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起航 第三四八章 汤若望的收获

目录:大明钉子户| 作者:九祯| 类别:历史军事

    崇祯估算的每年递增的经费,崇祯还是保守估计的,因为皇家水泥厂和玩具店的销售额一直在递增,所以他还真没说大话。现在每个月询问这两个项目自己的內帑能收入多少,已经成为崇祯的一大乐趣。

    卢象升无法直接告诉崇祯,天策军咱真的打不赢,那就太扫崇祯的兴了。

    “皇上,天策军所凭持者,火器之利也。若没有强大的火器,任何强军也无济于事。”

    崇祯点头道“这个朕也知道,朕拨给你的军费一部分就用于研制火器。朕已经通知工部和军器局、兵仗局全力配合爱卿,另外朕还让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也参与此事。爱卿尽管施为,若有所需都可以来找朕。爱卿也可以广招人才为己用,或许野有遗贤呢。”

    “可是微臣任着宣大总督,不宜久留京师。”

    “宣大总督你还任着。”崇祯考虑了一下道“在宣大练新军可以避人耳目,兵要先招募起来,这样一旦有了趁手的兵器,立刻就能成军。另外宣大的钱粮盈余也可以为你养军。这个研究火器的部门,朕起名火器局,由爱卿负总责,你不在的时候由汤若望管理。”

    崇祯对卢象升还是非常信任的,这笔经费由卢象升操办他还能够放心。天雄军其实也和关宁军一样,几乎就是卢象升的私军,但天雄军随叫随到,不似关宁军那么难以调遣,这一对比就出来了。

    “那臣遵旨”既然崇祯兴致这么高,卢象升不得不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崇祯见卢象升有些苦瓜脸,安慰道“爱卿不必为难,尽力去做就是了,若事不可为,朕绝不会降罪于爱卿。朕也知道,天策军不好对付,朕不会贸然对付王越,这只是一种备用的手段。”

    军事解决只是崇祯留的一着后手,朝廷不能不无所作为,万一王越打个盹呢不过从目前来看,还是要和城和平共处,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对于手握重兵不听招呼的地方势力,朝廷不一定非要派兵铲除,通常都是以笼络为主,比如关宁军。主要是城就在京畿,让崇祯敏感。

    卢象升见崇祯如此说,还是有些感动的“谢陛下体谅,臣一定竭心尽力。”

    虽然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就凭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卢象升也要尽力把它办好,万一有奇迹呢

    卢象升辞别了崇祯,首先见到的是王承恩,因为这笔经费的经手人就是王承恩。

    王承恩道“卢大人,皇上已经向咱家交代清楚了,我们这就去火器局看看如何”

    这件差事,崇祯详细交代过王承恩,以王承恩对崇祯的忠心,这笔军费很难被贪污了。

    卢象升客气地道“那就有劳王公公了”

    新成立的火器局位于内城的西南角圆洪寺街,距离皇城三公里。这里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恭厂,曾经是制作火药的厂子,日产火药两吨。

    由于天启年间的王恭厂大爆炸,将这里夷为平地,把天启皇帝都吓坏了,所以火药的制作移到了外城,这里又重新建筑,做了兵仗局的场地,现在又划给火器局研制火器。

    当卢象升他们进了火器局的时候,就看到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大人正在一堆图纸上作战。是的,汤若望大人确实像在作战,他的头发散乱,一蓬大胡子也是乱糟糟的,时不时地抓耳挠腮,揪着头发。

    屋子里除了汤若望,还有其他人,估计都是被抓差来的。

    听到动静,汤若望这才抬起头来,看到王承恩后连忙施礼道“下官见过王公公。”

    王承恩为他介绍了卢象升,这二人是见过面的,只是没有打过交道,尤其是汤若望一个西方人面孔,卢象升当然对他印象挺深。

    卢象升拿起汤若望所画的图纸,看了一眼道“这是火铳”

    这是一份用铅笔勾勒的火铳图纸,铅笔是汤若望在城的收获,除了铅笔还有橡皮、圆规、三角板等文具。

    卢象升转战多年,对火器也有着很深的认识,天雄军的火器配置很高。

    汤若望道“卢大人所言不差,确实是火铳。”

    卢象升放下图纸,充满希望地对汤若望道“本官早就听说汤监正学究天人,于火铳火炮的制作颇有心得,不知汤监正能否造出和天策军相同的火器”

    “不、不不”汤若望头摇的像拨浪鼓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绝无可能”

    卢象升并不气馁,又问道“汤监正知道原因吗”

    汤若望道“我们没有材料,没有机器,更没有现成的图纸。那把叫自动步枪的样品,下官也是参详过的,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根本就造不出来。不只是步枪我们造不出来,城有着太多的东西,我们是造不出来的。”

    他已经在城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越学习越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城他解决了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明白了很多事物的原理,所以他是明白朝廷是造不出步枪的。

    卢象升闻言也是默然,王承恩看到二位火器局主官毫无信心的模样,出言道“皇上可是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呢,你们万万不可失了锐气。”

    以前朝廷也有意向仿制自动步枪,不过那时候不紧迫,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崇祯下定了决心,那就没办法了,那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有陈新甲、孙晋勇、曹立忠等暗桩在京,又有在京的调查局人员监控,王越要获知这个消息并不难。大明朝的保密措施是无法同现代国家相比的,尤其是明末,就连满清要获得明朝廷的动向都不是难事。

    不过王越只是晒然一笑,其后又为崇祯的银子可惜了,真是浪费在了不该浪费的地方。

    不过王越还是采取了防范措施,即加强兵工厂安保和工人的监督与思想工作,防止有些人打他们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