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清风的脸一黑,不怀好意的看着阚陵。都这么大了,咋还像熊孩子一样讨人嫌呢!
“你过来!今日叔叔好好教教你怎么讨长辈喜欢!”
让阚陵这一闹,殷清风的心情也没有那么激动了。与单云英又商议了一下,去兑换铜钱的事儿。
今天做这个“托儿”,除了要拿到那五张有意义的存折和各面值的金银铜钱外,也是给李世民和杜伏威造势。
杜伏威到了长安后,低调了近两年。很多人都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吴国公,这个吴国公当初和当今圣人一样,曾割据一方。
以铜钱换铜钱,世人还能接受。但铜钱变成一个纸折子,就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或者说是世界观。
他不能看着人们换完铜钱,转身就走。他们必须将铜钱,留在银行里。
今天是一个示范,明天、后天、大后天...吴国公府、郧国公府、梧桐山庄将轮番出面,当着众人的面,用大队马车的铜钱换回几张存折。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
暗示那些迟疑不定的人们不要怕,比你有钱的人都进去存钱了,你们家里的那点儿钱不算什么。
他很确定,只要两个国公府的三百多万贯存进去,长安城里将没有人再怀疑,存折能否当做铜钱来使用。
与此同时,像去年仙居坊风波一样,任六会到处煽风点火的。双管齐下后,再大的反对声和质疑声,都会消失的。
除了心理暗示,还有明示。
向那些有能力、有想法、有实力的人明示:都去经商吧!没见李伏威童鞋,到长安才多久,就攒下偌大的家业?
从吴国公府到西市,车队往返了那么多趟,相当于进行了一场炫富大游行。殷清风敢用他的小弟弟打包票,“杜伏威”今天的壮举,将传遍长安城每一个角落。
见到的、听到这壮举的人,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惊讶?诧异?吃惊...
然后呢?然后会议论、会传播。
可是,这种壮举延续一个月,他们又会是什么反应?
或许普通人会羡慕、会嫉妒,甚至想去偷盗,但这世上有很多聪明人,他们会想到很多。如果有人再去引导一下,或许,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殷清风敢让杜伏威这么高调,是因为他不担心李渊敢杀了他。
当初李渊敢毒杀杜伏威,是有辅公佑为借口。现在江南平稳的交给了李唐,杜伏威也主动降爵,并老老实实的去开饭店,李渊还有什么借口?
至于李建成,殷清风不相信他敢这么做。他爹都没借口动手,他又凭什么敢?
李世民那边的布局基本完成,就等着合适的时机收官。用不了多久,李世民的春天就要到。如果杜伏威再不做点儿什么,他以后在李世民那帮嫡系人马面前,说话都没底气。
今天,就是他的投名状。
在殷清风与杜伏威、单云英商量后续细节的时候,王珪抱着一摞表格,请求觐见李渊。
同样对银行充满了期待的李渊,很快就就传他进去。
“恭祝圣人,贺喜圣人。”
王珪的一句话,让李渊喜得眉开眼笑。王珪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成效不错。
李渊是研究过新旧铜钱兑换的利弊,才下定决心的。
最开始,他也恼怒自己的政绩被否定。但仔细算了算。好像自己并没有吃亏。
只要操作得当,名望上,他没有损失,反而会更上一层;钱财上更是增加数倍。
三年前的以开元通宝,并没有将天下的五铢钱换尽。总有人在暗中作对,也总有人期待他的天下再次改名换姓。
现在,以他的名义,再次施行以旧换新,他就不信那些人还能坐得住。
从汉朝开铸五铢钱之后,一直到前隋,五铢钱的大小、成色,极为混杂,但一枚就是一枚。
三年前推出开元通宝的时候,他是以重量和成色来兑换的。少的时候,可以一枚通宝换三枚五铢钱,遇到成色差的,可以换到二十枚以上。
三年来,以通宝换五铢钱,皇室的内藏便增加了五倍的财富。若是这次也能成功兑换的话,再增加五倍是没问题的。
他和裴寂召来钱监的官员问过了,四枚半的通宝,可以铸造壹文、贰文、伍文、拾文新通宝各一枚,获利是四倍。
除此之外,皇家内藏还有大量的金银。若都铸成新通宝,得利不在铜钱之下。
银与金,之前只被那些世家窖藏,市面上根本见不到。
如果他们经不起这次的诱#惑,而拿到银行去兑换,甚至存在银行里。他最终的获利,将在五倍以上。
现在王珪开口就向他道喜,一天的焦急等待,总算有了结果。
李渊接过托盘里的表格,仔细的翻阅。
表格的样式很简单,只是上面的一些符号有些奇特,但这些符号的旁边都有文字标明,看起来并不费力。
翻倒最后一页,上面标注着:“叁拾玖萬贰千柒佰壹拾叁文。”
就算去掉李伏威的那些,也还有二十余万,比起三年前兑换五铢钱要多上不少。
李渊满意的将表格放到托盘上,“王行长,以你估算,换尽长安城里的钱财,需要多久,又能兑换多少?”
他这个问题,技术含量太高,王珪听着有些冒汗,“今日只是第一天,还有许多人在观望,尤其那些世家。
他们在京中的,多是旁支庶子,并且族中钱财也不在京中。但,若是他们暗中联合反对...”
反正王珪的意思是说,其他人家都好说,那些名望过于显赫的,他整不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那也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银行不好。
对于李伏威高调的行为,他也只字不提,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是他个人行为,还是秦王授意的,还是圣人和太子的意思,他弄不清楚。
但总之,他不能说。
王珪赶去见李渊,他的两个副手,此时正在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与李渊的顾虑都一样:那些世家的反应会如何。
不管李伏威,或者是殷清风,在长安城里声势造得再响,最终能否实行新旧铜钱兑换的,不是那些普通权贵和百姓,而是世家。
只要世家不参与、不表态,跟随他们的那些家族,就不可能支持铜钱改制。如果世家明确表示反对,之前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可是细数他的手下,杜如晦算是城南韦杜的一员,可惜在家族中的地位不高;李靖的家世也不错,但同样影响不了太多人...幸好,他的女人韦王妃,已经联络族人,并得到允诺。
以韦氏的势力,最少关中地区的家族,不会抵抗心铜钱的兑换。难办的是河东的王氏、裴氏、薛氏、柳氏,山东的郑氏、李氏、崔氏、卢氏等。一旦帝国银行在洛阳遭受挫折,铜钱改制,就会继续不下去了。
“玄成、玄龄,你们和叔玠有没有商议,下一个城池定在哪里?”
不但被点到名的魏徵和房玄龄在想,旁边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在思考,李世民这句话的含义。
若以正常而论,洛阳是长安之外的首选,秦王不会不清楚。可,既然秦王这么问,显然是不打算急于在洛阳成立分行。
不是洛阳,又会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