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轻侯的发遣终于尘埃落定,标志着开元十六年科试喧嚣的结束,也不出意外的引发了又一波议论关注的热潮。
恰如李商隐所说,柳轻侯在继最年轻的状元之后又创造了两个前所未有:第一个没探亲假的,第二个甫一中第便被授予使职的。
对于第一个关注的人并不多,众人,尤其是士林官场中人留心的是在第二点上。
科举在国朝定制的时间已经不短,对于新进士的安排多年下来也已形成惯例。大多数的新进士会被发遣到地方,从负责治安缉盗以及赋税征收的县尉任上开始自己的仕宦之路。
进士科一科之中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能留京,而对他们的安置从没有一上来就赋予重权的先例,不管是秘书监、集贤院或者是别的什么地方,留朝新进士最初的主要任务还是观政学习,总要等两年一任的任期结束后他们才能真正被用起来。
这种常年摸索出来的对新进士的用人之道自有其道理在,毕竟从指点江山、激越文字的书生到能做事能做成事的官员之间其实是有着一道深深的鸿沟等着新进士们去磨合、跨越。
但现在,对国朝自有科举以来最年轻状元郎的发遣却是完全打破了惯例,这个年不满二十的无花僧在刚刚抬脚迈进官场的时侯居然就带上了使职。
何谓使职?专使之谓也!其因事而设,所谓“使”乃是代天子在某事之上行权,这也就意味着领受使职者在其所使之事上有着代表皇帝的专断之权,身份不啻于一个小钦差。
虽然柳轻侯的这个使职可能也是有史以来名头最弱,所辖范围最小,也最不威风的,且还挂着个“帮办”的扣子,但打了折的使职毕竟也是使职啊!
新科状元才十八吧,十八岁就领使职……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时侯谁还会在乎他那秘书省校书郎的本官?
十八岁的状元已经够让人眼红,再挂上使职后就更是让人眼珠子冒血,名是天下之大名,权是专事决断之重权,合着天下间的好事都让你狗日的占全了是吧。
议论之余结合自己的官场仕途就变成了愤愤,愤愤之后顺理成章的就是质疑,对于一个刚进官场的新进士怎么能这么安排?
吏部荒唐、吏部儿戏、吏部昏聩!
当这样的议论在皇城里纷扬而起时,身居六部之首,历来都是焦点的吏部悄然表示这锅我们不背,于是很快就有消息传出,新科状元的发遣之事并非出自于吏部。
政事堂荒唐,三位相公儿戏!
紧随吏部之后,尚书省都堂有刀笔吏漏出消息,柳轻侯所领使职乃是出于上意。
我……陛下……圣明啊!
心火在这一头发泄不出去,自然而然就转到了另一头:年方十八,官场菜鸟就敢接使职,譬如三岁小儿舞千斤大刀,伤人之前必先伤己,刀锋越利,伤之越重。
帮办考务,哈,这何止是千斤大刀,简直是万斤,十万斤。也不看看国朝自科考取士成为定制以来出过多少事?又有几次是没出事的?就连年过六旬的老江湖贺知章都栽在这上面,我就不信你柳轻侯躲得过。
你现在跳的有多高,到时侯摔下来就会有多重,哼,且等着吧。
风流人物总是难免议论多,新科状元柳轻侯就是在这样的议论中走进秘书监,走进贺知章公事房的。
虽然领着使职,但其本官毕竟是秘书监校书郎,收到吏部发遣后少不得要来此报到并参谒上官,并由此正式开启仕宦之路。
从八品上阶的官职原本够不上见堂官的资格,顶头上司就足矣打发。谁料报到之后,上官就领着他到了秘书监的公事房,并明言这是贺监的亲自安排。
贺知章因去岁科考的闹榜风波丢了礼部侍郎而转任太子右庶子,但其毕竟是有根脚的人,不到一年就又转到了秘书监为堂官,同样也是赴任不久。
因惠妃和寿王李瑁的缘故,方今太子总是让人感觉不稳当,秘书监正与太子右庶子相比其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其间张说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不言而喻。
柳轻侯自打去年在寻芳阁一晤之后就再没见过贺知章,再次见面贺知章态度出奇的好,好到根本就不像一个堂官对下属应有的样子。
简略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谒见之礼后,贺知章随即就变得极为和蔼可亲,竟是亲自把着柳轻侯的手臂让座。
双方坐定,贺知章笑眯眯的将柳轻侯上上下下好一番打量,“某与你上次相会还是在一年前的寻芳阁,彼时焉能想到今日?”
贺知章说这句话时并无炫耀之意,倒是其中的叹息意味份外明显。
不过这也正常,想想一年前的寻芳阁之会,他二人一个是正被闹榜之事弄的焦头烂额的主考官,另一个则是刚刚落榜的下第贡生,可谓双双失意。
一年之后,同样的两人一个做了秘书监正堂,一个高中状元,境遇之别可谓是天差地远,这还真应了去年让贺知章万分感怀的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贺礼部,不,现在应该叫贺监叹息完后边示意柳轻侯饮茶汤,边又说了一句,“世事无常如轮转,以尔之年纪,小有挫折未必是坏事。啊,状元郎!”
这还是在为去年落第之事做安抚。柳轻侯闻言笑着回了一句,“若论状元,贺监你才是状元前辈”
四目对视之间两人哈哈一笑,柳轻侯去年落第之事至此就算彻底揭过。
有了这良好的开局,后面的谈话就更轻松了,在随后长达近一个时辰的谈话中,柳轻侯总结出贺知章主要表达的三层意思。
第一,恭贺高中状元,欢迎入职秘书监,在帮办考务之事上,但凡有用到秘书监之处,监中必定全力支持。此外虽然使职自有使职的一份薪俸,但秘书监这边该领的也断不会停。
关于科考入仕后的工资问题,柳轻侯虽然从没有刻意打听,却也早在常建那里了解的通透。这时代公务员的工资跟宋朝比算不上高,但跟明朝比也绝不能说低。
就以他这八品官算,每年的俸钱加俸料加职田加仆役,几造里总在一起折算成后世钱,纵然因为资序浅拿不满十七万五,十五万左右还是有保障的。十五万平摊到每个月就是一万两千多,在与使职重合的这一个月里,这一万两千多可以发也可以不发,全在贺知章一念之间。
钱算不上太多,以柳轻侯如今的身家倒也不是太在意,但这份好意得领,要不然就是不知好歹了。
说完之后之后,贺知章的谈话就进入了第二层意思,他完全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柳轻侯心有余悸的告诫,功名动人心,考试的事情不好弄啊,务必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切不可重蹈老夫去岁之覆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一片好心,好意得领。
但随后的第三层意思却让柳轻侯犹豫迟疑,尽管贺知章说的是轻描淡写,但柳轻侯却感觉这才是今天这番谈话真正的戏肉所在。
文坛领袖,当年武则天时代万人大考第一的张说张燕公要见他!
直到走出皇城回家的路上,柳轻侯仍旧在考虑这个问题。要不要见?他又为什么要见自己?
想来想去也没个准答案,柳轻侯暂且将之抛到一边,反正有一个原则是此次制考之前肯定不能见他,否则后患无穷。最终他也是以使职在身为由暂且行了个缓兵之计,至于制考之后且再说吧。
回到家也轻松不了,一通的忙碌及各种交代。及至第二天到贡院时,实实在在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波澜,贡院中的小吏们看到他时莫不抻着脖子愕然惊诧。
公事房中,裴耀卿看到他的样子眉头也是一挑,“柳校书,你这是干吗?”
柳轻侯是带着很多东西来赴使职的,铺盖、换洗衣裳、还有各式生活用具林林总总一大堆,难怪众人惊诧,他这哪里是来赴职的,分明就是在搬家。
柳轻侯先是恭恭敬敬按规矩给裴耀卿行了谒见礼后才开口道:“回老师,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学生就不准备出贡院一步了,还请老师给安排个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