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风神帝国历史上第一次科技大爆炸,催生出一大批真正的大科学家,这些人都曾参与过李淳风此前攻克大统一理论的研究。
比如曾经是神选者身份的贾斯汀教授,他在重力炮研究基础上,又研究出星际重力导弹。比如量子力学著名学者沃森博士,在神目帝国量子太空雷的基础上,研究出量子波纹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位名叫钟寒的物理学家,年龄在36岁,曾经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员。
钟寒提出了基于大统一理论的物质崩解射线武器,这种武器发射出的一种射线,将可以把物质最底层的夸克之间的强作用力减弱,同时增强电磁力,这样夸克就会突然散开。
这种射线是钟寒在进行元素衰变研究中发现的,也就是说这种射线可以加速元素的衰变周期。
比如用这种射线轰击武器级的钚239,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在2.4万年,可是被物质崩解射线照射几秒钟后,就会衰变为铀235。持续照射后,会进一步衰变为钍231。
但是当把这种射线做成武器级的物质崩解射线炮后,就会导致物质在被这种射线照射后,会彻底崩解成为基本粒子。
面对这种武器的攻击,即便是五级文明,如果其能量护罩被攻击消耗后,也能瞬间击毁其战舰。
李淳风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引导钟寒研究元素衰变。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和中子都属于强子,强子则由夸克构成。
所谓强子,即是受到强相互作用力影响的粒子。
在四种基本力之中,强作用力最强,电磁力次之。电磁力是斥力,它阻止粒子互相结合在一起,强相互作用力则是吸引力,它推动粒子结合在一起。
就在强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的斗争之中,粒子获得了平衡,得以稳定的存在。
物质崩解射线瞬间打开了夸克,如果这个时候可以再次增强强作用力,减弱电磁力,那么散开的夸克就会猛烈地撞击到一起。
这个时候,夸克会重新组合成为质子和中子,接着再组合成为原子核,原子核再去捕捉游离的电子,从而重新形成了原子。
这个撞击过程等于是在夸克层面重新组合了物质,这个过程中初始物质的原子,其质量一定在撞击和重新组合新原子过程中损失,而损失的质量将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
比如铁元素经过元素衰变后,会从铁变成氢,这个过程在原有地球的时间尺度上是极为漫长的,不过现在钟寒研制出物质崩解射线后,李淳风能够通过这种射线使得铁衰变成为氢,这个过程将是短暂且可控的。
由此当铁衰变成为氢的过程,质量会损失,其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就是比核聚变能量更大的能量来源。
李淳风预估这个能量是核聚变能量的十几倍都不止,这种类似元素衰变的过程,最美妙的事情在于,无论什么物质最终都会衰变成为氢原子。
而氢原子在收集起来后,又可以进行氢核聚变反应。
如此一来,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化为能量,那么在星际航行之中,如果处在没有恒星系的虚空之中,能源耗尽,又无法获取氢能源时,就可以拆解飞船中的物质,用于转换为能量,从而保持航行的持续。
而且,同样体积的飞船和战舰,如果装载重元素,那么肯定比装载同体积的金属氢质量更大。
也就意味着,同体积下,战舰可以获得更多质量的物质,从而保障未来更远的航行距离。
李淳风利用这个原理,设计出一种复合能源反应炉,这种能源炉有两层,第一层就是将各种物质进行衰变,获取巨大的衰变能量。
而衰变后的物质氢元素就会被收集起来,进入第二层,进行氢核聚变反应,再次获得核聚变能量,产物为氦,而这个产物又可以重新循环到第一层中进行衰变反应。
这样循环起来,直到初始加入的物质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这样周而复始地累积出巨大能量,才能为李淳风另一项研究提供巨大能源保证。
不过,整个设计中,核心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细化,比如在物质崩解打开为夸克状态时,该如何控制强作用力的重新增强和电磁力的减弱?又该达到何种程度的撞击才能重新聚合夸克?这些研究都是非常精细的,需要不断的实验。
于是,李淳风将这项工作交给钟寒去研究,自己则投身到另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之中。
之所以和钟寒同步进行,就是确保自己的研究取得成功之时,钟寒也能完成相应的部分。
李淳风的研究,就是战舰的超光速航行。
因为相对论的存在,在常规宇宙中,物体的速度都有一个最大限制,那就是光速。
如果只能以光速航行,宇宙似乎也太大了,仅仅银河系直径就在16万光年,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数字。
所以,光速一定不是最高速度,超光速是存在的。
在地球时代,2007年进行的一些实验似乎测试到光脉冲超过了光速,只不过这些实验还存在一些争议。
后来在年的两次“量子纠缠”实验中,表明信息传播的速度比光速快,至少也超过一万倍。但这其实证明的是,空间是可跳跃的。
显然如果要实现超光速,就需要对空间具备一定的了解。虽然四级文明还无法建立完整的空间理论,但是已经有了萌芽。
在大统一理论中,就有对空间曲率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就说明了实现超光速的途径。
通过引力的作用是可以弯曲空间的,通常想要弯曲很小的空间都需要巨大质量的物质,比如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物质,可是这种物质不仅可遇不可求,而且还很难进行有效控制。
但是有了大统一理论之后,引力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来获得,这样就可以通过能源获得可控的引力,从而进行空间的弯曲。
现在李淳风进行的研究就是,使用自己制造的力场发生仪,对空间进行某种弯曲试验。
当专属的核聚变反应炉提供的能量不断注入力场发生仪中,能量被转换成为引力,并不断升高。
随后这个引力的强度很快就达到了中子星物质的引力,它可以在很近的地方产生空间的变形。
李淳风通过细微的观测设备,果然看到了空间弯曲的情况,这种弯曲情况是在其周围所有方向的。
而曲率航行的理论,则是将空间形成一种类似气泡状,空间在不断地弯曲变化,其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而在这个气泡状中的飞船则是相对不动的。
打个比方来说,当空间没有弯曲时就是一个平坦的面,小船在其上航行,它的速度不会加速,如果空间突然弯曲,相当于前方出现一个突然向下九十度的瀑布,小船就突然获得了非常大的速度。
而曲率航行,就是通过力场发生仪,不断地将飞船前方空间弯曲,让飞船不断加速,这种加速是相对于气泡之内的。
这样一来,在日常空间中,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飞船突然消失了一段距离,直到力场发生仪不再弯曲空间时,就会再次出现。
当李淳风在试验中发现自己布置的一个小飞船模型,瞬间移动了十公分距离,然后因为力场发生仪停止引力增加,不再弯曲空间时再次出现。
这个现象让李淳风心情激动了起来,这就是超光速飞行啊!
刚才那个十公分距离,在常规计算下,消失速度已经超过光速1.5倍,这是多么惊人的一幕。
李淳风兴奋地再次进行试验,给力场发生仪以更大的能量,这一次小飞船模型飞出了十米距离,并且将不远处的一面屏风击穿了。
随即李淳风就发现屏风上面,这个洞的形状并不是小飞船的截面形状,李淳风反而因此激动起来,因为这正体现力场发生仪将这处空间弯曲了。
所以当小飞船洞穿过去后,由于弯曲空间恢复正常,这个洞也就呈现的和截面形状不同了。
至此,李淳风已经基本确定了曲率飞行的原理和实现方式,看来要为现有的飞船进行一些改装设计,增加新的装置。
比如弯曲空间的力场发生仪,这将需要在战舰的外围设计一种环状装置,用于引导力场发生仪产生的引力,让战舰前方的空间实现某种曲率的弯曲。
随后战舰以某种速度飞行,从而达到曲率飞行的方式。
当然,由于弯曲空间所需能量的巨大,就需要对战舰的能源和引擎进行改造,让这种能量的输出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否则的话,能量忽高忽低,引力忽大忽小,飞船岂不是一会曲率飞行,一会又脱离曲率飞行了?
况且,以核聚变为燃料的话,能源的持续性也会是个问题,以目前最大的神风级战舰,装载的金属氢燃料也只够进行50光年的超光速飞行。
这就是此前李淳风设计的复合能源反应炉,其中的元素衰变部分的细化控制,交给钟寒研究。
原本这项研究是需要在环南河三的大型粒子对撞机中实验的,可是这个设备近期已经完成拆除,并装运到专用运输舰中。
幸好,钟寒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进行过多达3248次对撞实验,每次实验的数据都通过智脑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钟寒的物质崩解射线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来的,如今虽然不能继续这项实验,但是此前3248次实验数据已经足够钟寒研究出控制方法。
何况,有了这些实验数据,完全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模拟重复,并据此建立模型,进行参数化演算推导。
这件事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存在时间差,为钟寒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在较短时间中圆满完成了李淳风交代的任务。
鉴于钟寒等人的卓越表现,李淳风专门举行了一次授勋仪式,授予钟寒、贾斯汀、沃森三人“帝国大科学家”称号。
这几项实用科技的研发,终于在这段危机临近的时间中被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