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裁军

目录:神圣罗马帝国| 作者:新海月1| 类别:历史军事

    在庇护九世的配合下,奥地利政府成功的说服了各位主教,接下来自然一层压一层了。

    法不责众?

    不存在的,想当主教的神职人员多得去了。

    就算是丢掉了大部分教产,教会依然是一个富裕单位,有大量的公款可供他们消费,还没有监督人员。

    弗朗茨向来奉行以理服人,这次和教会的交易,那也是公平买卖,这一点是教皇庇护九世亲自确认的。

    对于不理解的神职人员自然要好言相劝了,不行就继续做思想工作,顽固分子就批评教育,最后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

    在罢免了信仰不够虔诚的一名总主教、十八名地方主教、辅助主教、和百余名神父过后,大家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政府完成了交接工作。

    正常情况下,神职人员被认定为信仰不虔诚过后,下场一定都是悲剧的。

    不过这次例外,弗朗茨替他们求了情。他们只要在接下来收复教皇国的战斗中,证明自己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就可以了。

    能够不流血,就解决教会的问题。这让奥地利政府意识到了教皇国的重要性,一个亲奥的教皇存在,将有助于帮助奥地利政府管理好神职人员。

    简单的来说,就是看哪个主教不爽了,就把他丢到教皇国去侍奉上帝,比如说看守圣地就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工作。

    拿了好处自然就要办事,庇护九世教皇该做的都做完了,现在轮到奥地利政府支付报酬了。

    弗朗茨对欠薪深恶痛绝,自然不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了。

    “拉德斯基元帅那边怎么样了,需不需要从国内重新抽调兵力?”弗朗茨问道

    “陛下,从撒丁王国撤军马上就要完成了,前线的军心士气很高,完全可以继续参与这次行动。

    不过拉德斯基元帅建议,让这些士兵回国,重新抽调一部分士兵干预教皇国。”陆军大臣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回答道

    显然,他对拉德斯基元帅的建议有些不满,来回调换一下说的简单,做起来就麻烦了。

    士气高是自然的,撒丁军队只能算是软柿子,他们几乎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一路都是平推过去的。

    部队伤亡不大,战利品却非常的丰厚,就算是再怎么打折出售,最少每个士兵也可以分几百盾,这可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

    (1盾约合11.69克白银)

    除了这笔意外之财,弗朗茨承诺的土地也即将被兑现,这样的顺风仗,士兵们自然愿意打了。

    想了想拉德斯基元帅的建议,弗朗茨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国内的新兵上战场上走一遭,反正没有什么危险,就当是练兵了。

    主要是维也纳的城防军他们拿着最好的武器准备,因为缺乏战斗经验,很可能是奥地利陆军中战斗力垫底的。

    弗朗茨找了一个借口说:“前线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近半年时间,是时候让他们修整一下了。

    就按拉德斯基元帅的意见办,从后方抽调一部分新兵过去替换,把维也纳城防军也派出去实战训练一下。”

    单纯的从军事上来说,一支部队连续作战半年,那么再精锐的部队,也会感到疲惫。

    这次奥撒战争名义上打了四五个月,实际上双方真正交手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奥地利军队就从威尼斯反推到了都灵。

    “是,陛下!”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回答道

    这些都是小问题,自然不会有人驳了弗朗茨的面子。

    干涉教皇国更多的还是靠武力威慑,真正爆发大战的机会很小。

    尽管现在革命党政府掌控了政权,可是国内依然有一部分军队支持教皇,优柔寡断的资产阶级政权担心引发内战,还没有对军队进行大清洗。

    费利克斯首相开口说:“陛下,国内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国际环境对我们也很有利。

    继续维持这么庞大军队,政府的财政压力有些大,内阁建议复员一部分官兵,将节省下来的开支投入到恢复生产建设上来。”

    战争时期扩军,战争结束裁军,本来就是常态。

    现在欧洲的局势虽然不怎么太平,那都是革命给闹的,各国之间的矛盾还没有爆发,在这种背景下,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政府准备裁撤多少军队?”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费利克斯胸有成竹的说:“考虑到,我们马上还要出兵干涉教皇国,政府建议年内先裁撤十万军队,明年再裁撤十三万大军,我们的最后总兵力将保持在三十五万左右。”

    这次裁军主要是正规军,地方上临时征招起来的部队,在战争结束过后,就被陆续遣返了回去。

    现在很多地方都还在做转业安置工作,这也是弗朗茨的首创,在此之前奥地利可没有转业安置的说法。

    现在政府手中,拥有大量的产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自然有足够的岗位来安置这些人。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拿到土地奖赏数额较大的士兵,都选择回家种地去了。

    工厂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可不是什么好去处,如果有的选择,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成为一名工人。

    国有工厂也是如此,只不过比私有工厂略微受欢迎一点儿,在这里不用担心老板拖欠工资。

    毕竟从一开始,这些国有工厂都是计件制,多劳多得,压根儿就没有混日子的余地,自然是同样的累。

    这个时候,弗朗茨不得不庆幸,自己的头脑清晰,没有盲目的吞并撒丁王国,不然现在裁个毛的军,搞不好还要继续扩军。

    十几万奥地利军队就可以灭掉撒丁王国,但是想要统治撒丁王国,二三十万军队都不一定够用。

    这是民族主义觉醒的后遗症,不经过一番大清洗,是很难统治地方的。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当地人全部打包送走,地方就稳定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一次性迁移五六百万人不算啥,只要舍得砸钱就可以完成。

    可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政府就算是啥也不干,天天就专门组织船舶往外运人,没有五六年时间,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人都送走了,最后就剩下一片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的白地,弗朗茨拿来干嘛?

    要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开阔殖民地,那怕只投入百分之一的财力,也可以收获N倍撒丁王国面积的土地。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反对道:“首相,我们正在和俄国人谈判,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达成协议。

    到时候我们势必要出兵巴尔干,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现在裁军到时候又要扩军,时间上来得及么?

    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和奥斯曼帝国僵持了起来,英法进行干涉,我们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了。”

    对奥地利来说,现在向巴尔干地区扩张的确是一个机会。

    前不久奥地利政府在撒丁王国的问题上向英国人做出了让步,获得了英国人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支持。

    为了挑起俄奥矛盾,英国人可是难得的大方了一次,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要求,全部都认可了,两国还达成了备忘录。

    帕麦斯顿做梦也想不到,奥地利政府会同俄国人进行交易,毕竟俄国人一旦占领了黑海海峡,奥地利在地中海的利益也要受到冲击。

    要是俄国人在地中海做大,奥地利就被困死在了亚得里亚海,在战略上丧失主动地位。

    这些问题,奥地利政府高层都担心过,只不过最后都被弗朗茨给说服了。

    理由非常的简单,在海上俄国人不可能打赢英国人,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就可以把俄国人堵在黑海里面。

    费利克斯首相摇了摇头说:“谁说我们现在就要和俄国人联手挑起战争了?

    奥地利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和俄国人瓜分巴尔干半岛那只是战略需要,双方提前划定利益,只是为了避免冲突。

    将条约上的内容变成现实,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奥地利政府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

    我们已经明确的告诉俄国人,奥地利需要修养生息,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在欧洲地区进行扩张。

    如果他们忍不住了可以提前动手,奥地利可以在物资上支持他们,但是不会亲自参战。

    这是我们签订盟约的前提条件,所以你们可以放心裁军,短期内战争是不会爆发的。”

    这个解释,令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很受伤。作为近东派的领袖,他都已经开始做战争准备了,结果现在突然告诉他战争不打了。

    没有办法,军事要为政治服务。

    因为弗朗茨蝴蝶效应的关系,奥地利军方的权势并没有膨胀起来,在内政外交上虽然有很大的发言权,却没有决定权。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是支持政府的,奥地利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养生息、发展国力。扩张的问题,等实力上来了再去干也不迟。