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英士血泪传 第四百四十二回 遗而忘

目录:至尊曲| 作者:王昭之| 类别:散文诗词

    人的记忆产生遗忘的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

    关于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记忆痕迹是人在感知、思维、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联系形成后在神经组织中会留下一定的痕迹,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

    在有关刺激的作用下,会激活痕迹,使暂时神经联系恢复,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便以回忆或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些没有被强化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造成遗忘。

    记忆痕迹衰退说还没有得到精确有力的实验证明,但它的解释接近于常识,正像某些物理、化学痕迹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样,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支持干扰说的有力例证。

    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这种理论用以解释与情绪有关内容的暂时性遗忘是有效的。

    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会发生动机性遗忘。

    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过程。

    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迸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对前面的认识和学习的加深和补充。

    再认是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和确认的心理过程。

    在再认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材料的再认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和影响再认的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是:原有经验的巩固程度。

    如果过去经验很清晰、准确地被保持,当再次出现时,一般能迅速、准确地予以确认。

    如果过去经验已经发生了泛化现象,就容易发生再认错误。原有事物与重新出现时的相似程度。

    相似程度越高,再认越迅速、准确相似性越差,再认越困难、缓慢,出现再认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个性特征不同,人的心理活动速度和行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

    独立性强的人和依附性强的人的再认有明显的差异。

    当再认出现困难时,人们常常要寻找再认的线索,通过线索达到对事物的再认。

    线索是再认的支点,如对久别重逢的朋友的再认一般要以身体的某些特征作为再认的线索。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如在回答将领的提问时,士兵要把头脑中所保持的与该问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这种提取过程就是回忆。

    回忆可以分为两大类:根据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是在预定目的的作用下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如对考试内容的回忆。

    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回忆,如触景生情等。

    根据有无中介因素参与回忆过程可把回忆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直接回忆是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的对旧经验的回忆。

    间接回忆是借助中介因素而进行的回忆。

    从难度上看,间接回忆比直接回忆难度要大。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一是形象记忆,即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

    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二是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将领对接到胜仗凯旋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部分。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如将领对某位士兵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士兵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三是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定理、公式、哲学等内容的记忆。

    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四为动作记忆,即运动记忆。

    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

    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士兵训练时的动作、武术套路,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持的。

    按保存时间有,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

    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几息之间。

    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几十息之内的记忆,如不经复述大约在短时间之内衰退或消失。

    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

    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记忆容量有限,“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一盏茶功夫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

    人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虽各有自己的对信息加工的特点,但从时间衔接看是连续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

    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由于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因此表象又叫记忆表象。

    表象一般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可以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运动表象等不同类型。

    表象虽然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但它实际上又摆脱了感知的局限,有自己的明显的特点。

    表象是士兵学习的基础,其必须广泛的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才能在训练中不断前进和提高,反之,则会造成训练落后。

    有许多训练成绩差的士兵就是由于缺乏观察能力,头脑里存贮表象太少的缘故。

    形象性即直观性,指头脑里保持的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出现的,并和过去感知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特性。

    由于表象在头脑里存在着加工过程,因此,表象所具有的形象性与感知形象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表象没有感知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具有暗淡性、模糊性。不如感知形象完整,具有片断性、零碎性。

    更不如感知形象稳定,具有动摇性、可变性。

    比如站在广场上看到的建筑形象是具体的是具体的、完整的、稳定的,而当回忆建筑的时候,头脑中所出现的表象,其清晰性、完整性等各方面就比较差。

    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不是某一具体事物或其个别特点,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特点,是一种类化了的事物形象,这一点也是表象与感知形象的又一区别。。

    如我们看到的弓箭的形象是具体的,但在回忆弓箭时,它的形象总是具有弓箭所共有的特点,是“弓箭”这一类事物形象的概括。

    但表象的概括与思维的概括是不同的,表象是对一类事物的形象概括,而思维的概括则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概括,一般是抽象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