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正是这次意外外的原因,这武仙派的正门一失踪,顿时两个位置就空了出来,一个便是武仙派正门,另一个便是武仙派长生掌门。126shu理所当然的,这正门的位置,只要正门还有子嗣的情况下,是不能找别人来继承的,否则就是谋反大罪。但是这个长生掌门的职务,既然空出来了,自然就可以找人接任了。毕竟这武仙派正门,武仙派正门,也不过是“兼任”而已,所以就算是正门在位的时候,只要是得到了准许,自然也是可以让别人来接任的。
不过这武仙派正门,大家也都知道,虽然说不上昏庸,但就是个平庸,碌碌无为,朝中大事基本就靠几个经验丰富的老臣把持着,自己是基本上屁事都不干。所以别说找人来接替这三年掌门的位置了,估计他都巴不得要退位了。毕竟能少一个事算一个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要知道长生掌门经常要下修炼,那么苦那么累的话,这武仙派正门早就不想干了,哪怕是面子工程,这家伙也是不相干了。
但是既然你都失踪了,那干脆连请求都没有必要请求了,直接找人接任就行了。多么方便省事。
但是要找谁接任呢?武圣长老在幕后代行这长生掌门的职权也是很长时间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最有话语权,基本上就是武圣长老说谁就是谁了。所以呢,武圣长老自然也是没有太多考虑,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武圣长老对裙带关系这方面还是很看重的,所以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岳铭。
其实最合理的选择,还是武圣长老亲自上任。但是武圣长老一方面考虑到自己已经是年事已高,再加之这长生掌门的职责,可不是坐在武仙台前处理事务那么简单,是要经常下修炼的,所以武圣长老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体力有限,所以选择不去接任。这是其一。
其二呢,武圣长老还是希望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培育一个新人,也就是岳铭,并且岳铭还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人,所以在有些事情上,这武圣长老就是成了岳铭的靠山,从而让岳铭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坐稳。其次再说怎么说,说不好听了,这岳铭在这个位置上,也就相当于武圣长老亲自在这个位置上了。所以说不好听一点,岳铭还是受到这武圣长老的控制,算是代行职权,所以就像是傀儡一般。
但是两个人的师徒情毕竟还是深厚啊,所以这岳铭也是丝毫没有顾虑这个问题。既然武圣长老赏识自己,提拔自己,那自己就在其位谋其政,好好做事便是了。但是岳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经是俨然成为了武仙派的一把手了。
再到后来,就是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万劫入侵的爆发,这也就是对岳铭真正的考验,来临了。同时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这武圣长老,再跟不朽尸王的战斗之中,中了计,光荣牺牲。所以说,这岳铭,也就没了自己的处事靠山了。其实要说有,还是有的,慕容景琰,武圣长老这些人就都是处事靠山了。但是这些处事靠山,相比之下,自然是没有武圣长老那么稳固。
所以岳铭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日常的处事生活中,就更是谨小慎微,同时岳铭也是很感激这武圣长老把自己提拔到了今天的位置,也是很感激。但是岳铭时时刻刻也没有忘记武圣长老带给自己的教训,那就是,以和为贵。
所以在武圣长老战死之后,本来这岳铭会认为这武仙派的争斗局势会发生十分巨大的变化,但是后来之后才发现,一切还是比较寻常,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变化,也并没有像是自己原本料想的那样,会突然跳出几个人来,激烈地反对自己,一切还是平常如故。
但是岳铭始终还是没有忘记这武圣长老带给自己的教训。岳铭就这么,一直牢牢记在心里了。至于这个彻头彻尾的错误,这岳铭当然知道是指的什么。那就是因为这武圣长老过于强硬的性格,以及在政事中的表现,使得这武仙派的处事格局,陷入了分裂。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这岳铭就是时刻刻叮嘱自己,师父可是告诉我了,如果我也有机会到达师父那个高度的话,一定不要犯下相同的错误,要争取比师父做得更好才可以啊。
所以说这岳铭在处事局势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就是采取了和武圣长老完全不同的策略。首先,这岳铭,选择了不站队。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分裂,可以搞处事分歧,但是我,我作为现在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一把手,我不站队,我不反对你们任何一方,我也不会支持你们任何一方。在这一个问题上,这岳铭明显是显得十分聪明。
因为岳铭心里很明白,之所以武圣长老在任的时候,这处事格局会呈现出如此分裂的状态,归根结底还是武圣长老的性格使然。这武圣长老的性格实在是太过强势,这也就导致了长时间以来,这武仙派的处事局势严重分裂。并且这武圣长老还选择了站队的策略,武圣长老可是保守派的元老级人物啊,这么一个大角色,都站队到了保守派一边,这处事格局,还有不分裂的道理?
所以这岳铭正是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不站队。
并且岳铭在平常处事事务的处理中,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策略。众所周知,这武圣长老和慕容景琰,关系式非同一般,这慕容景琰可以说是这武圣长老的亲信了。因此这岳铭上任的时候,这慕容景琰也是对岳铭多有帮助,因此岳铭才能够坐稳位置。当然这可不是无偿的帮助,慕容景琰这个人,可是精明着呢。
“那是什么?!”这孟轩很是不解的问道,但是随即这孟轩就会知道这是什么了,只见那个暗光又升高了一分,随即露出了一只血红的眼睛。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