不限制不行啊,刚才公主还嚷着要跟大军一起开拔呢。

    行军打仗并非儿戏,到了战场谁也不可能掌控全局。若是真把公主带上,势必会让李牧分心。到时他或许可以保公主一个周全,可那样不知会枉死多少赵国将士。李牧不会那手下将士的性命开玩笑,即便他这么做已经惹恼了赵丹公主。

    赵丹想去,赵政同样也想去凑凑热闹。以前他只听说过匈奴人,这次好不容易离这么近,怎么着也该去看看匈奴人到底长啥样。

    这事儿赵政私底下找过李牧,李牧起初的回答跟对待公主赵丹一样。不过他对赵政也有期望,所以他提出一个条件。只要赵政答应他这个条件,他便答应赵政可以跟随大军一起开拔。

    李牧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赵政换上普通士卒的衣服不带一名随从,他就同意让赵政跟随大军开拔。而且,他还给赵政安排了个好差事,替赵国大军扛起。大旗一共两杆,一杆上书一个赵字,一杆上书一个李字,赵政扛得是后者。

    赵国举兵二十五万,在李牧的率领下离开雁门关,缓慢像阴山方向移动。而与此同时,匈奴大小数十个部落集结了兵力三十万,同样在朝阴山方向行军。

    赵国兵力当然不止二十五万,但赵国不止有匈奴一个对手。齐国一直对赵国虎视眈眈,而秦国也经常对赵国搞一些小动作。赵国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兵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齐国和秦国不敢得寸进尺。

    也不知是不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前几年赵国谁也不惹,可齐国跟秦国总找它的麻烦。每每这个时候匈奴就会从背后下手,扰的赵国是人心惶惶。

    朝堂上群臣各抒己见,最终赵王一锤定音。这些人平日里动动嘴皮子吵吵架也就算了,军国大事上他是决不允许有人拖后腿的。

    若再不给匈奴一点儿教训,恐怕日后匈奴的胆子越来越大,说不准那天就敢掠夺赵国城池。腹背受敌的感觉不好受,所以这次赵王是铁了心要把匈奴好好教训一顿。

    很久以前,赵武灵王为了缓和赵国跟匈奴人的关系,效仿匈奴人的服饰。赵国将士从宽大军服变成了紧身盔甲,从两轮战车变成了独乘一马。战力比起之前何止何止提升一倍,那时赵国跟匈奴关系好的一比。

    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